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結構師工程協會公布了結構與工程設計獎的最終獲獎名單,一共10個獲獎作品從41個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最終大獎,其中2個為最高獎,8個為優勝獎。其中來自崔愷院士團隊中建院與StructureCraft合作完成的天府農業博覽會主會場,是本次10個獲獎作品中唯一的中國作品。
Structural Awards 英國結構獎
網址:https://www.istructe.org/structural-awards/
該結構設計獎項為表彰結構師設計的可持續性、創新精神和社會影響力而設置,歷史悠久,且非常有含金量。以往的獲獎作品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悉尼歌劇院、蓬皮杜中心和賽文橋,都以別出心裁的結構與技藝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標桿。
圖片來源:https://www.istructe.org/structural-awards/projects/2022/expo-2020-dubai-sunshades/
今年,在對氣候關注的大背景下,該獎項聚焦于四個方向:環境影響、社會價值、技術創新和專業倡導。“今年的獲獎者都具有巧妙地解決問題的技巧,對社會、環境、人文做出完美的答卷。”陪審團主席蒂姆·伊貝爾教授說。
最高獎
01
這個擁有著非線性的樸素美感的建筑,是印度尼西亞阿比恩瑟瑪的一所中小學娛樂場館。
? Tommaso Riva
該建筑建筑面積約760平米,由14米高的竹拱搭建,形成19米的跨度,是一種全新的輕型架構。巴厘島的工匠幾個世紀從事竹子的工作,古老的工藝與現代的技術結合,使整個建筑具有了地域化謙遜而優雅的美感。
建筑采用了竹子拱架和馬鞍面網格結構相結合,該馬鞍面網格結構支撐著拱架,為整個建筑提供了抗屈曲阻力,同時塑造了建筑整體形態和內部別致的空間體驗。
整個拱形結構經歷了15輪結構測試,足以抵抗暴風雨和地震。
? Atelier One
The Arc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項目, 建筑以其有機、自然的形態和結構與工程的巧妙結合成為了全球可持續性教育建筑的典范。
位于倫敦的HYLO大樓是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改造項目,改造后的老舊建筑新增了高層塔樓、高效的平臺公共空間、屋頂花園等等。
? AKT II
值得注意的是,該建筑位于歷史悠久的炮兵連地街區邊,這次擴建新增了12000余平方米不同類型的工作空間,以及1000余平米的零售空間,也增加了自行車車位來鼓勵綠色出行,并提供公共拱廊空間給街道,引入不同的娛樂單元,為歷史區吸引了人流。
通過這種巧妙的加建工程,既可以保護歷史背景,又可以克服獲得規劃許可的重重困難,贏得新的發展。
HYLO推動了可持續使用既有建筑的思想,IStructE結構獎評委說“他們巧妙地對現有基礎和框架進行保留,使用最小的干預進行加建,利用以前的碳足跡來節省擴建項目的碳排放量,這是結構改造的一個非常出色的例子。”
優勝獎
天府農業博覽會主會場
設計師與結構師:CADG、StructureCraft
地點:中國成都
這一系列木質拱形建筑是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府農博會主館,結構設計是由StructureCraft和中建院合作完成的。
? CADG
該跨度110m,高44m,面積約75000平米的主館有著亞洲最大木結構建筑的美稱,使用了創新開發的木弦和鋼帶混合的桁架結構來實現大跨度和高度。
建筑是開放式的,與周圍起伏的山脈和農田融合為一體。
這個結構以剪切建連接,足以承受地震力,對四川當地的問題作出有效應答。
這些傘狀結構位于阿聯酋迪拜,是為2020年世博會而設計。
圖片來源:https://www.wyees.com/portfolio/expo-2020-shading-structures/
韋伯和霍普金斯合作將50余座這樣地多功能結構建設在迪拜世博會中軸線上,該結構通過參數化設計,在鋼桿上懸掛具有張力的薄鋼索網,并附上穿孔鋁板,這些鋁板會在風中繞著軸承產生波動,形成雕塑般的美感。
這些傘狀結構在白天可以遮陽,而夜晚轉化為LED照明裝置。
? Studio RHE
該項目是運河邊一個新的地標性建筑,具有大型的公共空間以及綠化,寬敞明亮的工作區,其后退型梯田式平臺面對運河,擁有良好景觀。
由于建筑場地有著工業與音樂雙重歷史,所以改造盡量保留現有的工業特征,打開了緊湊的內部空間,形成高品質工作空間。
Arup認為建筑導致了全球近40%的碳排放,所以該工作室一直研究如何為建筑提供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并且通過實踐與分析達成最小碳排放,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 Arup
該工作室最近在倫敦完工的海衛廣場一號是一個10層樓高的商業辦公融合的開發項目,設計保留了原有的結構框架,主要是通過改裝零部件,拆除和翻新了外立面。
新建筑作為一個可容納3500人的場所,具有中庭、綠色屋頂,露臺和多種便利設施,提供給城市多元的公共空間。
SBP工作室喜歡探究結構工程和可再生能源,挖掘各種材料的潛力,尋找新的建筑技術。他們創造過很多大跨度結構、創新高層、輕質屋頂結構等等。
圖片來源:https://www.istructe.org/structural-awards/projects/2022/stadtbahnbrucke/
這是SBP近期完成的一個網狀拱橋,位于斯圖加特,該橋橫跨高速公路,長約130米,橋梁將新材料和前沿的技術相結合,首次采用碳纖維來代替鋼索,為全球工程藝術作出典范。
這個木結構與混凝土混合的綜合體位于瑞士的日內瓦,是SOM 和Burckhardt + Partner聯合創建的前瞻性的大型工作室。建成建筑面積約24000平米,可容納1500余名員工。
? Dave Burk.
該項目注重被動式策略,日內瓦湖的水被用來加熱和冷卻建筑物,同時屋頂布置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提供能源。
建筑擁有景觀屋頂,可俯瞰日內瓦湖,同時通透的玻璃幕墻也塑造了自然光線充足、景色優美的辦公空間。
內部木材質和混凝土的融合營造了溫馨的氛圍。
這是一個關于舊建筑的抗震改造,原建筑是惠靈頓的一所圖書館。
? Beca
原圖書館于新西蘭2016年發生的地震中受到創傷,存在一些潛在的問題,比如裂開的電梯井,所以設計目標是如何快速又安全地重新開放這座大樓。
圖片來源:https://www.beca.com/what-we-do/projects/buildings/rankine-brown-library-seismic-retrofit
Beca對此提出有效的拯救措施,即保留現有其他未受損的結構,設置臨時的支撐梁隔離電梯井(藍色),并同時對電梯井進行重新搭建(紅色)。依照這個策略執行,Beca完成了這項挑戰——在百天內成功地使圖書館重新對外開放。
在倫敦南岸的倫敦路邊,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和Eckersley O’Callaghan成功地將老舊的1970年的混凝土辦公樓改造成煥發活力的學生中心。
? Simon Yeung and Eckersley O'Callaghan
這個設計保留了原有的混凝土框架,采用了對現有結構的檢驗與加固,節省了65%的隱含碳,實現了最小的干預。改造之后的立面變得更加開放,利于通風,并將日光引入建筑,同時原有的外部采光井被附上了天棚,使天棚底部形成寬闊的公共空間。
改造后這個20000平米的建筑包含了演講、閱覽、運動和餐飲的多功能空間,輔助教學與辦公,并開放給社區。
評審團認為,項目在對原建筑產生最小干預的同時將其壽命延長了50年,這種改變是可圈可點的。
這些項目各具特色,或通過創造性的方法為地區帶來積極影響,或關注建筑的在地性、彈性、可持續性,或專注于一項技術和工藝,提出創新的觀點,并對新興的內容如何被傳播下去進行思考...
作者 | 鵝鵝鵝
發文編輯 | Shixin
審核編輯 | Linqi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hz@archidogs.com
REFERENCE:
https://bamboopurebali.com/project/the-arc/
http://www.hcla.co.uk/projects/type/hyl
https://www.wyees.com/portfolio/expo-2020-shading-structures/
https://www.binderholz.com/en-us/mass-timber-solutions/the-gramophone-works-london-greatbritain/
https://www.arup.com/projects/1-triton-square
https://archello.com/project/tianfu-agricultural-expo
https://www.sbp.de/projekt/stadtbahnbruecke/
https://www.dezeen.com/2022/06/24/united-nations-office-geneva-som-burckhardt-partner/
https://www.beca.com/what-we-do/projects/buildings/rankine-brown-library-seismic-retrofit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hz@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