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_日韩aⅴ在线免费观看_成年人免费看片网站_91在线影视_卡一卡2卡3卡精品网站_www.日本久久

EN
"/>
氣場|對談普獎得主坂茂:人道主義,是建筑師未來努力的方向嗎?
2022/10/12

坂茂

2014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

2015年朝日獎獲得者

京都造形藝術大學藝術學部環境設計學科教授

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前顧問


教育經歷

1978 - 1980年,就讀于南加州建筑學院(SCI-ARC,洛杉磯)

1980 - 1984年,Cooper Union“庫伯高等科學藝術聯盟學院”,建筑學學士

2022年4月13日,日本建筑師、2014年普利茨克建筑獎得主坂茂在母校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SCI-Arc) 發表了一場關于其建筑創作的演講。ArchiDogs筑格傳媒作為SCI-Arc官方合作媒體參與現場講座,并對坂茂進行深度專訪。

1

01

Facts about 坂茂



█  在建筑的建造方面,對您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B:  弗雷·奧托。


█  您怎么看待城市與建筑的關系?

B:  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郊區進行建筑實踐,最重要的都是設計“在地化”的建筑。


█  目前階段您的研究和創作目標是什么?

B:  延續之前的目標。我會繼續探索、發展自己的材料建造體系。


█  如果客戶一開始并不接受您運用紙管材料進行建造的提案,您怎樣溝通并說服他們?

B:  永不言棄!用我們自己成功的案例說服他們。 



02

對談大師


                          

█  多數建筑專業學生會選擇在綜合性大學求學,您在南加州建筑學院和庫伯聯盟這兩所獨立學院接受建筑教育。這兩段求學經歷分別對您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B:我在加州和紐約的教育經歷都收獲頗豐,而且這兩個地方的文化截然不同。


在加州期間,我深受“案例研究住宅”建筑計劃 (Case Study Houses) 的影響,其代表建筑師就包括南加州建院當時的院長Ray Kappe。 


在紐約的庫伯聯盟,我受教于Ricardo Scofidio、Tod Williams、Diana Agrest、伯納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和彼得·埃森曼 (Peter Eisenman)。當然,對我影響最深的是庫伯聯盟當時的院長約翰·海杜克  (John Hejduk),正是他的作品吸引我去美國求學,也影響了我早期的設計。    


█  在成長的各個階段,您在世界各地進行建筑學習和實踐,這些經歷如何啟發建筑創作?

B:海杜克的風格脫胎于柯布西耶和密斯引領的所謂“國際風格”,受他的影響,直到第一次去芬蘭之前,我都對阿爾瓦·阿爾托的建筑設計不感興趣。不過,在芬蘭之行中我造訪了阿爾托絕大部分作品,從此之后深受阿爾托設計的影響。


█  當初促成您飛去日內瓦聯合國難民署,推廣援建設計的契機是什么?(SCI-Arc 講座現場提問)

B:在開始建筑實踐十年之后,我意識到建筑師主要是在為精英階層服務。我希望能為急需救援的民眾做些什么。所以當看到盧旺達難民的照片時,我受到很大觸動。另一方面,我當時在探索的紙管材料非常適合用于臨時性建筑,救災援建會是進一步發展紙管建造的良機。盡管沒有提前與難民署預約,上面的兩個動機足以促使我踏上前往日內瓦的旅途。


我在災區總能遇到當地的好心人,一起組建援建團隊。在獲得捐款資助之前,我都是自己先墊錢建造,因為往往是建造完成之后更容易獲得捐助。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深入災區,調查當地受災民眾的真正需求,當地能提供哪些建材,再決定設計。


我在商業委托項目和救災援建項目中傾注同樣的時間和精力,并收獲同等分量的滿足感。這兩類設計對我來說沒有區別?;氐綖槭裁慈ト諆韧哌@個問題,因為我想做這件事,無法停止。


█  我們現在高度依賴Rhino等建模軟件創造形式,在您早期的設計中,運用什么方法研究與生成形式?(SCI-Arc 講座現場提問)

B:我設計蓬皮杜-梅斯中心的時候,事務所已經開始使用Rhino。但是,1996-1997年,在設計漢諾威世博會日本館時,還沒有普及參數化軟件。我用紙管做了一個巨大的實物模型,測量每個節點,因為當時還沒法用計算機畫出這種不規則形體。


在設計過程中,我會做很多實物模型,手工繪制很多圖紙。雖然可以借助計算機建模和制圖,但我認為手工模型和手繪尤為重要。其實獲得普獎之后,就有媒體記者問過我是否用電腦畫圖這一問題。借用建筑師王澍的一句話,“用電腦軟件的時候,你是用大腦在畫圖;而手繪的時候,你是用心在畫圖。” 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


█  在您不同尺度的項目中,我們能看到相似的創作手法,如何發展出個人的設計風格?

B:我總是從小項目開始,一步一步探索建造體系。有一類建筑師是讓結構工程師設計結構,而我是像Frei Otto那樣的另一類建筑師,我們都在自己設計結構。學生時代,我就非常擅長結構課。雖然現在不用親自進行結構計算,我還是會設計包括節點在內的結構系統,從小型建筑開始實驗,一步步地發展。


█  選擇紙管材料的契機是什么?(SCI-Arc 講座現場提問)

B:當我還在SCI-Arc做學生的時候,很喜歡建筑史課。不同的歷史時期有相對應的建筑風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甚至后現代。一個時代,大部分建筑都會受當時潮流的影響,但我不希望隨波逐流。在建筑史課上,我發現有兩個“另類”的建筑師,Buckminster Fuller 和Frei Otto,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材料和結構進行建筑創作。


我也夢想著成為建筑師后,能自己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結構系統。


剛開始自己的事務所的時候,由于缺少實踐經驗,對建筑規范也一無所知,我曾認為只要經過實驗測試的材料和結構就是可行的。在阿爾托展覽設計之后,我看到了紙管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一發現也讓我意識到,材料本身的強度不能決定建筑結構的強度和耐久度。就像有些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被輕易摧毀,而有些木結構建筑卻能長存千年。單根紙管雖然脆弱,但是可以通過結構設計來保證強度。我希望用紙管這種常見的材料進行建筑創作。當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并非熱門議題,但我希望探索別人未做過的事——用紙管創作結構系統。


█  很多建筑青年受您影響,想從事人道主義設計工作,您對他們有什么建議?(SCI-Arc 講座現場提問)

B:請不要誤解,我也在為精英階層做設計,也設計紀念碑式建筑。對于那些想參與救災援建項目的年輕建筑師,我會告訴他們:你需要先有更多的實踐經驗,不要從救災援建開始建筑職業生涯,首先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建筑師。

醫療、住宅、公共建筑沒有高下之分,剛起步的年輕建筑師要嘗試多種項目類型,然后再深度鉆研某一類型。想要成為優秀建筑師,就不能局限于單一類型的實踐。有時候,小型住宅甚至比高層建筑更難,就好比設計椅子也是很難的。對年輕建筑師來說,這些都是很好的訓練。



03

建筑創作與社會影響共存



講座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圍繞其創作的商業委托作品展開,涵蓋歷年來創作的二十多個主要作品,包括蓬皮杜梅斯中心、大分縣美術館、靜岡縣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塞納河音樂廳、Swatch 與 Omega 總部園區等,展現了他對建筑材料、結構與建造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對建筑與城市空間的精妙處理。


講座第二部分介紹其援建項目,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坂茂拜訪了亞、歐、南美、大洋洲等十多個國家的災區現場,用再生紙管為當地受災民眾搭建了實用美觀的臨時住所,以及教堂、社區中心等臨時建筑,將其在建筑材料與建造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運用于人道主義事業。


講座中,坂茂以詼諧有趣的語言,打破了我們對建筑師普遍嚴謹沉默的刻板印象,與其所創造的紙建筑一樣給人親切接地氣、樂觀積極的感受。


編者按:以下文字內容出自坂茂演講內容譯文,由于文章篇幅限制,對演講內容進行部分刪減。為方便讀者理解,編者對文章結構進行了劃分。


#1

商業委托項目

“紙管建筑” 的探索與發展   


階段一:紙管有序排列,構成墻體


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 阿爾瓦·阿爾托展覽,紐約,美國, 1986年


坂茂從Cooper Union畢業后,于1985年創辦了自己的個人事務所,并在創業初期進行了展覽類項目的設計。在阿爾瓦·阿爾托作品展陳設計中,其最初想用木結構呼應建筑師的創作,但由于預算限制,坂茂最終選擇用再生紙代替木材。小直徑的紙管用于展陳空間的天花板,大直徑的紙管則用于組成展廳的隔斷墻。在此次實踐中,坂茂發現紙管材料的強度高于預期,由此開始進一步對紙材料展開實驗,探索其在建筑結構中應用的可能性。


10003.jpg

坂茂為阿爾托作品展設計的展覽空間  ? Internet


10004.jpg

坂茂借鑒參考了阿爾托所設計的芬蘭Viipuri 圖書館的木制天花板  ? Internet 


小田原大廳和東門,神奈川縣,日本,1990年


1990年,坂茂接手日本小田原市的臨時展廳項目,此時日本政府并不接受紙管作為結構主體材料,因此建筑主體仍然為鋼筋,坂茂采用330根紙管(編者按:直徑525毫米,厚15毫米,長8米)來構成圍合的外墻以及建筑內的空間隔斷體,其中幾根直徑為1.2米的紙管內部空間則被用作洗手間。


10005.jpg

小田原廳(ODAWARA HALL)? ?Internet 


紙屋 - 山中湖村,山梨縣,日本,1995年


1995年,在經過多次實驗測試后,坂茂的紙管材料終于獲得了政府許可。他用紙管材料為自己設計建造了一棟周末度假別墅,成為其第一座以紙管為結構的永久性建筑。1998年,他進一步將紙管用于建筑拱形結構,結構的節點部位用木制膠合板制成 。


10006.jpg

山梨縣自宅外景(Paper House in Yamanashi Prefecture)? Shigeru Ban Architects


10007.jpg

山梨縣自宅內部空間 (Paper House in Yamanashi Prefecture)? Shigeru Ban Architects


階段二:紙管交錯排列,構成造型優美的曲面殼體支撐結構


日本館,漢諾威世博會,德國 ,2000年 


在經歷了一系列小項目的實踐探索后,坂茂于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日本館的設計成為其在紙建筑設計和建造方面的關鍵節點。該屆世博會的主題是環保,作為日本當時僅有的積極使用可回收材料作為建材的建筑師,坂茂被政府任命和德國建筑師弗雷·奧托合作研發日本館的結構和表皮。此次設計中,坂茂沒有選擇使用混凝土地基,而是用裝滿沙土的木箱作為地基,木箱之間的所有連接都是由織物膠帶粘合,膠帶既經濟又便于拆除。對于傳統建筑師常用pvc膜作為表皮的做法,坂茂認為其并不環保,改用可回收的紙,將其進行防火、防潮處理。


10008.jpg

漢諾威世博會日本館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階段三: 紙管作為結構框架與其它材料創新組合


游牧美術館,洛杉磯,美國,2006年


2005年,坂茂為加拿大藝術家Gregory Colbert 的攝影作品展設計了一座可移動的“游牧美術館” (Nomadic Museum), 以便在多國舉辦旅行展覽。由于集裝箱有國際建造標準,方便在各地找到相同尺寸的集裝箱用于建造,坂茂決定用舊集裝箱作為主體材料。他將展廳立面設計成棋盤格圖案,以減少集裝箱數量并將其與主體結構連接。2006年,展覽移至加州圣莫妮卡的一個碼頭邊上的小停車場,重新規劃之后的平面方案保持原設計中集裝箱數量不變,同時使新展廳比最早的紐約版本增加了50%的面積。


10009.jpg


10010.jpg

游牧美術館圣莫妮卡展覽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住宅設計

對室內外空間的研究與探索


“畫窗之家”,靜岡縣伊東市,日本,2002年


2002年,坂茂于靜岡縣伊東市建成“畫窗之家” (Picture Window House) ,建筑二層是一個橫跨20米的桁架,當一層幕墻升起時,形成了一個20米長,2.5米高的畫框,框住了不遠處美麗的海景。  


10011.jpg


10012.jpg

畫窗之家(Picture Window House)? Shigeru Ban Architects


Villa Vista,Weligama,斯里蘭卡,2010年


2010年,坂茂在斯里蘭卡Weligama為其救災援建項目的贊助商設計了一棟坐落在海邊山丘上的別墅。坂茂根據地形設計了很多臺階。當到訪者拾級而上,到達起居室大廳,便能從大落地窗看到遠處的海景。


10013.jpg


10014.jpg


10015.jpg

Villa Vista ? Hiroyuki Hirai


“Maison E住宅”,磐城,日本,2006年


當住宅場地周圍沒有值得一看的風景時,坂茂也會巧妙運用空間手法增強室內外空間連接的趣味性。2006年建成的Maison E住宅靈感來源于消防卷簾門。坂茂設計了一系列的庭院和泳池,只要按下按鈕,卷簾幕墻就能升起,連通室內和院落空間。


10016.jpg

Maison E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切爾西公寓”,紐約,美國,2011年


2011年建成的紐約切爾西公寓項目也使用了卷簾幕墻。坂茂認為金屬卷簾門非常符合這個商業藝術街區的城市立面肌理,于是選擇金屬穿孔板作為建筑立面。坂茂為每套公寓都設計了雙層通高空間,外墻內的小露臺和客廳之間還有一道可折疊的玻璃門,與外立面的金屬穿孔幕墻形成雙層可升降幕墻。當雙層幕墻都升起時,可以連接室內外空間;當其下降則可以保護隱私、遮陽。當僅有折疊門升起時,可以透過降下的金屬穿孔幕墻看到遠處的帝國大廈。


10017.jpg


10018.jpg


10019.jpg

切爾西公寓 (Metal Shutter House)?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公共建筑:空間、在地性與建造


“銀座Swatch總部大樓”,東京,日本,2007年


在2007年建成的東京銀座Swatch總部大樓項目中,坂茂利用可開合的玻璃幕墻打通商場與城市之間的連接。東京銀座是世界上地皮最貴的商業街區之一,該街區的建筑沿街立面狹窄而進深較大。坂茂將一樓到四樓的前后立面都設計為可以完全打開的玻璃幕墻,在自然通風之余,還打通了前后城市街道,增加了公共走廊的面積。在流線設計上,坂茂設計了一個從一層直達各層的直升電梯,將客人從商場外直接引入每家商店,同時為了能夠將所有店面向城市界面打開,坂茂設置了一個墻上種滿綠植的中庭,直面城市,店面則位于中庭后,當玻璃幕墻完全升起時,中庭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半戶外空間——創造出了一個面向街道的“城市陽臺”。


10020.jpg


640.jpg

東京銀座Swatch 總部中心(Nicolas G Hayek Center )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蓬皮杜梅斯中心”,梅斯,法國,2010年


2010年建成的蓬皮杜梅斯中心位于法國巴黎東部城市梅斯,是倫佐·皮亞諾和理查德·羅杰斯設計的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分館。新館場地距離巴黎有90分鐘的高鐵車程,位于并不繁華的城市南部。坂茂希望設計的新館能夠和城市北部的市中心產生連接。展覽空間分成三個長條體塊,每個50英尺寬,330英尺長,三個體塊堆疊成三層,彼此之間呈45度夾角。每個體塊的兩端都是大落地窗,頂層展廳的落地窗正對著當地著名的教堂;第二層展廳的落地窗對著梅斯火車站形成框景。


覆蓋展廳體塊的屋頂是木質拉伸結構(timber tensile structure),其靈感來源于亞洲傳統草帽。坂茂研究了該使用哪種形狀的幾何單元來分割屋頂的網狀結構:正方形需要增加對角線交叉支撐來保證結構強度,但會使得節點交叉復雜化;三角形單元結構僵硬,且每個頂點都是三邊交叉的節點,連接過于復雜;坂茂最終選擇了六邊形作為單元結構,雖然六邊形不穩定,但是每個節點都會形成一個小的三角形作為支撐,使結構穩固,節點之間的連接也很簡潔。坂茂沒有使用鋼制節點,他利用木材的特性,做純粹只用木材的結構。在每個節點,木條只是重疊起來,上下層木條之間用小木片連接,避免了復雜的節點。 


10021.jpg


10022.jpg


10023.jpg

蓬皮杜梅斯中心(Centre Pompidou-Metz )? Didier Boy de la Tour


“九橋高爾夫俱樂部”,驪州,韓國,2010年


在設計蓬皮杜梅斯中心的同時,坂茂被邀請在韓國設計一個高爾夫俱樂部。他使用了和梅斯中心相似的幾何形式,新的屋頂設計運用了壓縮結構而不是拉伸結構,但同樣沒有使用鋼制節點,而是運用了傳統榫卯技術連接各部分構件。在建筑建造中,由于只有德國和瑞士的工廠擁有能夠切割出設計所需三維異形木條的設備,所以坂茂將建造用的木材在瑞士生產加工之后運往韓國。  


10024.jpg


10025.jpg


10026.jpg

九橋高爾夫俱樂部 (Haesley Nine Bridges Golf Club House)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Tamedia辦公大樓”,蘇黎世,瑞士,2013年


2013年建成的位于瑞士蘇黎世的Tamedia辦公大樓是坂茂對木構建造的進一步探索。該建筑使用了超大尺寸的木料作為防火材料,內部空間的木料直接裸露在外,柱、梁在節點處楔在一起并沒有使用鋼制節點。建筑的外立面部分采用標準鋁板覆蓋,部分是可以完全打開的玻璃幕墻,這樣的設計有益于形成半戶外空間。 


10027.jpg


10028.jpg


10029.jpg


10030.jpg

Tamedia New Office Building  ? Didier Boy de la Tour


“阿斯彭美術館”,科羅拉多州,美國,2014年


2014年,坂茂設計的美國科羅拉多州阿斯彭美術館建成。為了呼應當地磚砌建筑城市肌理,坂茂采用了一種名為“Prodema”的材料 (產自西班牙,將一層薄木制貼面用樹脂粘在層壓紙的表面),經過防火處理,編織成網狀的建筑外立面,并將外立面網格的密度和內部空間相對應。相較于傳統博物館將一層設置為巨大中庭,坂茂將美術館入口設在屋頂,參觀者需要走半戶外的樓梯或者搭乘電梯抵達頂部平臺,先欣賞美麗的山景,再逐層下樓參觀。


而場地所在的阿斯彭是著名滑雪勝地,這種從上而下的流線呼應了滑雪運動中的流線。在屋頂設計上,坂茂采用木制桁架結構,為了堅持避免鋼結構連接點,坂茂將桁架的交叉斜撐改成有弧度的構件,只在頂部和底部連接處用了一些螺栓。


10031.jpg


10032.jpg


10033.jpg

阿斯彭美術館 (Aspen Art Museum)? Michael Moran


“大分縣立美術館”,大分縣,日本,2014年


日本大分縣立美術館與阿斯彭美術館同年建成,在外立面設計上,坂茂參考了日式傳統折疊門。當折疊門向上打開之后,博物館內部空間不再封閉,和城市空間貫通起來。


10034.jpg


10035.jpg


10036.jpg

大分縣立美術館 (Oita Prefectural Art Museum)? Hiroyuki Hirai


“塞納音樂廳”,布洛涅-比揚古,法國,2017年


2017年建成的塞納音樂廳位于巴黎近郊。坂茂設計了一個一瓣太陽能帆板包圍的木制網狀殼形結構,帆板會根據太陽位移而相應旋轉來提高太陽能板產能效率。由此,在一天當中不同的時間點,建筑的外形是不同的。音樂廳內部的公共空間鋪裝了從意大利維琴察定制的馬賽克瓷磚,會根據日照強度從紅色變成綠色。內部的古典音樂廳可容納1200名觀眾,還有一間可容納4000人的地下多功能廳。延續了對紙管材料的研究和實驗,坂茂用直徑各異的紙管組成音樂廳天花板,觀眾席也用紙管覆上坐墊制成。 


10037.jpg


10038.jpg


10039.jpg

塞納音樂廳 (La Seine Musicale)?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靜岡縣,日本,2017年


2017年的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是日本為了慶祝富士山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而建造的項目。在競標時,坂茂預計到其他競爭者會把屋面形式設計成富士山的形狀,決定反其道而行之。他將建筑主體設計成一個倒置的圓錐,并在建筑前設計了一個很淺的池塘以反射出富士山的形狀。池塘的水引自富士山地下水,同時用作建筑內循環調節室溫。建筑內部空間有一條坡道盤旋而上,沿坡而上,參觀者能體驗到富士山不同高度的景色,仿佛置身于富士山中。通過對參觀者體驗的設計,坂茂將建筑與戶外空間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


10040.jpg


10041.jpg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Mt.Fuji World Heritage Centre)? Shigeru Ban Architects


“Swatch 和Omega總部大樓”,比爾,瑞士,2019年


2019年建成的瑞士Swatch和Omega總部大樓,是當代建成的最大木結構建筑之一?;赟watch的品牌特質,坂茂在設計中強調了建筑的通透性和環保性,Swatch大樓屋頂飾面的材料是根據瑞士的建筑環保標準謹慎選擇了太陽能板,ETFE膜。而Omega大樓的設計采用了更厚重的木結構。


坂茂和德國以及瑞士的幾家工廠長期合作,以精確加工出設計所需的異形木制構件,在施工現場進行高效組裝。Swatch大樓的四層樓板采用混凝土澆筑,比使用木材更經濟。在Omega大樓,只有一層的柱子是混凝土澆筑的,其余的結構部分完全使用木材:柱、梁和地板都使用了CLT (正交層板膠合木),壓縮受力的結構部分使用了硬木。






Swatch and Omega Headquarters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 Didier Boy de la Tour


“臺南美術館”,臺南,中國,2019年


由于臺南美術館項目場地位于市中心,面積有限,坂茂把展廳分成幾個體塊,層層堆疊,使建筑與周邊環境形成秩序。每個展廳的樓頂露臺可以作為戶外展覽空間和樓頂花園,參觀者可以穿梭于室內外不同的空間。在屋頂設計上,坂茂參考了當地有名的鳳凰花,將屋頂設定為五邊形。并與京都大學的教授合作研發了三角分形屋頂結構體系。


在通常情況下,即使屋頂有隔熱材料,日照的熱量還是會以熱輻射的形式傳導到室內;分形屋頂結構模仿了樹冠,打開的模數構件就像樹葉一樣引導通風,優化了室內的物理環境,為參觀者提供了更好的觀展體驗。




 臺南美術館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編者按: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坂茂繼續實驗木材、紙材在建筑中的應用,其結構的復雜性和創新性可見一斑。)


#2

救災援助項目


坂茂在講座中提到:“從事職業實踐十年之后,我意識到建筑師并不是為社會服務的,我們主要是為有錢有權的精英階層工作。因為權力和金錢都不是直接可見的,這些精英人士就聘請建筑師,通過建造紀念碑式建筑來炫耀他們所擁有的權力與金錢。我不是不愿意設計紀念碑式建筑,只是覺得建筑師應該能做更多,除了精英人士,還應該為更多大眾服務,尤其是那些因為自然災害而失去棲身之所的人。


我要強調的是,使人們遇害的兇手并不是地震本身,而是因地震而損壞倒塌的建筑物。在城市被自然災害甚至戰爭摧毀之后,必須被重建,所以我們建筑師在災難發生后尋找新項目。如此多的受災民眾在忍受臨時避難所糟糕的生活條件,我們作為建筑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在城市重建完成之前也能保證居住場所的質量。這就是我開始在災區工作的原因?!?/span>


紙管建筑救災緣起


盧旺達, 1994年


九十年代,盧旺達胡圖人對圖西人的大屠殺造成約兩百萬難民流離失所。1994年,坂茂看到盧旺達難民營的居住條件后深感震驚,隨即寫信給聯合國難民署的高級專員,提出改善難民居住條件的方案。在此之前,聯合國難民署向難民提供的建材只有塑料布,難民必須自己砍伐樹木來獲取搭建帳篷的支架,數百萬人砍伐森林對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雖然聯合國開始向難民提供搭建帳篷的鋁合金管,但難民把鋁管賣了,仍然繼續砍樹。


坂茂提議用紙管作為搭建帳篷的支架。幸運的是他獲得了瑞士Vitra公司的贊助,設計了用來支撐防水油布的紙管,造價是每個居住單元50美元。1998年,在聯合國難民署的支持下,50個以紙管搭建的避難所在盧旺達建設完成。


10049.jpg

盧旺達難民避難所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因地制宜的救災建設


神戶,日本, 1995年


1995年神戶大地震之后,坂茂團隊用紙管搭建的避難所,將啤酒筐填滿沙土作為地基,并設計了可以打開的山墻,以保證建筑的室內通風。


10050.jpg

神戶救災援建 ? Takanobu Sakuma


土耳其, 1999年


1999年土耳其地震之后,坂茂團隊在災區搭建了避難所。在這次援建中,當地的孩子們幫助團隊用廢紙填滿紙管芯,增強紙管的隔熱性。


10051.jpg

土耳其救災援建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Bhuj,印度 ,1999年


2001年,印度西部Bhuj地區發生大地震。坂茂團隊采用了當地的夯土地基,為保證建筑通風,房屋山墻部分由當地的竹編拱架和甘蔗皮編織墊搭建而成。


10052.jpg

印度救災援建 ? Kartikeya Shodhan


Kirinda漁村,斯里蘭卡 ,1999年


2007年,坂茂團隊在斯里蘭卡東南沿海的Kirinda漁村(在2004年海嘯中被摧毀)搭建了50棟房屋。坂茂利用當地傳統的泥磚進行搭建,并且設計了一種半室外的空間,使人們在當地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可以進行檐下活動。


10053.jpg

斯里蘭卡救災援建 ? Eresh Weerasuriya


海地,2010年


2010年海地大地震發生后,坂茂團隊與多米尼加一所大學的學生志愿者合作,用紙管支架和塑料雨棚為當地受災民眾搭建了臨時避難所。


10054.jpg

海地救災援建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菲律賓,2014年


2014年,坂茂團隊趕至菲律賓災區搭建避難所。避難所以紙管作框架,用當地的竹編作建筑圍合,當地棕櫚葉覆蓋在塑料膜上構成屋頂。 


10055.jpg

菲律賓救災援建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尼泊爾,2015年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發生后,坂茂在援建過程中對廢墟中的磚進行了再利用。為避難所設計了木制房屋框架,立面砌磚,并且在日本進行實驗,保證這套結構體系符合日本建筑的抗震標準。該體系建造起來很方便。團隊在尼泊爾高海拔地區還用當地的石頭代替了磚塊。

10056.jpg

尼泊爾救災援建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分隔系統“PPS”(Paper Partition System)


除了用紙管為受災民眾搭建戶外的臨時住所,坂茂還為在體育館大型公共空間聚居的受災民眾設計了一套以紙管為框架的分隔系統“PPS”(Paper Partition System),以保護他們的隱私。PPS系統易于安裝,只要把橫向的紙管插入預先打好洞的豎向紙管,再掛上簾子即可使用。根據家庭的人口數量,單元隔間的大小可以通過延伸紙管進行變化。


福島,日本,2005年


自2005年開始,坂茂花費數年時間不斷努力說服日本政府在災區批準使用PPS系統。2011年福島大地震發生后,坂茂團隊于三個月內在八十個臨時避難所搭建了約兩千個隔間單元。


10057.jpg

日本東北災區避難所 ? Volunteer Architecys' Network


熊本縣,日本,2019年


2019年日本南部熊本縣遭受洪水襲擊之后,PPS系統已經成為救災避難所的標準設施。在熊本的避難所中,坂茂給每個隔間之間增設了小過道,這樣每個家庭之間可以保持一定距離,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


10058.jpg

日本熊本縣避難所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波蘭,2022年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坂茂團隊在距離烏克蘭邊境約12英里遠的波蘭城市Chelm 為滯留的烏克蘭難民搭建了390個PPS隔間。另外八百多個單元被運往烏克蘭西部的難民營,由當地建筑師負責搭建。


10059.jpg

波蘭難民營 ? Nicolas Grosmond


援建建筑的永久保留


在講座中,坂茂提出:“‘臨時性建筑’的定義是什么?‘永恒的建筑’ 又如何定義?城市里的建筑迭代很快,開發商買下地塊之后就會把土地上舊建筑拆除,再建設更新的樓房。哪怕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堅固建筑,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資本浪潮中,也只是暫時的;哪怕是紙做的建筑,獲得了大眾的珍視,也能成為‘永久的建筑’。這是我個人對‘臨時性’和‘永久性’的定義?!痹谄錃v年援建項目中,有一些最初作為臨時性公共場所的紙建筑受到使用者的喜愛,仍被使用至今。


神戶,日本,1995年


1995年,神戶大地震發生后,坂茂向當地一座天主教堂的神父提出要為教徒搭建一座紙管教堂。最初,神父無法理解這種新型材料,直到坂茂團隊為當地越南裔受災民眾成功搭建的紙管避難所建成,該項目才正式開展。


受啟發于巴洛克時期意大利建筑師Gian Lorenzo Bernini在羅馬設計的四噴泉教堂,坂茂設計了10米乘15米橢圓形平面。這個小教堂除了作為祈禱和布道的場所,還成為了社區中心,舉辦了災區音樂會,成為神戶的一個重要標志。使用十年之后,坂茂團隊把這個小教堂捐贈給了發生了大地震的臺灣,把構件都拆解下來運到了臺灣中部的一個村莊重新搭建。


10060.jpg

神戶紙管教堂 ? Hiroyuki Hirai


成都,中國,2008年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坂茂受華林小學校長的委托,進行臨時校舍的設計建造。坂茂的日本學生團隊和當地中國學生合作了五周,搭建起約450平米的九間教室。建造用的紙管和木制節點都是當地生產制造的。孩子們得以很快返回學校上課,由于其優良的實用性,“紙管教室”至今仍在使用。 


10061.jpg

華林小學紙管校舍 ? Li Jun


L'aquila,意大利,2009年


2009年,意大利中部的老城L'aquila被地震摧毀,市長邀請坂茂為這座以音樂聞名的城市重建一座臨時音樂廳。音樂廳劇場的外墻以鋼管為框架,用沙袋填實,以保證墻體的隔音效果。坂茂與聲學工程師合作,設計了不同直徑的紙管用以搭建音樂廳內墻,以保證音效。這座音樂廳被使用至今。


10062.jpg


10063.jpg

L'aquila 紙管音樂廳 ? Shigeru Ban Architects


基督城,新西蘭,2011年


2011年,新西蘭基督城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當地的標志性大教堂在地震中被摧毀。當地一位牧師邀請坂茂為基督城設計一座臨時教堂。坂茂分析了老教堂的平面幾何,并把從中發現的幾何規則運用在新教堂的設計中。教堂一層作為辦公室,由集裝箱組成,并用窗簾遮住。禮拜空間的結構部分由紙管建成。


在重要的教堂十字架的設計環節中,牧師認為用紙管做十字架顯得太廉價不夠莊重。在與其溝通中,坂茂利用日語中的“紙”和“上帝”是同音詞這個巧合,成功說服了牧師。而這個紙管十字架也成為了這座建筑的重要標志。紙教堂建成后成為一個大受歡迎的旅游景點,已經變成了一座永久建筑、城市的新地標。




新西蘭基督城紙教堂 ? Bridgit Anderson  ? Stephen Goodenough



結語



當我們一覽坂茂的作品,一條顯性的脈絡是他對紙、木、膜、玻璃、鋼索等材料的探索和發展,但其設計并非僅僅是研究材料那么簡單;貫穿其創作生涯的隱形主線是坂茂對人與自然深切的人文關懷。獨特而豐富的成長背景和游學經歷使坂茂深受西方現代主義風格與日式美學熏陶,但他以勇于探索的實驗精神,逐步超越了特定風格流派的束縛,以創新和高品質的設計和建造體系應對現實中的設計需求,用強韌的結構組織原本脆弱的材料,賦予建筑以溫度和旺盛的生命力。 


專欄編輯|Jiqing

發文編輯|Lqinie

審核編輯|Yibo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本文為建道筑格對2022年4月13日坂茂在美國南加州建筑學院(SCI-Arc)講座的整理。

講座由編輯Yutong記錄并重組撰文。

文中圖片來自坂茂事務所網頁。講座錄屏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S4y1Y7HZ?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a7923f80c9bf73b814ab2008f1fa951

以及建道筑格對坂茂作品解讀視頻鏈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L5411m7wx?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a7923f80c9bf73b814ab2008f1fa951

文章收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山东省| 定州市| 敦煌市| 白银市| 扎兰屯市| 余江县| 光山县| 丘北县| 阿瓦提县| 吕梁市| 沧州市| 佛学| 肃南| 扎囊县| 龙游县| 中阳县| 庆安县| 永清县| 特克斯县| 吉木乃县| 专栏| 双城市| 普宁市| 合作市| 和顺县| 东山县| 大新县| 敦煌市| 盐城市| 法库县| 应用必备| 庆云县| 沾化县| 正阳县| 武强县| 山东省| 石河子市| 抚松县| 石城县|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