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 聯合創(chuàng)始人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 提出了在 1924 年巴黎夏季奧運會上建造第一個奧運村的想法。這是奧運村首次專門為運動員建造住宅,提供住宿、寢具和食物。

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肖像 ?Library of Congress
奧運村,作為每屆奧運會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不僅是全球頂尖運動員的臨時居所,更是展現東道主國家設計與建筑水平的重要窗口。這一創(chuàng)新不僅解決了運動員之間的住宿問題,還促進了國際參賽者之間的社區(qū)意識。
本文將盤點2024巴黎奧運村與歷屆奧運村的設計和理念,從社會文化、科技水平及生態(tài)環(huán)境切入,進一步了解從傳統(tǒng)到現代奧運村的建筑演變。
2024巴黎奧運村建筑師團隊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是一家位于法國巴黎的建筑事務所,由 Olivier Brenac 和 Xavier Gonzalez 創(chuàng)立。Olivier Brenac 是巴黎高等建筑學院的畢業(yè)生,擁有城市規(guī)劃碩士學位,而 Xavier Gonzalez 畢業(yè)于巴黎-貝爾維爾國家高等建筑學院,并曾在安藤忠雄的事務所工作。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兩位創(chuàng)始人和三位后續(xù)加入的成員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事務所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B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事務所內部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團隊由約四十名來自不同文化和國籍的合作者組成,涵蓋住宅、文化、教育、健康設施、辦公室等多個項目領域。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事務所內部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的研究傾向于“狐貍”式的方法,即不將世界簡化為單一理念,而是追求運動中的思想。他們希望將他們的作品既置于自己的時代之中,也置于時代之外,始終在尋找短暫和永恒。
巴黎奧運村的設計哲學
對于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奧運村設計,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設計理念——“生態(tài)共生”。這一理念強調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以及建筑在生命周期結束時的可持續(xù)性。他們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個不僅在奧運會期間,而且在賽事結束后也能持續(xù)為社會服務的建筑群。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我們在這里提出了一種樸素而嚴謹的建筑風格,摒棄了矯揉造作,不追求炫耀或示范,而是傾向于圍繞一個敘事構建一個慷慨的思想空間,為每個人提供不同的閱讀層次,這些層次根據個人的主觀性和他們所占據的視角而有所不同。這個敘事的靈感來源于相鄰的電影院建筑,基于一種裝飾性的工作,優(yōu)雅而微妙地質疑某些建筑元素的設計,例如欄桿、窗戶和百葉窗。”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建筑特色與技術應用
創(chuàng)新結構設計
奧運村的三座公寓樓采用了創(chuàng)新的混合木材和混凝土結構,這種結構不僅在視覺上呈現出獨特的美感,而且在結構穩(wěn)定性和環(huán)境適應性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預制木質面板的使用,不僅加快了施工速度,還減少了建筑過程中的碳排放。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鳥瞰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圖片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環(huán)境響應式立面
赤土磚材料的使用,不僅因其耐久性和美觀性,更因其在立面上創(chuàng)造的豐富幾何圖案,增強了建筑的環(huán)保性能。這些立面設計能夠隨著一天中光線的變化而展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為居住者提供了一種與自然同步的居住體驗。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立面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陽臺立面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圖片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立面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能源效率
建筑設計中的自然通風和日光利用策略,顯著降低了對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依賴。這種被動式設計方法,不僅減少了能源消耗,也提高了居住者的舒適度。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窗外景觀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空間靈活性
公寓內部的設計注重空間的多功能性和可變性。例如,運動員臥室可以輕松轉變?yōu)榧彝プ≌瑔卧@種設計考慮了奧運會后建筑的再利用,確保了建筑的長期價值。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奧運村室內螺旋樓梯 ?Brenac & Gonzalez & Associés
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奧運村建筑轉變
奧運村的建筑設計和規(guī)劃從1924年巴黎的首個奧運村,到2024年又回到巴黎,經歷了100年顯著的演變,造就了不同時代的建筑理念、技術進步和文化價值觀,以下是對演變過程的歸納盤點,選取了代表性奧運村建筑:
初始階段
實用主義與臨時性
(1924年-1952年)
- 1924年巴黎奧運村:首個奧運村,以實用性和臨時性為主,采用簡易木結構。
-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增加了運動員休閑設施,提升了居住體驗。
- 1948年倫敦奧運村:戰(zhàn)后緊縮經濟下的簡樸建設。
-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村:現代主義設計,注重與環(huán)境的融合。
1924年巴黎奧運村
作為首個奧運村,巴黎奧運村的設計以實用性為主,采用了簡易的木制結構,為運動員提供了基本的住宿條件。然而,設計上缺乏長期規(guī)劃,賽事結束后,這些臨時建筑大多被拆除。


1924年巴黎奧運會首個奧運村 ?Wikipedia

運動員在1924年巴黎奧運會首個奧運村 ?Wikipedia

1924年巴黎奧運會首個奧運村 ?Wikipedia

1924年巴黎奧運會首個奧運村鳥瞰 ?Wikipedia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
洛杉磯奧運村在設計上進行了改進,木制小屋更加寬敞舒適,體現了對運動員居住體驗的重視。配套設施的增加,如游藝廳、餐館等,顯示了對運動員休閑娛樂需求的關注。

運動員到達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 ?Wikipedia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小木屋 ?Wikipedia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獨棟小木屋外立面 ?Wikipedia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鳥瞰 ?Wikipedia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工人們進行裝配式組裝 ?Wikipedia

1932年洛杉磯奧運村室內 ?Wikipedia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村
赫爾辛基奧運村的設計采用了現代主義風格,由著名建筑師阿爾瓦·阿爾托參與設計,強調簡潔的線條和功能性。
在環(huán)境融合方面,奧運村的規(guī)劃充分考慮了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并保留了大量綠地。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村 ?Finish Architecture Navigator
發(fā)展階段
技術進步與文化表達
(1952年-1980年)
- 1960年羅馬奧運村:現代主義,融合意大利古典元素。
- 1964年東京奧運村:亞洲首次舉辦,展示日本技術進步。
-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村:適應高海拔氣候,展示發(fā)展中國家能力。
- 1972年慕尼黑奧運村:技術創(chuàng)新的帳篷式屋頂,面臨安全挑戰(zhàn)。
-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村:技術奇跡與財務問題。
1972年慕尼黑奧運村
慕尼黑奧運村的設計創(chuàng)新體現在其帳篷式屋頂結構上,采用了輕型拉膜材料,這一設計展示了建筑設計的前瞻性。
然而,慕尼黑慘案的發(fā)生,使得奧運村的安全規(guī)劃和管理成為重要議題。





1972年慕尼黑奧運村 ?kashphoto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村
奧運村由兩座19層的金字塔形狀建筑組成,共提供980套公寓,周圍環(huán)繞著露臺。造價8500萬美元,根據通貨膨脹計算,相當于2016年的3.54億美元。公寓大樓出于安全原因,現在整個奧運村被高鋼絲網圍起。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村 ?CBC
轉型階段
商業(yè)運作與國際合作
(1980年-1996年)
- 1980年莫斯科奧運村:宏偉美學,受政治抵制影響。
- 1984年洛杉磯奧運村:私人資金和商業(yè)運作,經濟效益新思路。
- 1988年首爾奧運村:文化多樣性,韓國經濟快速發(fā)展象征。
-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城市復興,設計多樣性。
-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村:與城市協(xié)調,多功能性和賽后再利用。
1988年首爾奧運村
首爾奧運村的設計融合了韓國傳統(tǒng)建筑元素,如韓式屋頂和裝飾細節(jié),體現了文化多樣性。
同時,現代建筑風格的運用,展現了韓國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信和開放。






1988年首爾奧運村 ?Architecture of the Game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
巴塞羅那奧運村的規(guī)劃作為城市復興的一部分,改善了原本工業(yè)污染嚴重的Poble Nou區(qū)。
設計上,多位建筑師的參與帶來了風格上的多樣性,但整體布局有序,體現了城市規(guī)劃的精細。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模型 ?MBM Arquitecte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地塊規(guī)劃 ?MBM Arquitecte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海岸線區(qū)域規(guī)劃草圖 ?MBM Arquitecte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海岸線區(qū)域規(guī)劃圖 ?MBM Arquitecte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鳥瞰圖 ?MBM Arquitectes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村建筑 ?Architecture of the Games
成熟階段
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綠色建筑
(2000年-2016年)
- 2000年悉尼奧運村:海濱城市特點,可持續(xù)發(fā)展探索。
- 2004年雅典奧運村:大規(guī)模設施,滿足運動員的全面需求。
- 2008年北京奧運村:綠色、人文、科技理念,環(huán)保技術。
- 2012年倫敦奧運村:賽后建筑再利用,城市發(fā)展的需求。
- 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村:適應熱帶氣候,發(fā)展中國家的挑戰(zhàn)。
2004年雅典奧運村
雅典奧運村的規(guī)模宏大,占地1.24平方公里,充分體現了大型國際賽事對空間的巨大需求。
設施完備,包括醫(yī)院、興奮劑檢測中心等,為運動員提供了全面的服務與支持。

2004年雅典奧運村建筑鳥瞰 ?Architecture of the Games

2004年雅典奧運村規(guī)劃圖 ?MDTERRA

2004年雅典奧運村中軸線圖 ?MDTERRA


2004年雅典奧運村技術圖紙 ?MDTERRA


2004年雅典奧運村技術圖紙立面 ?MDTERRA


2004年雅典奧運村建筑 ?MDTERRA
2008年北京奧運村
北京奧運村的設計突出了綠色、人文、科技的理念,采用了太陽能、雨水收集等環(huán)保技術。
建筑設計上,如“鳥巢”國家體育場,展現了現代建筑的創(chuàng)新與力量感。

2008年北京奧運村 ?china.org.cn

2008年北京奧運村單元樓 ?china.org.cn

2008年北京奧運村樓群 ?china.org.cn

2008年北京奧運村入口 ?china.org.cn

2008年北京奧運村運動員村 ?china.org.cn
2012年倫敦奧運村
倫敦奧運村的設計團隊包括了扎哈·哈迪德等國際知名建筑師,體現了設計的國際化。
可持續(xù)性方面,賽事結束后,許多臨時建筑被改造為住宅和商業(yè)空間,體現了對城市長期發(fā)展的考慮。

2012年倫敦奧運村效果圖 ?brydenwood


2012年倫敦奧運村 ?brydenwood


2012年倫敦奧運村技術圖紙 ?brydenwood

2012年倫敦奧運村室內 ?brydenwood
現代階段
智能技術與文化尊重
(2016年-2024年)
- 2020年東京奧運村:模塊化建筑,資源節(jié)約,可持續(xù)發(fā)展,尊重日本傳統(tǒng)文化。
- 2024年巴黎奧運村:融合生態(tài)建筑理念,采用綠色屋頂、太陽能板和雨水回收系統(tǒng),強調了環(huán)境友好型設計。
2020年東京奧運村
主要集中于其對傳統(tǒng)日式建筑元素的現代詮釋,以及對可持續(xù)性的承諾與實際執(zhí)行之間的差距。一些評論指出其在材料選擇和施工過程中的可持續(xù)性實踐仍有改進空間。以及對于奧運村的智能技術應用,也認為其在實際使用中的效率和效果可以進一步提高。

2021年東京奧運村鳥瞰 ?澎湃新聞

2021年東京奧運村入口安檢 ?澎湃新聞

2021年東京奧運村樓群 ?澎湃新聞

2021年東京奧運村室內 工作人員展示 ?澎湃新聞

2021年東京奧運村室內 ?澎湃新聞

2021年東京奧運村入口安檢 ?澎湃新聞
結語
一百年來,奧運村反映了主辦城市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社會價值觀和建筑品味。
從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簡單競技場,到現代奧運會的高科技、多功能建筑群,奧運村的演變不僅映射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軌跡,也體現了建筑藝術與科技的融合進步。
奧運村和其他奧運會建筑及服務,通過振興欠發(fā)達地區(qū),提供社會住房、新的就業(yè)機會以及改善基礎設施和交通聯系,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在實踐中,這些計劃并不總是能夠兌現其承諾,有時甚至引發(fā)了爭議。
無論如何,奧運村在建筑領域確實是城市更新的催化劑,為城市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經濟增長點。對于奧運村的長期規(guī)劃和利用,建筑師和規(guī)劃者需要考慮如何在賽事結束后,在后奧運利用中,將這些設施轉化為對社區(qū)有益的資源。
作者|Juer
發(fā)文編輯|吳秀秀
審核編輯|Ming,Yibo
專欄編輯 | Sherry Li
網站審核|Zhong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www-bbc-com.translate.goog/culture/article/20240724-the-controversy-over-paris-olympic-village-and-others?_x_tr_sl=en&_x_tr_tl=zh-CN&_x_tr_hl=zh-CN&_x_tr_pto=wapp&_x_tr_hist=true
https://brenac-gonzalez.fr/en/actualite/
https://www.prints-online.com/los-angeles-olympics-1932-village-7145619.html
https://www.kashphoto.com/blog/2021/10/22/the-world-in-large-format-munichs-olympiadorf
https://finnisharchitecture.fi/olympic-village/
https://www.ems-ing.com/en/achievements/building/162-1-repairing-walkways-and-balconies-olympic-village-montreal.html
https://www.brydenwood.com/us/projects/london-2012-olympics-athletes-village/s3682/
https://architectureofthegames.net/1988-seoul/seoul-1988-seoul-olympic-village/
https://www.world-architects.com/en/mbm-arquitectes-barcelona/project/olympic-village-port-and-litoral-park
https://www.kashphoto.com/blog/2021/10/22/the-world-in-large-format-munichs-olympiadorf
https://www.myhelsinki.fi/en/see-and-do/sights/helsinki’s-fascinating-olympic-buildings
https://brenac-gonzalez.fr/en/projets/village-des-athletes/
http://www.china.org.cn/olympics/news/2008-07/25/content_16073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