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建筑師、建筑與「照片」
「照片」作為建筑傳播的重要媒介,是建筑師表達設計的重要工具之一,讓我們可以脫離空間的限制,遠程感受建筑。相較草圖、分析圖、效果圖,「照片」能更好的記錄建造過程、展現建筑的落地性以及最真實的視覺感受。
一張「好」的照片,可以有效傳達建筑師的設計意圖、展現建筑的設計理念、提升項目知名度;而一張「不好」的照片,則會成倍放大建筑瑕疵,甚至會引導整個輿論方向。

建筑師賴特 ? 網絡
最早意識到照片重要性的可能是現代主義建筑師賴特(Frank Lloyd Wrigh)。
在那個還是紙媒的時代,賴特每一張用于登刊宣傳的照片都會經過精心修整。當《建筑實錄》刊登其未修飾過的拉金大廈的照片時,他憤怒地指責這一行為是“謀殺,全方位的謀殺”。

拉金大廈 1906 ? 網絡
另一個經典案例便是賴特最著名的建筑——流水別墅。
為了讓流水別墅以最好的一面面對公眾,賴特找了很多攝影師對其進行拍攝,都不盡人意。最終,攝影師赫德里奇深入冰冷的溪水,才拍攝到了賴特那張透視圖的角度,成就了流水別墅至今為止最重要的一張照片,也成就了建筑歷史上的第一張明星照。

比爾·赫德里奇于 1937 年拍攝的流水別墅 ? 網絡
賴特之后,越來越多的建筑師意識到了公關和宣傳的重要性。自此,如何為建筑拍「好」照片,或者說,如何拍好一棟建筑,成為了每個建筑師的必修課。
02/媒體、攝影師與「照片」
「照片」作為建筑對外展示窗口,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廣泛快速的傳播速度,使其重要性再次被拔高。越來越多的媒體,每年都會有以「照片」為主題的討論、比賽等等,如WAF建筑攝影大獎、年度最受歡迎建筑照片評選等等。
前不久,建筑媒體Archinect發布了2022年夏季Instagram最受歡迎的建筑照片。

作為在Instagram上擁有9萬粉絲的建筑媒體,Archinect每年都會通過統計點贊數,羅列當年(夏季/冬季兩期)最受歡迎的帖子。這些高贊的帖子,一般是以建筑攝影作品(建筑照片)為主,這些高贊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季的建筑熱點和審美偏好,給建筑帶來相應的話題度,可以說是「一張照片帶火一個建筑」。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夏季,外媒最受歡迎的建筑照片是什么?怎樣的拍攝手法能夠更有效的展示建筑?
- 01 -
打開地標建筑的正確方式
對角線構圖+光影對比
布達佩斯民族志博物館
設計師:NAPUR
作為排名第一,并且上榜兩次(第一和第七)的布達佩斯民族志博物館。
兩張照片分別通過光影對比以及對角線構圖,來突出布達佩斯民族志博物館精致的“符號化“表皮以及地標屬性。

排名第一 ? Palko? Gyorgy
暖色室內燈光和半透明的表皮系統,相輔相成,共同營造出建筑的氛圍感。

排名第七 ? Palko? Gyorgy
對角線構圖,在視覺上夸張建筑線條的弧度,增強建筑形體的戲劇性。

其他項目照片 ? Palko? Gyorgy

其他項目照片 ? Palko? Gyorgy
回看項目其他角度,柔和彎曲的線條使建筑物成為連接城市和公園的通道。同時,草地覆蓋的屋頂區域形成宜人的社區空間,等待著游客。建筑以充滿活力而簡單的設計與公園的自然環境相協調。
洛杉磯第六街高架橋
設計師:Michael Maltzan Architecture
另一個上榜兩次(第三名、第八名)的項目,是從2016年立項開始,便備受關注的洛杉磯第六街高架橋。洛杉磯第六街高架橋,從2016年開始拆除原始大橋,經過近6年的設計建造,終于在今年7月開放。

排名第三 ? Iwan Baan
同樣選擇了“對角線構圖+燈光對比“。不同的是,照片通過將城市天際線作為背景,形成兩條”弧線“,一前一后,使項目的地標性更加突出。

排名第八 ? Iwan Baan
作為上榜照片中,唯一一張鳥瞰圖,作者突出橋本身的連接屬性,將畫面一分為二,展示項目全貌的同時,將整個畫面引向遠方。

項目其他照片 ? Iwan Baan

項目其他照片 ? Iwan Baan
新的高架橋通過將交通重點從“單純的汽車交通”擴展到“優先考慮行人和騎行者”,重新建立了洛杉磯市中心、藝術區和歷史悠久的博伊爾高地社區之間的重要連接。
- 02 -
建筑如何打造“氛圍感“
暖色調+場景營造
Patio House in Jalisco
設計師:herchell arquitectos
與城市地標需要著重展示其公共性不同,受歡迎度排名第二的項目,是為位于墨西哥小鎮的自宅+精品酒店。

排名第二 ? Lorena Darqueda
照片通過暖色系的溫暖色調+人物場景的營造出了項目“避世“且溫馨的整體基調。突出了“避難所“的主題主題,通過一張照片,充分展現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居住空間。

項目其他照片 ? Lorena Darqueda

項目其他照片 ? Lorena Darqueda

項目其他照片 ? Lorena Darqueda
項目以17-19世紀西班牙影響留下的舊莊園為靈感,創造了一個適應21世紀的結構。設計師憑借其中央庭院、內部走廊、鋼柱、裸露的橫梁、窗戶和俯瞰中央庭院臥室的鐵藝門,為該房屋創造了一種莊園式的風格。
波利山植物園游客中心
設計師:Charles Rose Architects
排名第四的項目為此次排名中,唯一一個不是2022年建成的新項目。
作為2001年建成的文化類項目,波利山植物園游客中心20年后在社交媒體上通過照片,再次“翻紅”。

排名第四 ? charlesrosearch
照片保持暖色基調的同時,右下角構成感極強的紀念品作為前景,補充照片構圖的同時,大幅提升了建筑的“度假“的氛圍感。

項目其他照片 ? charlesrosearch

項目其他照片 ? charlesrosearch

項目其他照片 ? charlesrosearch
項目坐落于島嶼自然保護區的林地中。設計師提供了可以根據需要移動和重新配置的家具系統,與室內擺件形成的幾何感和建筑線條相輔相成,20年后依舊精致耐用。
- 03 -
「構成感」容易出圈?
角度+光影 增強透視
Caramirador Savassi in Belo Horizonte
設計師:Gisele Borges Arquitetura

排名第五 ? Pablo Gomide
攝影師通過陽光產生的明暗交界線進一步勾勒“六角形“的建筑形體。上方的樹蔭,豐富構圖的同時,通過引入自然元素削弱了鋼筋混凝土帶來的冰冷感。\

項目其他照片 ? Pablo Gomide
項目受巴西建筑師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的影響,建造了一座獨特的六角形住宅樓,并使用V形柱支撐,配備了獨特的鋁制“第二層皮膚”。
Tri Postal in Bordeaux
設計師:CoBe Architecture & Paysage

排名第六 ? Luc Boegly
排名第六的照片,在角度選擇上,通過45°角拉升建筑透視,增強建筑主體的同時,削弱重復語匯帶來的“乏味“。

項目其他照片 ? Luc Boegly

項目其他照片 ? Luc Boegly
項目位于波爾多市正在發展的新中心,包括33個社會租賃住房單元和44個由CoBe建造的免費住房單元。在有限的造價條件下,設計師通過簡單的形體操作和顏色控制,達到了超值的建成效果。
03/中國建筑與「照片」
將視角拉回中國,早在文人造園就可見一斑,夾景、對景、框景、漏景等園林造景手法,有效利用土地的同時,也給了人文墨客一個好的繪畫角度,無意識的完成了最早的“照片”。

蘇州園林中的框景 ? 網絡
當代建筑師又是什么時候意識到「照片」重要性的呢?
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追溯到2015年,董功在阿那亞的三聯海邊圖書館。

? 網絡
橫向水平構圖,將視線聚焦到建筑,同時清冷的冷色調,突出了建筑的“荒涼感”。這張照片,使其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成為無數人的打卡圣地。
「孤獨圖書館」成就了阿那亞最成功的一場推廣,大大提升了董功的知名度,也使越來越多的建筑師意識到建筑「照片」對于宣傳和表達的重要性。
「照片」也將「建筑」這個業內人士集中討論的小眾圈層逐漸帶到大眾視野,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建筑市場的發展。

? 網絡


? 戰長恒

? Iwan Baan
04/建筑創作“圖像化”與「照片」
一張好的照片可以快速提升建筑的知名度和傳播度,但也使「一棟好的建筑需要拍照好看」仿佛也成為了某種共識。一些照片也使建筑逐漸失去了傳統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光環,變成走向市場具有展覽價值的消費品,并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建筑創作“圖像化”等問題。
結構大師彼得·賴斯(Peter Rice) 就曾抨擊“攝影強迫建筑變得上相 (以迎合拍攝需要),至少要在照片上看去是完美的”。建筑師王澍也曾在《造房子》里提及,其對于象山校區的設計在有意回避拍照,設計一個“拍照不好看的房子”,以強調照片無法替代人眼的感受。
作者|Octect
專欄編輯|Yihan
發文編輯|Yiwen
審核編輯|Linqi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The most-liked Instagram posts of summer 2022 on @archinect | News | Archinect
Budapest's new Museum of Ethnography features a green roof that arcs down from the sky into the ground plane, connecting park to city | News | Archinect
Take a look at new Iwan Baan photos of LA's Sixth Street Viaduct ahead of its grand opening | News | Archinect
Patio House | herchell arquitectos | Archinect
Polly Hill Arboretum, Visitors Center | Charles Rose Architects | Archinect
Pulling influence from Oscar Niemeyer, Brazilian firm designs residential building with distinct v-shaped pillar and aluminum facade | News | Archinect
Tri Postal in Bordeaux by CoBe Architecture & Paysage | CoBe Architecture & Paysage | Archin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