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大背景下,筑格傳媒ArchiDogs聯合國際知名建筑大師馬清運,以「深·綠DEEP GREEN」回應中國鄉村實踐對于「未來實驗室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的思考。我們邀請多組深入村落研究與實踐的團隊,解讀他們對于鄉村的介入:邊界、記憶、符號、形態、媒介、對話、協作、共榮,試圖跳出形式與空間,以更樸實真切的方式探索鄉村之綠。透過標準、感知和資源三維角度,重新審視「綠」在中國城鄉發展中的定位。



「深·綠DEEP GREEN」參展方系列推文將按照展廳順序,依次介紹本次建筑展的參展方及合作團體。從多維化的角度,解析從不同角度介入中國鄉村的建筑設計理念,探討在當代中國鄉村背景下進行的設計實踐。本文是該系列的第八期,介紹位于F區“記憶”的參展方——大形設計。
F區子題為“記憶”,除了被記載下來的歷史外,經歷、過程、氣息等也都是成為記憶的一部分,有時甚至比歷史更具影響力。401工作室+泰順溫州理工研究院和大形設計,分別以重返桃花源和無象歸園為名,透過龍門古鎮正大昌共享中心、天臺黃茶記憶館和天臺黃茶生活館的鄉建三部曲研究,以計家墩村民宿的設計,以材料、生活、古建、聚落等元素,喚醒地方沉睡已久的村落文脈。
參展方:大形設計
大形設計秉承 “重建自然”的設計理念,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將建筑視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媒介。以自然生活創作者的角色,為城市及鄉村的轉型升級提供無限創意。
大形設計創建于2009年,團隊始終堅持思考中國傳統生活的智慧并尋找靈感,創造有地域靈性的建筑與空間。同時,大形設計關注使用者的體驗和感受,致力于在復雜中尋求純粹,堅信細節決定成敗,并在努力創新的同時,力求賦予建筑以力量和生命。


參展主題
無象歸園
WUSH
無象歸園民宿位于蘇州市計家墩村,本案建筑師希望通過這次建造回歸自然的生活狀態,作為建筑師, 自然既是物理環境所指的自然,也是自下而上建筑行為的自然,在與非專業團隊長達三年的建造周期里,項目調動了一直存在于原住民中的各個工種以及材料系統,區別于交付成熟圖紙給專業團隊,此次建造存在大量現場決策,設計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變成了自下而上的反饋,而作為使用者,建筑師在建筑建成后也長期生活在村子里。
參展作品
無象歸園民宿
江蘇省蘇州市
無象歸園位于蘇州錦溪計家墩理想村,2016年,這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小村落開始改造,吸引了眾多身懷鄉村夢想的人,以“民宿”為特色打造鄉村生活共創集群。
計家墩理想村
彼時,城市地產行業的紅利慢慢退去,國內的鄉建正如火如荼,在一次看過場地后,建筑師決定在這里開一個民宿,而房子,則親自設計建造。
場地及周邊現狀

建筑沿河立面
在從業生涯的前十年,建筑師在城市里設計了大量的大型酒店、辦公樓、城市綜合體等項目,這些房子由專業的團隊按專業的流程按部就班完成,建筑師交付圖紙然后參與一些重要節點的工作后建筑拔地而起,它們像電腦三維軟件里的模型一樣不真實。
項目基地位于四座宅基地上,建筑師沿著原有脈絡展開設計,通過置入一片木模板混凝土T型矮墻將原本的大院子分隔成玄關以及一大一小兩個院子,三個空間分別在三個不同標高上,都以老石板鋪貼,圍繞T型矮墻行走,不同的材料在此呈現:粗糙又充滿質感的白色無機砂漿延續了江南水鄉的底色,從村子周圍收集的青磚、老石頭通過本地工匠的巧妙砌筑煥發了生機、夯土墻所用泥土則是從建筑師浙東老家運輸過來。

由T型墻體劃分出來的多個空間


不同材料的巧妙拼貼
區別于南面沿河的水鄉風情,建筑北面面向開闊的田野,建筑師通過兩個“亭子”營造出一個相對開放的院落,北面堆起的兩座“小山”消解了巨大空間帶來的空曠感。

北面院落
無象歸園的建造并沒有延續過去建筑師在城市里設計房子的經驗,在與非專業團隊長達三年的建造周期里,項目調動了一直存在于原住民中的各個工種,并且使用大量來自本地的材料,區別于交付成熟圖紙給專業團隊,此次建造存在大量現場決策,設計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變成了自下而上的反饋。
當地工人建造過程
通過用身體丈量尺寸,用手觸摸材料質感,建筑師將自己的個人經驗融入到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完成了一次自然而然的建造。
下期預告
本期介紹位于F區“記憶”的參展方——大形設計。下期「深·綠DEEP GREEN」參展方系列推文將進入G區“邊界”,展示WJ STUDIO 萬境設計關于青山村卷卷的田野、東咀頭村黃龍島酒店及善灣村船塢酒店的概念設計到落地實踐,從場地、建筑、室內三個方向,切入探索城市與鄉村的關系。
發文編輯|Houxuan
專欄/審核|Monica
審核編輯 | Miranda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