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曾是「絲綢之路」的節點,這條古老的商路促進了文化、商品、技術和人員的交流。如今,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西安再次成為連接東亞、南亞、中亞和歐洲的重要樞紐。近半個世紀以前,1985年的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奧地利建筑師Hans Hollein,就曾提出“未來將會是資訊時代“。今天的西安以全新的「科技與信息之路」開啟新時代的「絲綢之路」?;顒铀诘奈恢谜俏挥凇半p中心”城市——絲路科學城的核心地段,隨著絲路科學城的建設與發展,將為西安打造了全新的城市封面,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資,推動城市經濟發展與轉型。新時代下,當我們探討「絲綢之路」,從城市尺度到建筑尺度,希望能夠重現歷史信息、 聚焦大師精神。學術年第一期,將以“折疊絲路”為主題,從城市發展中的文化建筑集群與城市公共空間出發,探討如何通過建筑產業的發展,塑造區域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軟實力。這里的折疊,并非物理的折疊,而是時空的折疊。作為時空折疊語境下的產物,建筑、景觀、城市在不同尺度下服務于新的時代。我們邀請到國際外知名建筑師、景觀設計師共聚西安,一同探討文化建筑集群的發展模式和實踐經驗,以及如何將絲路文化的影響力融入到西安的城市發展中。而另一面,西安曾經的重要歷史角色,在新時代的語境下,當一個個地標建筑拔地而起,絕大多數的人們卻是透過媒介來認識建筑與城市。希望在這次學術沙龍中思考:在科技和網絡信息過溢的時代,建筑與景觀的存在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和文化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又是如何?如何透過信息時代所擁有的特殊媒介來重新定義、審視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