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興雅達溪山酒店坐落于陽羨溪山小鎮東北部,是goa大象設計在完成小鎮區域規劃后承接深化設計的系列項目之一。面對一片居住區與溪溝圍合出的狹長坡地,建筑師聯想到宜興當地幽長的山中溪谷以及在其中進行探索的體驗,并從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中獲得了設計的靈感。

△ 場地位置 ?goa大象設計
對行旅者而言,溪山的最大誘惑是其不確定性。曲折路徑上的林木與山石隔絕了視線,旅人在行進中持續對前方的景觀進行猜測,并在目睹時收獲驚喜。
在面積有限的場地上,重建畫中的場景難以實現。設計希望泛用隱喻與象征的手法,提取溪山的空間觀感,將其轉譯為建筑與景觀的語匯,從而復現特定的行旅體驗。
山水的裁切
酒店位于一片坡地之上,兩端高差達到8米。方案因山就勢,將山坡整理成兩層平臺。修補手段將公區與客房的高差限定在極小的范圍,為連續穩定的行走體驗打開了場地。

△ 平層處理減少了后勤與停車所需的土方開挖 ?goa大象設計
相對開闊的場地北端成為公共區域所在,客房則因地制宜,向南側延展。坡屋頂受在地民居啟發,在寫意的手法勾勒下成為簡潔的幾何形體。

△ 鮮明的體量 ?是然建筑攝影
材料的選取延續了形體的邊界秩序:沉穩的黑色石材因應山體質感,構成酒店基座。暖灰色的石材用于公區立面,花磚砌筑出客房區的連廊與首層墻體。

△ 花磚的砌法使連續立面產生微妙的變化 ?是然建筑攝影
對一處度假酒店而言,西北望向遠山的景觀界面尤為珍貴。方案將大堂、酒吧與餐廳線性布置,面向景觀敞開。連續鋪展的無邊水景隱喻溪溝意象,與密林和遠山構成了多層次的景觀序列。

△ 灰空間對水面打開,消除了內部與外部的邊界 ?是然建筑攝影
感官的序列
對入住酒店的游客而言,從公路駛入曲折車道猶如探索山間幽居的前奏。路徑向左轉去,余光可以一瞥名為蒼吾澗的溪溝,隨即面對山腳下的落客庭院。在通往酒店內部的大門開啟之前,瀑布水聲的激蕩先一步傳入耳中,讓游客對門后景觀浮想聯翩。

△ 面向庭院的大門如幕布徐徐打開 ?是然建筑攝影
落客區的空間尺度創造漸進的視覺序列:開闊的外部視野被落客庭院與大尺度挑檐壓縮,步入前廳后進一步變窄,在走近庭院的過程中再度展開;光線與視線同步,由明漸暗,又在庭院中復明,透過樹冠映入的天光在對比中顯現出格外瑰麗鮮明的觀感。



△ 外界-門廊-庭院的三重視覺體驗 ?是然建筑攝影
在建筑師的設想中,主庭院將成為一片活潑、喧囂的雜木林。流瀑、山石、叢林、青苔、水面與薄霧在此集聚,形成微縮的自然景觀。庭院中的地形自然起伏,暗示山勢延續。

△ 反光金屬板倒映庭院,如同水體的轉置 ?是然建筑攝影
富于野趣的自然要素使庭院充斥清新的潮濕氣息。在聽覺、視覺與嗅覺三重感官序列的層累中,來客與喧囂的外界漸遠,最終置身有意營造的溪山。
溪山的象征
酒店的公共空間圍繞信步山水般的漫游路徑營造,通往樓上大堂的樓梯是其前奏。樓梯間層高的不斷變化結合交通空間的方向性,使攀登者沉浸于建筑師所設想的空間體驗中。

△ 樓梯的空間不確定性被波紋板與綠色釉面磚裝飾的前廳強調?是然建筑攝影
在臺基上部,串聯不同空間的走廊實墻與長窗的交替運用了造園的對景技法,漫游者的視線時而被墻體限定,時而透過窗口望向庭院彼端。靜態的景觀成為無限的連續視角,在行走中產生細微的改變。


△ 觀看與猜測從步入庭院時開始,隨即成為連續的體驗 ?是然建筑攝影
供人行旅的溪山是一片流動蔓延、無法界定的場域。酒店的景觀也并非限定于中心庭院的矩形邊界內,而是滲透進環繞的灰空間,并向四周延展。

△ 為健身區創造的景觀 ?是然建筑攝影
環廊在一端向內偏移,成為懸浮于庭院上的橋梁。行走者可以隨時與彼端的樓梯廳對望,直至發現自己穿越邊界,置身于一處圓形庭院內部的上空。

△ 橋梁與樹冠高度齊平,游人如同在林中行走 ?是然建筑攝影
圓形中庭是一處儀式性的場所 ,并將通向宴會空間的梯級隱藏在墻體的包裹之內。

△ 通高空間完成了軸線體系的轉換 ?是然建筑攝影

△ 透光混凝土材質在夜晚如群星凝集 ?是然建筑攝影
行旅的隱喻
客房區布置于狹長場地的單一軸線兩側,設計借此復現了溪山旅人不斷發現未知景觀的喜悅。串聯建筑的線性序列中置入了數處開闊的庭院。界定路徑的建筑體量在軸線兩側輕盈錯動,廊道隨之改變寬窄,或是轉折方向。一系列尺度精巧的小景附著于建筑生成,成為走廊與客房間有機的過渡。

△ 隨處可見的景致貼近客房 ?是然建筑攝影
在限定行走路線的同時,斜向砌筑的花磚界面以介于實墻與窗框間的半透明質感過濾了視線--墻后的景致總是半隱半現,并隨著視角的移動而不斷變化,吸引著使用者環繞、穿行及探索,發覺自己時而置身于幽暗狹窄的廊道,或是一窺面前豁然開朗的庭院。

△ 景觀被半透明界面遮掩,或從中透過 ?是然建筑攝影
在《溪山行旅圖》中,畫家嘗試通過對山林風景的描繪,暗喻文人理想中的山居生活。對雅達溪山酒店而言,設計的愿景則是將理想生活的象征抽離出山與溪的實體,成為一種抽象語言,用于描述當下的方寸之地,并最終復現為感官體驗。
漫步的游客將如同《桃花源記》中興致盎然的捕魚人,在行進中體會寬窄、疏密、明暗的不斷轉變,最終推開門扉,發覺取法山野的風景已經滲入戶內。

技術圖紙

△ 總平面圖 ?goa大象設計

△ 西北立面圖 ?goa大象設計

△ 中心庭院剖面圖 ?goa大象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