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王澍拿下建筑界諾貝爾——普利茲克獎,成為了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此獎項的中國籍建筑師。

?2012年世界建筑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王澍
與他有著幾十年交情的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助理葛明直言:“王澍獲獎其實并不意外。”即使此次獲獎之前他還未出版過任何完整的作品集,也并沒有進行繁瑣的獎項申報,但卻獲得了提名,并擊敗了來自美、英、日等多個國家的競爭者。

王澍獲獎普利茲克建筑獎的作品“寧波博物館” ?Iwan Baan
早從2003年開始,王澍便開始嶄露頭角,橫掃國內國際大獎,從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銀獎、中國建筑藝術獎、中國建筑藝術年鑒學術獎,到威尼斯雙年展特別獎、法國建筑學院金獎……可相比于被稱為建筑大師,他卻說自己只是個造房子的。

建筑文化隨筆集-《造房子》?王澍
他本碩畢業于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建筑系,在同濟大學讀完5年博士后,在位于杭州的中國美院任教。還曾被哈佛大學研究生院(GSD)聘為2011-2012年度“丹下健三”榮譽講席教授。
明明是科班出身,他卻更愿意以“業余”自稱。
2012年,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全球創新人物獎”;
2013年,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
2019年,榮登2019“年度影響力人物”榜單,獲“年度文化人物”稱號;
……
但相比于這些,王澍卻說:“我首先是一個文人,接著才是造房子的人”。
他堅持只在中國做建筑,也從不做大城市的地標項目。 他不用微信,所有的業務活動都是通過他的妻子陸文宇老師進行溝通。

王澍和妻子陸文宇在寧波博物館前 ?Iwan Baan
正如他的導師齊康所說:“這個人有才華,有個性,卻是個不守規矩的人。”他年少時的“離經叛道”,讓他時常陷入爭議。 研究生期間,他的作品被嘲是“最丑建筑”,而他的畢業也差點因為他的特立獨行而受到影響。
王澍25歲畢業設計
整個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筑師
王澍的特別,或許是天生自帶的,以至于從小在同齡人之間便總顯得格格不入。 別的孩子還在嬉戲玩鬧的年紀,10歲的王澍卻只喜歡泡在圖書館里, 通讀了無數的海外文學譯文,甚至還覺得:“其他小朋友都很幼稚。”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他沉迷于書法,以至考進了大學,其他同學都在午休,他也還在練字、臨帖。到了大二那年,王澍的獨特表現得更加的突出。他飽讀各類書籍,尤其是古書,他對中國畫的濃墨淡彩如癡如醉。


杭州,富陽,富春山館 ?王澍
大學期間,他仍然保持著特立獨行的作風,與老師直接辯論,進行新與舊的思維碰撞。他不想被困在條條框框之中,于是背上行囊,沿著沈從文的《湘行散記》,開啟了一場為期3個月的旅行。 不過在此期間,他既沒給房子拍照,也沒進行土地測量,只是單純的體驗路過的每一個村莊,全身心地去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 在此次行程過后,因為認為商業效果圖過于失真,于是他集結幾名同學與老師討論,幾個回合之后,教授們選擇了尊重學生們的想法。 南京工學院建筑系成立70年來的首次破例,讓學生們的作業從此可以自由的表達。

?zhuchenzhou
研究生期間,他寫了篇《當代中國建筑學的危機》,文風犀利,幾乎得罪了中國整個建筑圈。從梁思成到他的導師齊康,涉及了十幾位建筑大師。 他指出“形式”不只是指形狀,還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新語言。 他還提出了個“三無理論”,稱當時的中國沒有現代建筑理論、沒有現代建筑師,也沒有現代建筑。


《死屋手記:空間的詩語結構》影印版 ?王澍
畢業之際,他繼續對整個中國建筑學界進行嚴肅的批判,甚至在答辯時把論文題目貼滿了整間教室。 導師齊康再三勸說無果后,他甚至直言道:“中國只有一個半建筑師,楊廷寶是一個,齊老師算半個。” 在激烈的行徑過后,以至于在畢業前夕,他才得知自己的論文若不修改,根本無法通過。但具體要修改哪部分,卻無從而知,最后只字未改,于是王澍沒有被授予學位,但是他的《死屋手記》影印版也被雪藏在了東南大學閱覽室。


《死屋手記:空間的詩語結構》影印版 ?王澍
直到一年后,重新進行答辯,王澍才得以畢業。當他面對可能無法獲得學位的情況時,王澍說:“人們要給保羅·薩特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他三次都拒絕了,我一次拿不到學位算不上什么。”
此時,正值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一座座高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對于建筑師來說,這無疑是個遍地黃金的時代,但總是沖鋒陷陣,走在前沿的王澍,卻未第一時間參與。
從《死屋手記》到《虛構城市》
從狂傲不羈到埋頭造房子
在大部分建筑師都選擇到大城市拼搏的年代,他卻選擇了相對安逸的杭州。
雖然花了12年學建筑,但王澍認為“這套教育和中國的傳統和現實都沒關系”。 于是,從1988年到2000年,整整12年的時間,他沒建過一座房子,但他與陸文宇結了婚 ,婚后時常與妻子在西湖邊喝茶、爬山、讀書、賞景,或者窩在家里做家務。

王澍和妻子陸文宇 ?mextropol
在《造房子》這本書的自序中,他用了一段非常詩意的文字描述這段時間的生活:“我曬太陽,看遠山,好像想點什么,好像沒想什么。我能這樣過整整一天。你能看到,春天,草變成很嫩的綠色,心里一癢。當我用一種緩慢的、松弛的、無所事事的狀態來看它的時候,就不一樣了。無所事事是很難學的一門學問,但我逐漸學會了。無所事事時,突然間腦子里有東西閃過,站起來,一提手,把該畫的東西畫出來,再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憋著想,這樣還是那樣。” 偶爾也接幾個感興趣的小活兒,不過都是老建筑改造,除了設計還包施工的那種。
就像他在《死屋手記》中所說的那樣:“我們在試圖控制環境的同時,已經殘暴地扼殺了個人的內心宇宙。” 為了守住內心的“宇宙”,他不再把自己束縛在圖紙之上,而是深入鄉村生活,近距離和工匠們接觸,用眼睛去觀察“每一個釘子是怎么敲進去的 ”,用心去思考“未來的路到底該怎么走”。

王澍與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Archdaily
以至于后來他的學生們也都成為了優秀的裝修工。 當然,這也為往后他設計結構復雜的建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期間,王澍那“屬于文人的孤傲”被妻子陸文宇慢慢撫平。 同時,這匹“黑馬”也終于遇到了人生中的伯樂——時任中國美院院長的許江。 在許江的推薦下,王澍來到同濟大學讀博,他的博士論文《虛構城市》,可以說是一次“城市研究的語言學轉向”,他試圖給出一種雜糅結構主義和后結構主義語言的建筑學版本,以此來闡述對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的思考。 其核心觀念的“語言隱喻”也從個人理論立場上升到了一種集體建筑文化。 這部手寫的博士論文,被交到導師盧濟威教授手上,雖然知道是篇好論文,但幫忙參閱的同事們卻都說看不懂,許江便親自出馬為他寫鑒定。

王澍在三聯人文城市論壇 ?City for Humamity Award
讀到第二年的時候,許江邀請他畢業后回美院當老師,還要為他再次設立建筑系。 后來,王澍博士畢業,同濟大學請他留校,他直接拒絕:“上海根本不是中國城市,我要回杭州。” 就這么,順理成章地,王澍成為了美院建筑藝術學院的首任院長。 在王澍看來,像上海這樣的城市,正在慢慢被同化,在它們身上幾乎看不到中國文化的影子。而杭州這樣一半繁華、一半山水,傳統與現代共存的城市,才是他的心之所向。

杭州,西湖 ?XiaoHhei
2000年,他憑借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拿下中國建筑藝術獎。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這個項目無疑成為了他建筑生涯的轉折點。他走遍各地的拆房現場,收集了700多萬塊不同年代的舊磚老瓦作為建筑材料,為這些即將被丟棄的材料賦予新生。 正是這種回收方式,為項目減少了近一半的預算,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本土的可持續性建筑。 整個校區以中國傳統園林的形式呈現,但在此基礎上又多了現代、開放、包容的一面。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Iwan Baan
在自然與人工之間尋求平衡,“院落式”的建筑群仿佛本就該生長于山水之間,校區面山而營、依水而建,生活也就此回歸本源。 雖然過于超前的設計,難免將其卷入爭議之中,但在一片“杭州最丑建筑”的嘲聲中,王澍終歸還是一戰成名。
實際上,不管是大學時代的畢業論文《死屋手記》,還是時至今日仍然被眾人稱“看不懂”的《虛構城市》。 再到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寧波美術館,以及唯一的商業住宅設計——錢江時代……

中國寧波歷史博館 ?Iwan Baan
王澍的設計似乎總是輕而易舉就能挑起話題,也因此被打上諸如“非主流”、“另類”、“不走尋常路”這樣的標簽。事實上,犀利的他在設計中總是全然地沉浸于一筆一筆的勾畫圖紙,始終保持百分百的專注,即使每年只能承接一兩個項目。 除此之外,在建造過程中,倘若遇到難題,他不會一意孤行,而是親自去施工現場,和工匠們一起商量如何解決。 在作品結尾,他會把工匠們的名字一個個列出來。


王澍,富陽文村 ?攝影師李樾祺拍攝
在理念上、思想上總是超于時代的王澍,卻在造房子的過程中遵循著屬于自己的節奏,在某種程度上保持著思想上的“傳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喚醒沉睡的傳統文化。 他要做的是在中國現代建筑中融入更多的本土化創作,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復制粘貼。就像“普利茲克獎”給他的頒獎詞中所說的那樣:“當今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引發一場關于建筑應當基于傳統還是只應面向未來的討論。正如所有偉大的建筑一樣,王澍的作品能夠超越爭論,并演化成扎根于其歷史背景、永不過時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專欄編輯|Mel
發文編輯|Miranda
審核編輯|Gogh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造房子》-王澍;
《樸素為家》-王澍;
《王澍建筑地圖》;
建筑師 王澍 × 楊瀾訪談錄:建筑的反思;
《面對面》專訪建筑師王澍;
王澍《人物》時間的力量專訪;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7%8E%8B%E6%BE%8D_(%E5%BB%BA%E7%AD%91%E5%B8%88)
http://www.chinalifemagazine.com/Web/ShowNews.asp?id=567;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29222658/
http://www.pritzkerprize.cn普獎得主王澍的25歲畢設/2012/%E8%8E%B7%E5%A5%96%E6%8F%AD%E6%99%93
https://baike.baidu.com/redirect/60b1VIup_vbKuXQek7hyOmnJuKgLpIOmMLBd3K1O-2xHDRBbssA5DqeZX7nbh7xyHNcnOWFjBL_hQNOr9vlPbH--3Yr9_t2F8IsEG-mQ4ZeGZI1p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