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坐落于蘇州太湖邊的光福鎮,項目周邊被各個年代的矮舊村民自建房包圍,西南面與太湖只隔一路,視野開闊,交通便利。場地位于蘇州城西28公里的太湖之濱。東與藏書鎮接壤,西濱太湖,南同胥口鎮毗連,北接東渚,距離太湖度假區僅10分鐘車程。

湖邊遠看 ?平介設計
原建筑是一戶帶有院子的磚混結構三層自建房和一棟一層的木構加建,原業主為了防潮在入戶進門后有一個架起的庭院平臺,但是由于使用年限較久和既有建筑原本建設的問題,院內加建的單層露臺的柱子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裂縫,基于結構安全問題我們一致認為要將庭院加建部分和一層木構的輔房拆除并重建。

建筑原狀 ?平介設計
項目的的業主,是光福鎮本地人,從小在這里長大,她租下了這棟湖邊的自建房準備進行餐飲經營。我們在和她設計交流的時候,她提出想給自己預留一片私人空間能在這里辦公和私人接待一些朋友。因此我們將3層的一個開間作為了她的私人辦公和住宿區域,同時3層剩下的開間劃分出來的另外兩個房間和衛生間也方便她后續在這做一些相對私密的接待。

湖邊鳥瞰 ?平介設計

湖邊遠看 ?平介設計
在設計之初,讓建筑與場地結合自然生長或特立獨行于場地中,是顯而易見的兩條不同的道路,但無論是甲方的訴求還是現有場地條件的“宿命感”都在無時無刻的提醒我們這一次的主題是“看”。怎么樣來“看”太湖是這個項目的設計目標,我們希望來到這里的客人在進入場域后在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太湖,用豐富的層級關系來提升人們觀賞太湖時的豐富性,吸引人們環游到建筑里的不同空間。

湖邊鳥瞰 ?平介設計
入口視角 ?平介設計
入口視角 ?平介設計
在與甲方的多輪討論和想法碰撞下,我們最終確定了以層層堆疊的平臺來為這個作為建筑改造的概念,旨在構建不同層高的觀湖體驗。項目在太湖邊,加之蘇州下雨天相對較多,建設初期我們填補了之前低于環湖路的院子區域,使之前低洼不平的庭院得以擴大形成比較舒適平坦的外擺庭院,并且使得建筑一層整體和庭院都略高于路面。通過對既有建筑的結構和拆改的梳理,建筑設計通過體塊關系來堆疊塑造,最后形成層層退臺的形式關系,院子北側的下沉空間可以用來舉辦室外觀演活動和聚會。為了看向湖面時能有更好的視野,在面向湖面的建筑立面我們做了比較大的矩形開窗,能夠將湖面盡量多的呈現在來往客人的眼中。
原本的自建房住宅空間改成商業用途的公共空間會有一些弊端,像是空間都比較零碎并且尺度都是比較小、隔墻比較多、層高也比較低矮等情況。原本一層的客廳堂屋我們將其改造為主要的餐吧大堂和大廳,作為建筑中尺度最大的空間,置入了吧臺和環繞吧臺的不同的卡座和散座。
得益于將原窗戶和門都拆除使得舊建筑和新加建的部分更加連貫使用面積也擴大了許多,我們將吧臺依附于新舊交接的墻體置入空間當中,這樣整個大廳就能以咖啡吧臺為核心連接和輻射整個空間,較長的吧臺在空間交接的地方用圓弧的方式來引導人們過渡到空間的另一端,右側新建的副樓則用做店主平時接待一些私人朋友的區域,空間整體以干凈整潔的白色調為主,家具上點綴些許色彩,室內吊頂和樓梯都用了層疊弧形作為基礎語言的構件包裹空間,亦如湖水推到岸邊濺起水花時的回流碰撞。
一層空間 ?平介設計

一層空間 ?平介設計
一層空間 ?平介設計
二層原本是幾間臥室和一間起居室,隔墻比較多空間尺度也比一層的更小,我們選擇將一個比較大的主臥和起居室連通用來做客座區,其余的臥室則作為包廂使用,我們在面向湖面的方向都做了大開窗讓上到二層的客人都能有突然觀賞到太湖時豁然開朗的感受。

二層空間 ?平介設計
室內窗景 ?平介設計

樓梯間 ?平介設計
長時間的疫情導致人們都想逃離城市,尋找一片心靈棲息的綠洲。項目以觀湖為媒介,將人們都牽引到此,來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聆聽彼此,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遠離城市,人們漫步前行的街道與矗立在此的建筑一同構成了令人向往的生活,我們希望每個到此的顧客都能收獲到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寧靜與安逸。

立面 ?平介設計
屋頂航拍 ?平介設計

模型照片?平介設計
-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環湖公路邊的度假餐吧
設計單位:平介設計
項目類型:商業建筑
建筑面積:686㎡
項目設計&完成年份:2022;2023
設計團隊:李文靖,王海東,吳斯,楊楠,孔祥鵬
結構/水電設計:上海衡泰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委托方:絕色·Juse café·restaurant
項目地點:光福鎮環太湖大道坎上村8組2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