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千年前,從長安出發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文化交流。那段千古傳頌的歷史旅程為西安城與世界的多向際遇種下了契機——時代、歷史交相輝映,如今的西安,應如何在繼承“絲路輝煌”的同時,引領科技信息時代的新風潮?西安的絲路科學城寫下了答案。
作為西安高新區“三次創業”的主陣地,絲路科學城以全新的科技與信息之路開啟新時代的“絲綢之路”,以古今交融描繪全新的西安城市封面。而作為絲路科學城的首發地標,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帶著理性,功能的靈活性和地標的引領性,通過因地制宜的手法塑造特有的建筑造型,展示了西安獨特的先鋒精神。
本次訪談的主角是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的設計者馬清運,作為享譽全球的建筑師,他生長于西安、后出國深造又學成歸來。馬清運的實踐跨越藝術、教育、商貿、時尚、展覽及公益等多個領域。我們好奇在他眼中,西安這座城市蘊含了怎樣的情緒?特殊的身份是否伴隨獨特的設計視角?在他豐富的經驗與寬廣的視野下,這座建筑如何集多元功能于一體,成為國際化的文化交流平臺?


西安是馬清運的出生地,成長地,學術基地與創業基地。這里有古樸的街道巷陌,豐富的城市肌理,厚重的歷史文化,與日新月異的高新科技,這里充滿了振奮人心的、未知的可能性。除了多重的家鄉情,對馬清運來說,西安的吸引力還有更多。

您在西安度過了哪些人生階段?您對西安有怎樣的感情?

我跟西安的關系遠遠超出作為西安人的關系,在我心里“西安”這個詞蘊含著三重家鄉情結。

西安兵馬俑
首先我在這里出生成長,童年到大學之前一直在西安生活。它是我人生的起點,我在這里走向成熟。大學期間我學習古建筑,西安有豐富的歷史建筑遺產,所以曾回來實習調研。后來回國創業也是從西安開始,玉川酒莊的創立比馬達思班還要早。最近幾年西安發展迅速,我們也將精力向這邊轉移,完成了一些新項目。
所以我與西安這座城市有著三重關系:是出生地與成長地,是學術基地,又是創業基地。

西安城樓

您回國后為什么選擇西安進行建筑實踐?除了家鄉情結,西安還有哪些吸引力?

因為西安本身就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它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城市,有形形色色的街道,街道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有靈活多變的生活,生活又有許許多多的選擇。建筑是雕塑,但城市是液體,充滿了流動的、瞬息萬變的可能性。

西安
西安周邊現今仍存在著大規模的鄉村,它們環繞著古老的城區形成一種向心力。即使到今天,你依然能在這里看到城市的起源:人類的聚落、文明的聚點。與此同時西安的未來又是未知的,它會發展成深圳這種沒有鄉村的大都市嗎?還是保持本原的狀態?這種未知非常有吸引力,讓我覺得大有可為。作為一名建筑師,我希望能為西安未知的可能性貢獻一些思考與實踐。

西安城墻

鄉村實踐將建筑學的定義拓寬至社會議題,并督促設計師走下象牙塔,參與到當地經濟與生產活動中。深耕于此的建筑師,知曉自然的規律,借鑒農業的智慧,靜待鄉村成為時間的朋友。

您的玉川酒莊和玉山石柴可以說是鄉村實踐的先驅,您如何看待近年再次興起的鄉村建筑熱潮?

我認為振興鄉村的出發點是對的,就是通過創造力、通過設計文化植入,開辟實踐場所的可能性。但這樣的行為如果不能變成獨特的實踐規則,沒有持續的實踐支撐或社會源源不斷的熱情,我覺得這只能是設計師尋找一種寄生狀態的行為。

玉川酒莊 ?馬達思班

玉川酒莊 ?馬達思班
如果設計滿足了當地一個特別具體的需求,那再用學術建筑的邏輯標準去評判它就是不公正的。我希望的我實踐能脫離這種建筑評論,以持續的方式完成經濟的遞增,這樣的設計是真正有用的。當我們的實踐變成一個社會議題、參與到社會功能中來,它是不是建筑學范疇就沒那么重要了,因為這更像是一種地道的、設計介入鄉村的途徑。

玉川酒莊 ?馬達思班

您提出的“C.A.N. 計劃”是如何走出藍田,走向世界的?

“C.A.N.計劃”就是文化、農業、自然(Culture、Agriculture、Nature),它也是從在老家西安的實踐中探索出來的。我希望有一個穩固的理論框架,然后在這個語境下進行探討。這里的探討并非寬泛地討論文化、農業和自然,而是討論其中的智慧。
農業是一門精準的學科,比如節氣、比如鄉村社會組織。它不是結果的精致,而是流程的精致,在這樣的邏輯下才能形成高效的生產活動。農業是用精確的人造行為將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結相結合,這其實暗示著一種非常有邏輯的設計方式。這兩年我們所有發生在鄉村的項目,出發點都是“C.A.N.”。

玉山酒莊 ?馬清運

形式是思想與現實的紐帶,是建筑問題的終極答案。經濟全球化讓太多城市丟失風格,但西安沒有忘卻歷史,它只是需要向前。在高新區這片又有歷史和未來,還有景觀和生態的區域,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這座充滿想象的建筑正與城市共興,通過打造充滿活力、產能效率高且宜居的環境,多業態的商業活動和獨具一格的藝術特色,彰顯著蓬勃而發的生命力。

如何理解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在西安絲路科學城的定位與影響?

國際文化傳播中心的出發點有兩個非常強烈的意愿。一是打破西安在近十年形成的“優秀建筑”的概念 —— 在快速城市化影響下的、極度商業的建筑。二是打破西安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執念,無論是材料還是形態,要走出仿古建筑的舒適區。由于要擺脫這兩種認知,這個項目在一開始是沒有身份證的,我們只知道它將會是一個抽象的、非典型的、與周邊建筑有一定視覺距離的姿態。

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馬達思班
這樣的想法帶來了實踐上的難度,而我們必須為這種難度負責。于是與業主的溝通變成了一種設計活動,通過交流、通過堅持,通過一遍一遍的闡釋,逐漸完成建筑的塑造。

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的設計理念是怎樣的?

我堅信形式是一切問題的最終答案。如果要功能創新,就一定要通過形式創新來實現;如果要挑戰傳統,也一定要從形式上突破。

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馬達思班
這兩個房子可以看到是一個場地的兩個邊角,中間是有一個地質斷裂帶,沒有辦法不把這個場地的邊角用起來,所以它是一個內含的,切開了以后向內的布局形式。這也是我迎接這個房子的真正原因,如果中間沒有地質斷裂帶,可能性就變的非常多。所以要找一個最外在的,沒有辦法抵御的邏輯,使一切的討論都與它相關。

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馬達思班
由于這個建筑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標準層”,它在剖面上的變化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解決方案。在這種前置邏輯下的創新,就指向明確的、理性的、破壞性的建筑形式。

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馬達思班

西安應如何在走國際化道路的同時,保留自己的文化底蘊?

如之前所說,西安的未來是未知的、充滿可能性,那么建筑師最大的責任應該是保持理性,對今后的可變性要有足夠多的對應策略。與此同時,還要把西安最有國際價值的東西珍視起來,比如老城區、市井氣。
在以上兩個前提下,我們可以更多地邀請全球建筑師在公平競爭的平臺上各顯身手,但要非常明確地告訴他們:西安有自己的底蘊,國際化是新需求,而不是我們缺失的東西。

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馬達思班

建筑師的責任是
保持理性
時代變革,城市變遷,但在馬清運看來建筑師的責任始終不變——保持理性,并對未來的可變性給出足夠多的對應策略。
西安有自己的底蘊,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它將再次成為連接亞歐的重要樞紐。這并不意味著西安會因循守舊或推倒重來,它的新建筑應生長于城市文脈之上,汲取文化記憶,以國際化的視覺標志,聯結歷史、當下、未來。

位于西安高新的絲路科學城以傳統傳承城市的文化脈絡,以建筑譜寫城市的華麗篇章。不久的將來,絲路科學城注定騰飛起勢,用西安的歷史、發展、未來、文化煉就城市精華,締造城市理想,攜手西安,向世界敬呈一張絢爛的國際化名片。協同城市建設與發展,打造西安在數字時代通向世界的“第一窗口”,于人文之上,筑就世界級的西安自豪。
建筑與城市共興,我們一起見證絲路科學城之下,西安走向世界的磅礴力量。
-
項目信息
項目信息:西安國際文化傳播中心
項目地址:西安市·高新區·興昌一路與星虹一路交匯處西南角
規劃凈用地面積:約31畝
總建筑面積:約9.3萬㎡
北樓單體地上建筑面積:約2.6萬㎡
南樓單體地上建筑面積:約1.5萬㎡
-
項目配置
47.5米精裝挑空大堂
標準層高:4.5米
幕墻:雙銀加單銀low-e三玻兩腔超白彩釉玻璃
空調配置:麥克維爾集中式中央空調
電梯配置:通力電梯 北樓8部直梯、2部扶梯/南樓6部直梯、2部扶梯
消防系統:配置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淋系統、防排煙系統、消防報警系統
循環系統:新風換氣系統
電力系統:市政供電+備用電源
機動車停車位:781個機動停車位/313個非機動停車位(高容量、高配比停車位80個快充車位)
-
產品配套
文化地標:西安大劇院
商業集群: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中創瞳湖核心區地下空間
景觀生態:未來之瞳·瞳湖公園、永安渠海綿城市生態公園、大仁遺址公園
立體交通:50分鐘抵達機場、3分鐘至高鐵南站、4條地鐵線、5條公交路線鏈接全城
品質人居:天地源·棠樾坊、新希望·錦麟天璽、招商臻境、中海·寰宇天下、龍湖·青云顏、紫薇云峰里、中海·學仕里等
尖端醫療: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西安市第一醫院(新址)·高新區人民醫院
-
合作機構
北京戴德梁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上海高力國際物業顧問有限公司
上海馬達思班建筑設計事務所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
廣州山水比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高新區創服綠城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發文編輯|Aaron
審核編輯|Miranda
采訪/撰寫 | Yutong、Jiqing、Miranda / 可達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