近兩年最熱門的話題可以說是元宇宙了,而在元宇宙概念出來之前,互動投影,沉浸式空間等等,可以說是元宇宙衍變出來的前奏。建筑在投影以及各種技術手段下僅僅變為投射的布景,復雜的交互空間所需的不過是一面白墻。那么,建筑在超越現實的空間維度上真的只會淪為布景嗎?傳統的建筑行業該如何應對這種被扁平化的趨勢?
杭州亞運會裸眼3D的視效與虛擬影像 ?央視頻
互動投影是什么?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什么是互動投影。互動投影(Interactive Projection)是一種將投影技術與交互技術相結合的技術,旨在在實際物體表面上創建可響應用戶操作的互動內容。通過將圖像、視頻或動畫投影到表面上,結合傳感器技術,使用戶可以通過觸摸、手勢或其他交互方式來操控投影內容。
具體來說,通過傳感器技術,如攝像頭、紅外線傳感器、深度傳感器等,來感知用戶的動作和操作。這些傳感器能夠捕捉用戶的觸摸、手勢和位置信息, 傳感器會將這些信息傳送給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系統會分析和解釋這些信息,從而理解用戶的意圖和操作。根據用戶的操作,系統可以提供即時的視覺、聲音或觸覺反饋。總的來說,互動投影技術通過將投影內容與用戶的實時交互結合起來,創造了一種更加身臨其境的體驗,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創新而有趣的方式來與數字內容進行互動。
銀座Sagaya 餐廳,與teamlab合作打造的沉浸式就餐體驗
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與teamlab合作的沉浸式空間
互動投影的運用
教育
互動投影技術已在多個領域應用,如教育、藝術、游戲、展示、活動等。投影在教育實踐中的運用在90年代就已開始,隨著技術的普及及發展,互動投影也越來越普遍。互動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互動投影技術在投影屏幕上展示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虛擬實境教學,通過將互動投影技術與虛擬實境技術結合,可以創造出沉浸式的教學體驗。學生可以通過佩戴虛擬現實頭盔,進入虛擬的學習環境,例如歷史場景、科學實驗室等,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和理解能力。已有研究說明互動投影對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課題有很大的幫助。
結合運動投球與數學的方式教孩子算數
通過投影可以將任何平面變為互動的平臺
藝術
互動投影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非常多樣,它為藝術家創造了新的創作手段和表現方式,也讓藝術家拓寬了藝術表達的邊界及觀看和探索世界的方式。藝術家利用互動投影技術創作出交互式裝置藝術作品,觀眾可以通過觸摸、手勢或聲音與作品互動,改變作品的外觀、聲音或運動。這種互動性使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讓藝術作品的意義更加豐富。
藝術家 Miguel Chevalier在Milton Keyne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上的電子地毯
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It’s All About You”沉浸式互動展覽
藝術家 Klaus Obermaier 的“Dancing House”,觀眾通過扭動身體來變形建筑
藝術家Refik Anadol 打造的Machine Hallucination 展覽
游戲
互動投影技術在游戲中的運用也非常廣泛。例如互動投影射擊游戲,互動體育游戲,虛擬沙盒創造游戲等等。互動投影技術為游戲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這些游戲不僅提供了新的娛樂體驗,還可以促進玩家的互動、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互動投影的足球游戲
Moment Factory 開發的大尺度互動投影游戲
互動投影與元宇宙
說到互動投影,就不得不提元宇宙這個概念。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廣泛的虛擬世界,由數字化的現實、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和互聯網等技術構成,使用戶可以在其中進行交互、創作、社交和體驗。在本質上,元宇宙是互動投影的一個延伸,它們都是在構建一個可以超越現實環境的互動空間。只不過互動投影還是依賴于外部世界的基本構造,而元宇宙則是可以完全脫離于周遭環境的一個虛擬世界。
由Meta 開發的VR社交軟件,Horizon Worlds
Apple 今年發布的Vision Pro 與Disney 的合作
互動投影將構建的虛擬動畫投影在現實世界的布景上,參與者通過自己的行為與動畫互動,從而改變動畫的走向,這是在強化“我”的行為對于非”我”外部環境的影響。同樣的,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里,“我”對于外界世界更是可以完全掌控,在現實環境中不可達到的行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達到。現實世界的重要性被弱化,僅僅作為布景或完全無需存在。從深層次說,互動投影外化和顯化了參與者對于外界的影響,讓參與者更加直觀的了解自我行為與外界的關系。這也許就是為什么互動投影在各個領域中能夠廣泛運用,它讓參與者更容易從自我的角度出發進行探索及思考。
現實的物理空間與互動投影
在越來越普及的互動投影以及各種虛擬空間技術的大環境下,不得不說現實空間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現實空間的搭建需要太多的成本,時間,及各種不可掌控的因素。而互動投影能夠更快更有效的搭建出超越現實的多維空間。現實空間滿足人們的基本物理和生理需求,而互動投影及虛擬技術衍生出來的多維空間則在可以滿足于現代人的某些精神需求。可以確信,現實空間永遠無法完全被取代,人們無法在虛擬世界里真的生活,互動投影也無法脫離于現實的布景。他們更多的是一種互補的關系,各有所長。廣義上來說,建筑是搭建出來的用以滿足人們生存及生活的空間,而隨著人們對于世界探索的更多需求,不再滿足于物理空間,建筑的意義也許不再僅僅存在于現實物理世界,而在于如何容納及與虛擬世界交接,從而構建能夠更全面滿足于現代人需求的世界。在建筑仿佛”日落西山“的大環境下,也許就是它更新與演變的重要節點。
DEEP GREEN ?ArchiDogs
專欄編輯|Mel
發文編輯|Miranda
審核編輯|Qicy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www.timeout.com/tokyo/restaurants/moonflower-sagaya-ginza
https://www.marinabaysands.com/attractions/digital-light-canvas.htm
https://www.archdaily.com/tag/projection-mapping
https://ippresents.co.uk/product/uno-lu/
https://www.weareteachers.com/10-game-changing-ways-to-use-an-interactive-classroom-projector/
https://weburbanist.com/2016/07/28/kaleidoscopic-carpet-interactive-art-projection-unravels-in-realtime/
https://www.msichicago.org/explore/whats-here/exhibits/you-the-experience/
https://mymodernmet.com/klaus-obermaier-dancing-house-ghent-light-festival
https://refikanadolstudio.com/projects/machine-hallucination/
https://www.mallplanet.com/beam/listings/448254-beam-interactive-projection-system
https://momentfactory.com/work/destinations/public-spaces/augmented-games
https://edition.cnn.com/2021/12/09/tech/meta-launches-horizon-worlds/index.html
https://innovationorigins.com/en/introducing-apple-vision-pro-a-new-era-of-spatial-compu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