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歷史都是對話史”


公元3世紀前,人們相信羅馬帝國是永恒之城,藝術和建筑是它無言的證詞。近20個世紀過去,西方文化在古典傳統的枝干上抽出無數新枝,東西方這對古老對立的精神因子也逐漸掙脫歷史的藩籬。在現代性的靈光下,我們獲得更豐富、更包容的世界性視野。


2024年6月9日,在第 29 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Stefano Piontini 和許東亮先生以光 +(Light Plus)為主軸、羅馬角斗場(Colosseum)為靈感,完成了特色展區“Luce e design 設計美學展”展區設計。
01 照亮觀念的廣場

從古羅馬時代的日常影像里抽取一幀,你可能會看到行人車馬穿過凱旋門進入城內,漫游者、集會者、神像、教堂與議會中心共享中央廣場......這一向心的場所精神直到今天仍富有力量。




于是,設計師將主舞臺設于“廣場”中央,以此為圓心,發光的坐席體塊向心放射排布,將這一區域圍合起來的主體結構靈感則來源于世界上最壯觀的圓形建筑——羅馬角斗場。消解了繁復細節的拱券結構作為廣場與展區公共空間相連的門,參觀者不受約束地穿行,展區也獲得最大化使用界面。




8組發光柱式展架分布在主入口步道兩側,指引參觀者到達主舞臺。在光的無聲敘事中,結構化為物質、物質又化為半透明的映像,消逝已久的帝國輕盈投映在當代場所中。身處其中,歷史的吉光片羽皆與此刻相連,光的設計也是在確信其中存有真正的力量,方才訴諸簡樸的表達。
02 東西相向而行



論壇區主體劇場的輕質墻壁由輕金屬與和紙制成,如竹篾做骨撐起巨大的玉色紙燈,透過墻壁可以隱約看到內部穿插交縱的金屬結構。


作為兩種既對立又互補的精神因子,東西方的二元性一直以來都蘊含了人類精神終極結合的張力——理性的、實證的、應用的精神與傾向于內心生活和直覺思維的精神,在東方與西方、現象和表意之間,人類辯證的往返片刻不曾停歇。

一個是從歷史的源頭出發長流至今的建筑文化線索,另一個則是屬于東方的制造神話,兩者相向而行激蕩交融,在設計的寥寥數語中呈現出一種新的魅力,也隱喻著碩果累累的交談往往都有兩種以上文化和思想的交鋒。

設計美學展暨設計美學論壇活動于6月11日圓滿落幕,論壇話題涵蓋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筑、文化、藝術、生活方式。完成了光與人、光與空間、光與環境的深度鏈接,建立起專業、深度、跨界、融合的高端設計展示空間及對話平臺。


五場論壇分別以不同視角呈現設計的多樣性與創新性,通過設計探索東西方設計理念的融合與平衡,邀請VSP 上海總經理兼合伙人Stefano Piontini,WTL 創始人兼設計總監、金尚創始人兼董事長 Lilian Tian 田麗蓮,邁詩得(Helvar)高級技術經理 陳智峰 Cheney Chen ,bpi 照明設計董事、設計總監 陳超,Dariel Studio 上海設計總監Marco Montanucci,Liquidesign 合伙人 Lanzo Joella,法國Light Cibles照明設計事務所合伙人 王新巧,墨旭空間聯合創始人、設計總監 梁彬,L&S Lighting 市場總監袁逸群Ann Yuan,B+H 設計事務所高級董事、 資深設計總監 Paulo Guacchione 包羅,棟梁國際照明設計中心主持設計師 許東亮,角度照明JODU 合伙人 胡明釗,HDA 漢都設計 董事總經理 田歡,FillStudio設計總監 楊躍文,上?,F代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藝術照明所所長 楊赟,杰恩設計照明設計總監 陳凱旋,WhenArt 那時藝術創始人 殷海波,華建集團環境院文旅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 王雪晨,MANA 董事長 張慶紅,光語環境藝術設計創始人 張林,上海復旦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副所長、時空門數實融合APP 產品總設計師 王俊寒分享。

設計語匯搭建起歷史和當代、東方和西方的平行空間,而光一直都屬于更寬廣的宇宙,一切人類的文明都在光的注視下參與同一場壯闊的劇目。從真實的生活空間到舞臺、廣場、城市,對光的執著探索和構筑是設計點燃的炬火,屬于人類藝術和思考的靈光永不消逝。
活動雖然結束,但對光的思考仍將繼續,光不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作為設計的一部分,與其他相關元素碰撞,從而產生奇妙的火花,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