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及未來最前沿的行業設計,源源不斷被激發出的新理念、新想法,每屆幾十萬觀眾的現場訪問及百萬乃至千萬級別的網絡傳播,這就是建筑展帶給人們的魅力與魔力。今天就跟隨小編步伐,共同聚焦國際知名建筑展,一覽中外建筑行業交流互動平臺,感受極具國際影響力的建筑盛會。
鹿特丹國際建筑雙年展(IABR)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Biennale Rotterdam
圖片來源于IABR官網
舉辦時間
兩年一屆
背景及介紹
鹿特丹國際建筑雙年展將旨在“搭建建筑研究和建筑實踐之間的連接橋梁”。2003 年,時任荷蘭建筑研究所(NAI)所長Kristin Feireiss發起了這項兩年一度的建筑活動,首屆雙年展以“Mobility 流動性”為主題。
截至目前已經舉辦了十屆,它一直主張建筑和都市具有重要社會意義,呼吁人們關注設計研究的價值,并將主題聚焦于城市的未來,對城市發展趨勢提出各種不同的前衛觀點。
展覽旨在改變現實世界,將各個領域的專家聚集起來,推動以結果為導向的研究,用設計的力量尋找明日城市的出路。
第十一屆鹿特丹國際建筑雙年展(2024)
2024年,第十一屆鹿特丹國際建筑雙年展的主題是Nature of Hope 圖片來源于IABR官網 https://iabr.nl/en/biennales/nature-of-hope-2024
時間
2024年6月29日—10月13日
策展人
建筑師兼研究員Janna Bystrykh、建筑師兼研究員兼哲學家 Catherine Koekoek、研究員兼作家 Hani Salih、空間設計師兼研究員 Alina Paias 以及設計師兼作家 Noortje Weenink
主題
希望之自然 Nature of Hope
選擇Nature of Hope為主題,重點關注“希望”,代表了一種積極實踐的態度。唯有帶著對新黎明的憧憬和渴望,變革之花才能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發芽。萬物始于地球,我們對地球和生物世界的開發(或者說是消耗)正導致多重生態及社會危機。
作為人類,我們不能再將自己置于自然之上。我們如何更好運用空間設計的知識和實踐,為地球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服務,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并實踐的問題。
第十屆鹿特丹國際建筑雙年展(2022)
2022年,第十屆鹿特丹國際建筑雙年展的主題是It's About Time 圖片來源于IABR官網 https://iabr.nl/en/biennales/it-s-about-time
時間
2022年9月22日—11月13日
策展人
Derk Loorbach、Véronique Patteeuw、Léa-Catherine Szacka、Peter Veenstra
主題
It's About Time
第十屆鹿特丹建筑雙年展是一個為期七周的展覽,It's About Time這個主題暗示了我們正在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并將它與其他社會挑戰聯系起來的緊迫性。展示了在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明顯之當下,如何邁向宜居未來的現實路線。
本次展覽展示了 50 位設計師、建筑師和研究人員的作品,他們以鼓舞人心的方式探討了有關地球未來的問題。
? Jacqueline Fuijkschot
? Jacqueline Fuijkschot
? Jacqueline Fuijkschot
更多往屆主題海報 圖片來源于IABR官網
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UABB)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深港雙城雙年展,圖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
舉辦時間
兩年一屆
背景及介紹
雙年展創辦于2005年,2007年邀請香港共同舉辦,并更名為“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它是全球首個以“城市和城市化”為固定主題的展覽。截至目前舉辦了九屆。
雙城雙年展由深圳與香港這兩個邊界相連、互動密切的城市協作舉辦,立足其所在的珠三角地區疾速城市化的地域特點,關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問題,用當代視覺文化的呈現方式,與社會公眾廣泛交流互動,具備國際性、先鋒性、公益性。
第九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2022)
圖片來源于https://www.archdaily.cn/
時間
2022年12月10日—2023年3月12日
總策展人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者魯安東、青年建筑師王子耕、設計策展人陳伯康(Aric Chen)
主題
城市生息 (Urban Cosmologies)
“生息”既是空間上的多元共生,也是時間上的生命節律。“城市生息”(Urban Cosmologies) 包含三層內涵:在認知維度上將城市視作生生不息的共生之場、在方法維度上探索城市實現循環與平衡的發展之道、在行動維度上展現人們繁衍生息的生活之道。
本屆展覽將可持續理念納入展覽全周期考量,提倡環境友好的展陳方式,將從材料、技術、展中呈現、展后處理等各方面遵循環保原則。本屆展覽共設置五大主板塊:(何以共棲、物靈之旅、寰宇對話、未來聚居、共同行動)、一個特別板塊(包含六個單元:萬籟之跡、圖書策展、寰宇制服、循環共創、流浪動物之家、美術館聯動計劃)以及一個常設板塊(即地制造)。
眾鏡塔 / 何哲,沈海恩,臧峰|眾建筑
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看似穩固, 但實際極其脆弱, 需要我們每 個人的努力去保護。眾鏡塔采用了這樣一個矛盾的隱喻, 用充氣 PVC 這種最空薄的方式來搭建三角錐體這種最穩固的空間結構,以及看似金屬般堅固的外觀。 ? UABB 胡康榆
與土相會 / 王澍,陸文宇|業余建筑工作室
“土”是這個世界上最基本、最生態的建筑材料。我們需要再次認識“土”。建筑師帶來了一些杭州的“土”,并請來參觀的人攜帶一捧土,無論取自深圳何處。在展廳將土放入任何一個空格,在盒中取出一個小標簽,寫上取土地點和取土者姓名,把標簽插在土上。“與土相會”這個作品希望能與觀眾互動,通過這樣的展覽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聯系。 ? UABB 胡康榆
宇宙 / 馬巖松|MAD 建筑事務所
這是一個空間和光的裝置。沒有人知道宇宙的邊界在哪兒,所以建筑師希望在有限的空間內形成一個無限的場景,在桶腔內部運用燈光和反射材質,吊起來形成無限反射的空間。人可以從下面的樓梯走進來,再從上面的門走出去,形成了這樣一個沒有邊界的氣氛。 ? UABB 胡康榆
第八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2019)
? UABB
時間
2019年12月22日—2020年3月8日
總策展人
建筑師、麻省理工學院“可感知城市實驗室”負責人卡洛·拉蒂(Carlo Ratti)、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著名策展人與藝術評論家法比奧·卡瓦盧奇(Fabio Cavallucci)
主題
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
深圳獨特的地緣政治地位、飛速的城市化進程以及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卓越成就,使其成為討論城市、科技與未來等話題最合適的載體之一。
2019深雙將探索與城市化進程并行展開的數字革命所帶來的新現象,直面當今城市中與之相關的最關鍵性話題,以對“人”的關注作為重要前提,用超越物理邊界的方式來思考城市和建筑,討論人類如何更積極地成為科技城市的主體。展覽將關注現代科學技術對城市生活體驗帶來的提升,同時也對隨之而來的系統性桎梏進行批判性反思。
MVRDV, Airbus-City and The Sky Above.
MVRDV 建筑事務所, 空中客車 / 荷蘭,法國
展覽以一個圓形展臺的形式,邀請觀眾在透明的充氣椅和充氣坐墊上放松,由此將他們的目光轉向頭頂上方的圓頂。一個視頻將被投影在圓頂上,引導參觀者了解城市交通的歷史、引入一種新的顛覆性技術時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空中客車集團城市交通事業部和MVRDV對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展望。
lmage via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 (Shenzhen)
尋找布魯內萊斯基
張永和 / 非常建筑
lmage via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 (Shenzhen)
倫敦建筑節(LFA)
London Festival of Architecture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舉辦時間
一年一屆,一般選在六月份
背景及介紹
自2004年初次舉辦以來,倫敦建筑節逐漸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年度建筑節。也成了英國三大建筑盛事中活動最多、時長最久的建筑節。其使命是圍繞建筑展開討論,檢驗新理念,發掘并推廣新人才。
建筑節面向所有對倫敦建筑和建筑環境議題感興趣的人,將公眾與專業人士聚集到一起。LFA不僅是一次慶典,也是深具人性化、包容性、與時俱進精神的節日,倫敦將在專業行業指導下,成為一個更加可持續發展、更具公平性的城市。
今年,2024 年正值倫敦建筑節 20 周年。這將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也是一個盤點過去20年倫敦建筑節的影響以及提供更多行業機會、城市機會的時刻。新舊承接之際,是重新定位的關鍵點,全體成員致力于打造出一個更加公平、無障礙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一個由所有倫敦人創造、為所有倫敦人服務的倫敦。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2024倫敦建筑節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時間
2024年6月1日—6月30日
策展人
Tara Gbolade、Jo?o Guarantani、Melodie Leung、Fiona MacDonald、Nic Monisse、Binki Taylor、Jordan、Whitewood-Neal、Hadi Yassine
主題
Reimagine(重新想象)
2024 年是倫敦建筑節 20 周年,以 "重新想象 "為主題來慶祝這一重要時刻,LFA2024 將持續拓展其使命,以一系列裝置、展覽、工作坊、講座和特別活動,在倫敦各街區開展豐富文化活動,將公眾和業界聚集一堂。
2023倫敦建筑節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時間
2023年6月1日—6月30日
策展人
Tara Gbolade、Jo?o Guarantani、Melodie Leung、Fiona MacDonald、Nic Monisse、Binki Taylor、Jordan、Whitewood-Neal、Hadi Yassine
主題
In Common (共同點)
我們的共同點比我們已知的還要多。我們如何創造和塑造更多屬于我們共同的空間——我們的城市。如何充分利用我們的共同點,探索我們的不足和需要改進之處?
Beauty in the Broken by Isabella Yurtsever for Ideal Standard
殘缺中的美麗 | Isabella Yurtsever
來自工廠的廢棄物品失重地懸掛在櫥窗中,Isabella Yurtsever為我們揭示了加工業的魔力,也頌揚了不完美之美。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https://2023.londonfestivalofarchitecture.org/collections/lfa2023-built-projects/
Together We Hold by Akmaral Khassen
共同的堅守 | Akmaral Khassen
該長凳位于Lyle Park,設計頌揚了女性在面對侵犯時團結一致。四位形象化的女性組成了一個流暢的長凳 "腿 "組合,在結構上支撐著長凳,也支撐著坐在上面的人。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https://2023.londonfestivalofarchitecture.org/collections/lfa2023-built-projects/
2022倫敦建筑節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時間
2022年6月1日—6月30日
策展人
Farouk Agoro、Amanprit Arnold、Zoheb Iqbal、Prudence Ivey、Priya Khanchandani、Chris Laing、Vicky Richardson
主題
Act (行動)
重新詮釋熟悉的地方:新的裝置與活動,重新設計公共空間,鼓勵參與和學習的研討會,向新受眾開放關于城市對話的講座和游學,2022年的活動不僅反映了倫敦當時的現狀,也向人們展示了倫敦的未來愿景。
People, Place, Planet: how to create communities that last
人、地、地球:如何創建持久的社區
如何創建持久的社區?這是一場富有啟發性的辯論和討論,來自建筑環境領域的開發商、建筑師、藝術家和社區倡導者,共同探討如何真正為使用者服務,創造場所和空間。? U+I, Morag Myerscough and Luke Morgan
Exhibition by CSM’s Architecture Degree Studio 11: ‘Act’ to ‘decolonise climate and socially responsive design’
展覽:行動,去殖民化的氣候和社會響應設計。通過與當地邊緣化群體的聯系、接觸及邀請參與,開發 出"空間行動主義 "工具,研究以建筑應對氣候和社會不公的方法。
圖片來源于LFA官網
芝加哥建筑雙年展(CAB)
Chicago Architecture Biennial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舉辦時間
每兩年的奇數年舉辦一次
背景及介紹
2015年,芝加哥建筑雙年展創立。這是一個年輕的雙年展,精確來說,它是進入21世紀10年代后才出現的新事物。芝加哥市長拉姆·伊曼紐爾在第一屆雙年展開幕時表示:“希望通過這一雙年展能夠吸引文化游客和定居者,將城市變成當代建筑和設計的前沿陣地。”
該雙年展致力于召集全世界探索創新理念,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想象和塑造未來。通過建筑和設計的視角探索和解決及時的全球性問題,強調社區投入、可持續性和公平性。展覽向公眾免費開放。
首屆芝加哥建筑雙年展(2015年10月5日——2016年1月3日)在位于鬧市區的芝加哥文化中心舉辦。展會由芝加哥格拉漢姆基金會總監Sarah Herda,意大利《多姆斯》雜志前總編Joseph Grima聯合策展。首屆強大的顧問團,包含了建筑師伊麗莎白·迪勒(Elizabeth Diller),大衛·阿賈耶(David Adjaye),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珍妮·甘(JeanneGang),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還有普利策克獎評審團成員Peter Palumbo等。
第五屆芝加哥建筑雙年展(2023)
圖片來源于https://chicagoarchitecturebiennial.org/
時間
2023年11月1日—2024年2月11日
藝術總監
Floating Museum, 2023(成員包括詩人 Avery R Young、建筑師 Andrew Schachman、社區組織者 Faheem Majeed 和藝術家 Jeremiah Hulsebos-Spofford)
主題
This is a Rehearsal(這是一次彩排)
展覽期間將探討全球各地如何通過藝術、建筑和基礎設施設計,以不同方式解決當代人共同面臨的問題。
螺旋藻磚 | SOM
由生物磚組成的螺旋裝置。SOM與Prometheus Materials合作開發的一種基于藻類的零碳替代品,可以替代建筑和城市中隨處可見的混凝土砌塊。
? Dave Burk, courtesy of SOM
Norman Teague 展示道格拉斯紀念碑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是美國廢奴運動領袖
? Cory Dewald
第四屆芝加哥建筑雙年展(2021)
圖片來源于https://chicagoarchitecturebiennial.org/
時間
2023年9月—12月
藝術總監
David Brown
主題
The Available City(可利用的城市)
該主題旨在探討當今城市,集體空間產生的影響。本屆雙年展通過一個經過重塑、反應迅速的全球平臺,促進建筑設計與健康、可持續發展、公平/種族公正等關鍵問題的交叉對話溝通。
Soil Lab | James Albert Martin、Eibhlín Ní Chathasaigh、Anne Dorthe Vester 、Maria Bruun
幾位設計師共同使用夯土和現制磚塊建造的社區空間等
? Will Quam
Cover the Grid | Outpost Office
火車軌道下的一塊空地經 Outpost Office 的改造變成了油漆涂裝表面,并且施工過程使用了通常用于繪制臨時運動場的 GPS 引導機器人進行作業
? Dennis Fisher
里斯本建筑三年展(LAT)
Trienal de Arquitectura de Lisboa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舉辦時間
每三年一次
背景及介紹
自從2007年創辦以來,里斯本建筑三年展(LAT)旨在成為在世界范圍內探索和推廣建筑的開放平臺,提高人們對建筑變革力量的認識,讓創意社區和廣大公眾都參與進來,令其與專業人士開啟對話,培養和促進人們對于當代建筑領域的認識與交流。展覽的任務是研究、培養和促進建筑思考和實踐。每屆的主題和討論都著重在各個地域和不同學科范圍傳播建筑。首屆LAT以“城市空缺”(2007)為主題,極富吸引力。
第六屆里斯本建筑三年展(2022)
圖片來源于https://chicagoarchitecturebiennial.org/
時間
2022年9月29日—5月12日
主策展人
Cristina Veríssimo、Diogo Burnay
主題
Terra(地球)
本次三年展將議題聚焦在以可持續的建筑營造方式,為棲居在地球上的居民們創造一個有著整體發展可能的未來。通過為期三個月的系列展覽、講座和出版活動,闡述建筑師們在面對氣候變化、資源壓力和社會經濟環境不平等的議題時,所進行的不同嘗試。
馬德里紅色溫室
Cycles, CCB - Garagem Sul ? Sara Constan?a
Retroactive, MAAT ? Sara Constan?a
Multiplicity, MNAC ? Hugo David
第五屆里斯本建筑三年展(2019)
圖片來源于里斯本建筑三年展官網
時間
2022年10月3日—12月2日
主策展人
éric Lapierre
主題
The Poetics of Reason(理性的詩學)
策展方提出“理性的詩學”,認為優秀的建筑往往從理性奠基。理性可以使建筑之間的關系被人理解,無論這種關系是清晰或者模糊。
A Certain Kind of Life, Cartuxa de Laveiras ? Hugo David
Boxing Box, Rua Wanda Ramos - Bairro Portugal Novo ? Hugo David
巴西圣保羅國際建筑雙年展(BIA)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Arquitetura de S?o Paulo
舉辦時間
每兩年一次
背景及介紹
1973 年,可謂巴西近代政治最黑暗的時期,圣保羅國際建筑雙年展首次獨立于美術雙年展之外而舉辦,它的誕生立刻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并從此確立了巴西建筑和城市主義的地位,成為國內和國際政治文化辯論的中心。
圣保羅國際建筑雙年展從任何意義上講,都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現在,國際雙年展早已顯示出其重要特點——辯論并接受挑戰,提出引起思考且能在社會中形成討論的問題,引發人們及行業人士共同關注、尋求解決方案。
https://iab.org.br/congressos-bienais/bienal-de-arquitetura/
第13屆圣保羅國際建筑雙年展(2022)
第 13 屆雙年展于 2022 年 5 月至 7 月在巴西圣保羅市開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時間
2022年5月21日—7月10日
策展人
Maria Beatriz Nascimento
主題
Crossings (交叉)
在聯合策展人團隊的釋義中“交叉”蘊含了“重構”的意味,在人與時代交匯的過程中,人所棲居的城市和建筑在不斷地被重新構造,這反映出族群、國家和社會歷史中,生存、生活形態與建筑、城市規劃之間的交叉和交互。
? Tuca Vieira. Paulista
邊緣建筑研討會
圖片來源于https://bienaldearquitetura.org.br/programacao/
第12屆圣保羅國際建筑雙年展(2019)
圖片來源于https://www.iabsp.org.br/bia/programacao-xii-bienal/
時間
2019年9月10日—12月8日
策展人
Vanessa Grossman、Charlotte Malterre-Barthes、Ciro Miguel
主題
Todo Dia (everyday) (日常)
主題 "日常"旨在通過每天日常生活詮釋建筑和空間。長久以來,建筑師和城市規劃者一直渴望設計環境、甚至文明。然而在政治和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在技術飛速發展對環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背景下,專業工作者已經開始認識到他們面臨全球變革和自動化未來的挑戰時,顯得脆弱無力。
作為對該趨勢的回應,他們將關注點轉移到日常事物上,開始對這個過度設計的世界,提出根本性、核心性的問題,包括平庸的物品、日常生活、記憶,甚至是基本資源的使用。第 12 屆雙年展提出的這一思路,重新思考了看似最瑣碎的現實——日常,作為建筑和城市持續生產的內核,以此為出發,尋求一種新的倫理和謙遜的美學。
圖片來源于https://arquine.com/bienal-saopaulo/
首爾建筑與城市雙年展(SBAU)
Seoul biennale of Architecure and Urbanism
圖片來源于https://2023.seoulbiennale.org/indexENG.html
舉辦時間
每兩年一次
背景及介紹
首爾建筑與城市雙年展于 2017 年首次啟動,旨在應對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因城市快速發展而帶來的城市規劃及建筑設計相關挑戰。自雙年展開幕以來,城市和建筑主題的展覽與討論,不斷促進將首爾重新打造為以人為本的生態友好型城市
正如思考城市建筑的未來和未來方向就像設計人類可以長期居住的房子的未來。首爾建筑與城市雙年展是一項重要的國際活動,在活動期間,將展出關于城市發展的各種各樣的藍圖。
第四屆首爾建筑與城市雙年展(2023)
圖片來源于https://2023.seoulbiennale.org/indexENG.html
時間
2021年9月16日—10月31日
策展人
Byong Soo Cho,Chun Eui Young, Sara Kim, Leif H?gfeldt Hansen, Jinyoung Lim, Sang Hoon Youm
主題
Land and Architecture, Land Urbanism: City of mountain ranges, waterways, and wind breezes: drawing of the Seoul's Next 100 years
(大地城市,大地建筑:山地、水路和微風之城——首爾未來百年的規劃)
這個主題從生態友好的長遠角度對首爾提出了詳細的總體規劃,具有重大的意義。展覽期間,舉辦了各種展覽、講座、論壇和公民參與項目,從更深層次的角度詮釋主題。
在本屆雙年展中尤為重要的是,總體規劃將不是由專家來提出,而是讓市民——城市的主人——給他們提供一個共同思考和想象的場所。這是一個將首爾,一個生態友好的高密度城市和一個市民可以長期共同生活的土地城市,從頭開始慢慢團結在一起的過程。
第三屆首爾建筑與城市雙年展(2021)
? SBAU
? SBAU
時間
2021年9月16日—10月31日
總策展人
法國著名建筑師和城市規劃師Dominique Perrault
主題
Crossroads Building the Resilient City(交叉路口:建設彈性城市)
2021首爾建筑與城市雙年展的主題是“交叉路口:建設彈性城市”。本屆雙年展是疫情背景下產生的首批建筑活動之一,它深刻地挑戰了現代科技文明的運作。現如今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必將對我們組織生活空間的方式造成影響,例如傾向于更為混合的、甚至是超出一般規劃的建筑。這場危機可能預示著現代建筑中備受爭議的“形式服從功能”這一主旨的終結。
組裝瑞士性,多媒體裝置 | Architecture Office
旨在探討建筑與基礎設施之間潛在的協同作用。該裝置是一個有著4個立面的鋁制腳手架結構,尺寸為2m x 2m x 3.6m。這個立體結構旨在通過具有本地特征的圖像、音頻和紀念品來解釋“瑞士性”(Swissness)的概念和New Glarus地區經典的木屋風格。
? Jandee Kim – 516 Studio
芝加哥的降溫和加熱干預 | GEOEG + Enerdrape
? Jandee Kim – 516 Studio
威尼斯建筑雙年展
Mostra di Architettura di Venezia
圖片來源于網絡
威尼斯雙年展的六大版塊
除了電影節一年舉辦一次,其余板塊均為兩年一次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舉辦時間
每兩年一次(第一至六屆間隔時間不定)
背景及介紹
威尼斯雙年展于1895年首次舉行,一個世紀以來堪稱國際展示當代藝術的最高展會之一。而建筑展,作為其中一個較為年輕的分支,最早可溯源至1974-1975年。當時,意大利建筑師Vittorio Gregotti說服董事會將建筑版塊正式納入威尼斯雙年展,Vittorio Gregotti組織藝術家、建筑師為Giudecca島上廢棄的磨坊廠設計方案,三十個小組參加了這場以“重建當地性”為宣言的競賽,為日后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0年7月27日,第一屆威尼斯國際建筑展以“La presenza del passato(過去的呈現)”為主題,對七八十年代歐美思想界及建筑學界興起的后現代主義思潮作出全新的一次詮釋,反思現代主義建筑學中對歷史的忽視,重新肯定歷史文脈對建筑學發展的價值。
第18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23)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時間
2023年5月20日—11月26日
總策展人
加納-蘇格蘭、學者與小說家Lesley Lokko
主題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未來實驗室)
該主題旨在將建筑作為一個不斷“擴展的”領域,它涵蓋了物質世界和非物質世界;在這個空間里,人們的想法與人工制造品一樣重要,尤其是我們站在放眼未來角度。
貧瘠的土地 Aridly Abundan , 阿聯酋館
?Marco Zorzanello,Courtesy of 18th l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 La Biennale di Venezia, 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月前起舞 Dancing Before the Moon , 英國館
策展人: Jayden Ali, Joseph Henry, Meneesha Kellay與Sumitra Upham
?Taran Wilkhu/ Courtesy of Britist Council
更新·共生,中國館
本屆中國館展覽分為“宜居·傳奇·百變群像”、“宜居·更新·上海故事”和“共生·未來·自然復興”三個板塊,選取面向全國的城鄉更新多元案例、上海宜居城市營建的精明手段、技術變革下的未來城市發展三部分內容,共有 40 余位/組建筑師、設計師和藝術家參展。
? 章魚攝影
第17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2021)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時間
2021年5月22日—11月21日
總策展人
知名建筑師Hashim Sarkis
主題
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 (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
“新冠疫情是暫時的,但全球變暖、移民、社會不公等問題是需要持續探索解決的”,策展人表示: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如今的空間也需要設置新的約束。
UNCERTAINTY | 不確定,西班牙館
lmage Courtesy of Spanish Pavilion
Daniel López-Pérez and Reiser+Umemoto "Geoscope 2: Worlds / 地球儀 2:世界"
來自主題分區:同一個星球。這一主題分區將全世界視為一個整體,其中一些干預手段聚焦于建筑如何適應地球在不斷變形的現實,而另外一些則試圖解構我們自認為已經充分了解的世界,希望揭示在現實與猜測間所存在的其他可能性。
? Laurian Ghinitoiu
奧斯陸建筑三年展(OAT)
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舉辦時間
每三年一次
背景及介紹
由挪威建筑師協會創辦于2000年的奧斯陸建筑三年展,作為結合藝術與景觀設計、室內建筑、家具設計等多個領域的展覽,如今已發展成為北歐乃至世界范圍內以建筑、城市規劃為母題的重要“發聲”論壇之一。
奧斯陸建筑三年展旨在挑戰、激勵建筑與規劃領域,解決緊迫的社會問題。三年展吸引了國際建筑師、城市專業人士和當地觀眾的參與。展會通過展覽、會議、對話、公開征集、出版物和活動等不同形式和媒體開展工作。
第八屆奧斯陸建筑三年展(2022)
Image Courtesy of 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
時間
2022年9月—11月
總策展人
Christian Pagh
主題
Mission Neighbourhood(街區使命-重建社區)
該主題是由Christian Pagh 策劃的2022年奧斯陸建筑三年展的主題,該主題旨在將公共空間和集體領域置于聚光燈下進行討論。本屆主題建立在當地日益高漲的集體利益的基礎上,提出將鄰里尺度作為重新思考城市和日常生活框架的起點,如15分鐘城市及其他由大流行引發的概念所表明的那樣,應該直接關注城市基礎設施的質量。本屆三年展將作為一個開放實驗室,以“促進對社區可能性的批判性和建設性探索”。
Multispecies Neighbourhood,Installation | Atelier Dalziel
Atelier Dalziel 的裝置作品 "多物種社區"
? Are Carlsen
從本屆三年展的主題"街區使命-重建社區 "中衍生出街區的五個方面: "Understanding Places, Social Infrastructure, Our Streets, Naturehood and Reforming Systems“
? Are Carlsen Are Carlsen
第七屆奧斯陸建筑三年展(2019)
Image Courtesy of 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
時間
2019年9月26日—11月24日
總策展
Interrobang(總部位于倫敦的建筑及工程工作室)
主題
Enough: The Architecture of Degrowth (足矣:去增長的建筑學)
本屆主題探討了去增長的概念,這會對我們城市可能產生怎樣的影響?帶來怎樣的機遇?通過一個本次展覽,呼吁人類未來發展,以及對于生態福祉的考量,需先于經濟增長之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如何塑造和建設我們的城市?如何采取相應行動并實現目標?
ARPA | (ab)Normal & Ludwig Engel
ARPA是一件來自未來奧斯陸的虛構藝術品,在那里,自動化機器維護著生態平衡的樂園。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個烏托邦式的場景表面下蘊藏的社會矛盾。
Image Courtesy of 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
展會現場攝影照
Image Courtesy of 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
展會現場攝影照
Image Courtesy of Oslo Architecture Triennale
塔林建筑雙年展(TAB)
Tallinn Architecture Biennale
圖片來源于https://2024.tab.ee/
舉辦時間
每兩年一次
(由于疫情影響,原本定于2021年的活動推遲至2022年)
背景及介紹
塔林建筑雙年展(TAB)是由愛沙尼亞建筑中心組織的一個國際建筑和城市規劃論壇。雙年展延續了始于20 世紀 90 年代北歐-波羅的海建筑三年展的傳統,并以全新的形式加以更新。
2011年9月8日至11日,第一屆 TAB 召開,集中討論了景觀城市化問題,由此,一個全新的國際建筑論壇/展會誕生了,它將理論與實踐、年輕與經驗豐富的建筑師聚集在一起,就建筑、城市規劃、景觀等問題展開豐富而多樣的討論。同時,TAB 也鼓勵愛沙尼亞和外國建筑師之間,以及建筑師和公眾之間建立聯系、交流思想。
第六屆塔林建筑雙年展(2022)
圖片來源于https://2022.tab.ee/
時間
2022年9月7日—11月20日
策展人
首席策展Lydia Kallipoliti、Areti Markopoulou、聯合策展人IvanSergejev
主題
Edible; Or, The Architecture of Metabolism
(可食用;或者,新陳代謝的建筑)
該主題突出了自然世界與城市和建筑領域之間的關系。其主要目的是重新想象地球上的食物系統以及建筑的新陳代謝能力。入選項目探索了親緣關系、物種間聯盟、循環性和本地化等原則。
Building infrastructures that produce resources and digest waste
| Architecture of Metabolism
建設基礎設施以促進新陳代謝 | Architecture of Metabolism
? TAB 2022 curatorial team
EAT ME, BUILD ME | SHARON YAVO AYALON、LOLA BEN-ALON
USING TRADITIONAL ADOBE MOLDS FOR THE BRICK MAKING PROCESS
吃我,造我 | SHARON YAVO AYALON、LOLA BEN-ALON
在制磚過程中使用了傳統的土坯模具
?SHARON YAVO AYALON & LOLA BEN-ALON
第五屆塔林建筑雙年展(2019)
圖片來源于https://2019.tab.ee/
時間
2019年9月11日—11月17日
策展人
倫敦建筑師 Yael Reisner
主題
Beauty Matters: The Resurgence of Beauty
(美至關重要:美的復興)
本屆雙年展主題將建筑美學的話題放在新數字時代審視,并重新帶回到建筑師以及藝術家的話語體系中。展會活動期間,主要由五項活動組成:策展人主題展、學術會議、愿景競賽展、裝置競賽展和國際學校展覽。
獲獎裝置“Steampunk ”,位于主展場是愛沙尼亞建筑博物館前
?T?nu Tunnel ?Evert Palmets
The Open Cave | Sou Fujimoto Architects
開放的洞穴 | 藤本壯介建筑師事務所
?T?nu Tunnel ?Evert Palmets
米蘭設計周(LFA)
Milan Design Week
圖片來源于網絡
舉辦時間
一年一屆(疫情期間曾有中斷)
背景及介紹
米蘭國際家具展創辦于1961年,它被稱為是全球家具業的“奧林匹克”盛會。米蘭設計周受起靈感啟發則創辦于2000年,每年展會期間,米蘭成為了設計專業人士一年一度的“朝圣”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人士齊聚于此,交流設計思維,激發設計靈感,還能充分領略意大利在人文、藝術、建筑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可謂一場現代頂級設計的盛宴。
2023米蘭設計周
圖片來源于
https://www.salonemilano.it/en/articles/do-you-speak-design-new-communication-campaign-salone-2023
時間
2023年4月
主題
Do you speak Design?
米蘭設計周作為一年一度的“設計狂歡”,吸引著全世界設計愛好者的目光。2023年米蘭設計周的主題是:Do you speak Design?這仿佛是對后疫情時代新銳的設計理念大膽發問。
動量 | 馬巖松 MAD
看似簡單的立方體成為載體,將不同形式的藝術反射,隨著時間不斷變化,最終消解在氛圍之中。
? Moreno Maggi
Walk the Talk | Carlo Ratti Associati & Italo Rota
設計師將米蘭的城市植物園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游戲板,仿佛一場“選擇你自己的路徑”的冒險游戲。裝置采用可收集能量的瓷磚,能夠在白天和夜晚產生動態的燈光和聲音效果。
? Marco Beck Peccoz
2022米蘭設計周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時間
2022年6月
主題
Between Space and Time (時空之間)
展覽以Between Space and Time 為主題,為人們未來的社區空間以及生活方式提供新視角,并提出解決各類方案。
Forite 玻璃磚 | Sn?hetta x Studio Plastique x Fornace Brioni
回收玻璃制作的一種環保玻璃磚,它標示著由環境資源和材料真實性驅動的新美學理念的推進。
? Sn?hetta, Studio Plastique, Fornace Brioni
Soliscape 聲光照明系統 | UNStudio x Delta Light
該照明系統帶有傳感器,能夠響應、學習,并根據日常生活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
? UNStudio
結語
"
展覽的目的是匯聚智慧,用設計的力量改變現實世界,尋找明日城市發展出路。唯有不斷尋找富于創新精神的設計和策略,才能應對不斷發展與變化的世界。
"
作者|Kin
發文編輯|Gogh
專欄/審核|Mel
審核編輯 | 07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n/cn/884703/zhong-ji-shi-jie-jian-zhu-yu-yi-zhu-shuang-nian-zhan-zhi-nan
https://www.archdaily.cn/cn/990881/di-shi-jie-lu-te-dan-jian-zhu-shuang-nian-zhan-its-about-time-hui-gu-zhan-wang-qi-hou-bian-hua-de-guo-qu-he-wei-lai-50nianhttps://www.archdaily.cn/cn/930687/2019-shen-gang-cheng-shi-jian-zhu-shuang-cheng-shuang-nian-zhan-zhu-zhan-chang-kai-mu-140jian-zuo-pin-tan-tao-cheng-shi-jiao-h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2022.londonfestivalofarchitecture.org/curator-picks/
https://chicagoarchitecturebiennial.org/
https://www.dezeen.com/2023/09/27/som-algae-bricks-chicago-architecture-biennial/
https://www.trienaldelisboa.com/about/organisation
https://www.iabsp.org.br/bia/xiibia/
https://2023.seoulbiennale.org/indexENG.html
https://www.dezeen.com/eventsguide/2021/09/seoul-biennale-architecture-urbanism-2021/
https://www.archdaily.com/267113/a-history-of-the-venice-architecture-biennale
https://www.labiennale.org/en/architecture/2021
https://www.archdaily.com/tag/venice-biennale-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