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故宮九龍壁 ?視覺中國
龍在建筑上的形象,一般釆用石雕、木雕、窯冶、彩畫、鑄造等方法制作,是建筑物的重點裝飾對象。在我國大江南北,古建筑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北京天壇琉璃瓦 圖源網絡

上海豫園龍頭墻 圖源網絡
雖然現代建筑已很少對裝飾這般精雕細琢,但“龍”的意象與精神從未離開。今天小編就與大家一起盤點這些“龍里龍氣”的現代建筑。(文末有小彩蛋~)
蛟龍出海
深圳寶安壹方城
深圳市寶安區壹方城商場門前,有一條破土而出的銀色巨龍。龍的身體與后肢在地下,龍頭、龍背、龍尾探出地面,雖然算不上建筑但卻搶盡風頭。


銀龍雕塑由藝術家Lawrence Argent制作,名為“超然”(Beyond Reflection),通體銀白的不銹鋼材質如鏡面般反光,16米的高度跨越兩層樓,造價數百萬。

結合照明設計、噴泉和冷霧,Lawrence Argent打造出蛟龍出海、騰云駕霧的整體設計理念,呈現出震撼、夢幻的視覺效果。



可惜的是這位藝術家已于2017年去世,他為中國人熟知的作品還有成都的爬墻熊貓。

藝術家Lawrence Argent生前于上海工廠

爬墻熊貓 成都
(本節圖片來源網絡)
飛龍在天
上海中心大廈
2016年落成的上海中心大廈以632米的高度刷新了上海的天際線,成為中國最高、世界第三高樓。當年,SOM、KPF建筑師事務所及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等多家國內外設計單位參與了競賽,最終中標的是Gensler的“龍型”方案。

?Blackstation
大廈整體呈螺旋上升趨勢,如一條巨龍直沖云霄。旋轉形體讓建筑帶有幾何規律緩緩自地面延伸向云端。

?Blackstation
設計團隊利用蜿蜒的黃浦江勾勒出的城市線條,將上海市的城市肌理融入設計。垂直空間規劃來源于中國人生活中緩沖室內與室外的“朦朧空間”,這是在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筑常見的元素。長長的里弄和庭院是上海社交生活的背景,上海中心的設計將這種里弄的布局垂直呈現。

?Blackstation
三大關鍵設計策略——不對稱形體、錐形建筑輪廓和圓角設計——讓這座超高層建筑能夠抵御上海常見的臺風,使高空風荷載減少了24%。

?Gensler
建筑外立面由20000多塊玻璃幕墻單元組成,玻璃面板規格達7000種,設有V型凹槽,使其螺旋形態更為突出,進一步降低了風力影響的作用。當大風、地震等危險時刻來臨時,幕墻立面可適應特殊情況變形,能提升18厘米、下降約7厘米,形成約25厘米的活動區域。包裹建筑的雙層透明幕墻,減少了制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

外墻的V字形凹槽?Blackstation

?Connie Zhou

雙層幕墻局部 ?Blackstation
龍舉云興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的設計方案出自英國建筑大師諾曼·福斯特之手,建筑面積90多萬平方米,擁有一條長3800米、寬60米的跑道,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夕投入使用。從空中俯視,T3航站樓猶如一條巨龍,形成了充滿動感的建筑體量。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龍吐碧珠
位于航站樓交通中心地面層的輕軌交通車站,是一個橢圓形玻璃殼體結構的建筑,可通往東直門輕軌的交通車站。中心地下設兩層停車場,總面積30萬平方米,停車位7000個。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龍身
作為“龍身”的3號航站樓建筑面積42.8萬平方米,南北向長2900米,寬790米,高度45米,由T3-C主樓、T3-D國際候機廊、T3-E國際候機廊組成。兩個對稱的“人”字形航站樓T3-C (國內區)和T3-E(國際區)在南北方向遙相呼應,中間由紅色鋼結構的T3-D航站樓相連接。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龍脊
龍脊指的是主樓高40多米、面積近28萬平方米的雙曲穹拱形屋頂,也是整個T3工程中最為壯觀的地方。這里的鋼網架由紅、橙、橘紅、黃色等12種色彩起伏漸變而成,如同彩色云霞托起騰飛的巨龍。光線透過屋頂正三角形的天窗投射而下,大廳內光影交錯。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金色屋頂與紫禁城交相輝映,從紅色到橙色再到黃色的內部調色引人注目,喚起了中國人的傳統色彩歸屬。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龍鱗
航站樓建筑通透大方,屋頂被設計成155個“龍鱗”樣式的正三角形天窗,這種獨特的造型不但為航站樓的整體建筑增添恢弘氣勢,更是國內機場首次運用大規模自然采光設計,有效節約了照明能源。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這些天窗以一邊為支點,向東南方向翹起,從遠處看猶如龍脊上的鱗片,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NIGEL YOUNG / FOSTER + PARTNERS
龍須
龍須綿長象征吉祥,有了龍須的龍王也才更顯尊貴。設計師巧妙地利用了配套建設的進場交通來模擬龍須。這套交通網絡包括三條高速公路、一條輕軌和一條地方路改造。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的人流車輛通過多種渠道進入航站樓,實現了人車分流,出入交叉,保證了首都機場交通的有條不紊。

圖源網絡
藏龍臥虎
北京盤古大觀
位于北四環中路、亞奧核心區的盤古大觀距離水立方僅180米,距離鳥巢500米,是千頃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地標性城市綜合體。

盤古大觀的設計者是來自中國臺灣的建筑大師李祖原,他致力于研究繼承中國傳統特色的新建筑,著名的臺北101大廈就是他的代表作品。

李祖原與臺北101大廈 ?視覺中國
在盤古大觀中,李祖原將華夏五千年龍圖騰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融于一體,以高192米的寫字樓為龍首,三棟國際公寓、一棟七星酒店由南向北依次延伸近700米,令整座建筑體形如一條通體雪白的巨龍。

在公寓樓棟的頂層有12座空中四合院,憑欄遠眺,便可盡收京城景色。有傳聞稱這些四合院只租不售,租金為一天一百萬,一年一個億。


?HONG
不過,盤古大觀落成后口碑褒貶不一,并且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最丑建筑排行榜。自2021年開始,開發商還對龍頭進行了改造,如今的盤古大觀幾乎看不出“龍”的形象,成為了一棟普通的方形建筑。

(本節圖片來源網絡)
龍躍鴻橋
越南·龍橋
被剃成“平頭”的盤古大觀,恐怕已算得上擬態建筑中的佼佼者。比它走得更遠的建筑,基本都難逃藝術美學上的滑鐵盧。
中國的鄰居越南也是愛好龍文化,在著名旅游城市峴港的韓江之上,他們建起了一座600多米長的龍橋。

這座龍橋在主體設計上沒有大的創新,只是將曲拱結構換成了金龍的形狀。金龍長長的身軀上下翻飛,穿透橋底與水面相接,夜晚與倒影相映成趣。每到周末與節假日,龍頭還會噴火噴水吸引游客前來打卡。


然而這座浮夸的擬態大橋只可遠觀,若以行人的尺度和距離觀察就會發現它與環境之間割裂感極強,明亮的材料上缺少細節,形式大于功能,仿佛一個放大的兒童玩具,顯得有些空洞滑稽。


(本節圖片來源網絡)
龍盤虎踞
泰國·龍廟
同為我們近鄰的泰國有一座著名的“龍廟”,它距離曼谷40公里,高達80米的圓柱形粉色墻體外,一條青龍盤旋而上。

寺廟因粉紅外墻和大青龍走紅,但僅1-2層供游客觀光,3-16層是僧侶專用,地下一層則是作為寺廟的辦公地區。巨龍內部修建了一條螺旋樓梯,可通往寺廟頂端,好奇的游客可以登高遠望。

這座寺廟建于上世紀80年代,從時間上看按說也算現代建筑,但古典的盤龍造型與柱狀高樓的結合顯得不古不今,雖說感官震撼十足,卻在美學上并無太高造詣。

(本節圖片來源網絡)
發文編輯|Qicy
專欄編輯|Mel
審核編輯|07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www.gooood.cn/shanghai-tower-by-gensler.htm
https://mp.weixin.qq.com/s/75TJiXAuL6jsvssthEHurA《福斯特建筑事務所專輯 五》公眾號:世界建筑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