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荷蘭最早的一批先鋒事務所之一,經過36年的發展,UNStudio 已經成長為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的建筑設計公司。流線型、參數化、知識創新...,我們很難簡單定義 UNStudio 的設計風格,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荷蘭設計的精髓:實用主義與創新精神的結合,風格鮮明且勇于突破。

?Hufton+Crow
在千禧年之初就積極嘗試在中國大陸開展項目的 UNStudio,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事務所之一,并在2008年成功中標杭州來福士廣場城市綜合體項目,從而在中國及亞太市場扎根。
ArchiDogs 筑格傳媒有幸在2024 設計上海的活動中采訪了向展鵬。在中國生活了15年的他,親眼看見了中國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并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作為在中國建筑業輝煌時期來華從業的眾多國際事務所之一,UNStudio 如何在中國扎根與拓展的呢?UNStudio 如何在中國扎根與拓展的呢?

2024設計上海采訪現場 ?ArchiDogs
01 受訪嘉賓

Hannes Pfau
向展鵬
向展鵬出生于奧地利,并于 1997 年加入 UNStudio 至今。他目前擔任公司合伙人兼亞洲區管理負責人,并于2010 年成立 UNStudio Asia,在上海設立第一間亞洲辦公室,隨即于2014年成立香港辦公室。向展鵬在中國和亞太地區領導了諸多大規模、高品質的項目,包括香港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院,南京和杭州的大型綜合發展項目,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一個高端住宅項目。
02 職業路徑
Q&A
您出生于奧地利,并在維也納攻讀建筑學。畢業后您加入了位于荷蘭且當時還是新興工作室的 UNStudio,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出這樣的決定?
HP:我在念書的時候,經常泡在圖書館里,有一次無意間發現了 UNStudio 創始人本·范·伯克爾(Ben van Berkel)的作品專著《移動的力量(Mobile Forces)》首版,我立刻被里面關于電子資訊時代的新建筑設計模式與方法所吸引。后來我很幸運地在畢業后加入 UNStudio。當時工作室還不到 40 人,團隊成員均來自不同國家,我很享受這種多元化的氛圍。我們經常在工作中碰撞出新的靈感,這也激勵了我后來來到亞洲和中國工作。

2024設計上海
Q&A
回顧15年前,海外對中國的了解相對有限,而您卻分別在 2010、2014 年成立了 UNStudio 的上海、香港辦公室。除了項目本身,是什么吸引您來到中國,并決定在中國長期生活和工作?
HP:我一直是亞洲的超級粉絲。在阿姆斯特丹的時候,我結識了一些非常好的中國朋友。他們對中國的形容勾起了我的好奇,讓我想親眼來看看這個國家。我剛搬到上海時,對上海唯一的印象就是東方明珠。這感覺就像是一口氣跳進了冷水里,但我從沒后悔過。在上海成立辦公室之前,由于時差的原因,我們和亞洲的溝通總是很困難。因此在亞洲開設分部對 UNStudio 來說意義重大,我們可以更好的服務業主和把控項目。而且,在現場工作的體驗比遠距離工作要強多了。
03 UNStudio 在中國
Q&A
UNStudio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有六個分部,我們很好奇,分部之間是如何協作的?尤其是對于中國項目,阿姆斯特丹總部是否扮演著設計指導的角色,還是說亞洲團隊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擁有更大的獨立性?
HP:UNStudio 的全稱為 United Network Studio,因此我們將工作室視為一個整體,所有分支和員工構成了一個知識共享的網絡,我們在項目上有密切的合作。比如,我們的上海和香港辦公室經常同一時間做同一個項目。而在與總部的協作方面,需要利用時差,我們這邊早上開始工作,下午歐洲那邊可以繼續推進項目。這種模式對于中國項目非常有效,使項目既能保持本土特色,又能融入國際化的理念和最新技術。這正是我們作為一個全球網絡的優勢所在。

UNStudio 阿姆斯特丹辦公室 ?Evabloem
Q&A
UNStudio 在歐洲的項目類型非常多元,涵蓋了從住宅、商業、基礎設施到展覽、室內、和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相較之下,在中國似乎更傾向于商業或混合功能項目,例如杭州來福士廣場、上海新天地,以及新近開業的華為旗艦店等。這種項目選擇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事務所基于戰略考慮做出的決策,還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
HP:過去,在歐洲我們主要專注于單一功能的建筑類型,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當我們進入亞洲,特別是中國,我們發現這里的運作方式與歐洲截然不同,中國的社會環境非常特殊,它幾乎是近年來唯一以最快速、最大規模推進城市化發展的國家,正是這種城市化進程催生了市場對混合功能開發的需求。如何將不同空間尺度與類型進行有效組合,對我們而言既新鮮,也是一種挑戰。

荷蘭阿納姆火車站 ?Pieter Kers

Echo,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綜合教學樓 ?Evabloem
我們并不認為商業項目是負面的。我們積極地將商業用途與文化、教育等功能相結合,創造出能夠滿足人們全天活動的綜合空間。以杭州來福士廣場為例,人們可以在那里度過一天、一周甚至一個月,因為那里應有盡有,比如酒店、住宅、購物、辦公、體育、教育設施等。中國的15分鐘城市理念比歐洲發達得多。在歐洲,或是其他西方國家如美國,人們需要長時間通勤。而中國的這種綜合開發模式提供了極具啟發性的替代方案。
此外,我們在沿海劇院項目上也享有盛譽。目前正在香港建造一個世界級劇院。因此我認為我們的亞洲業務類型豐富,項目也很有趣。

杭州來福士廣場 ?Jinxing

杭州來福士廣場 ?Hufton+Crow
Q&A
相比于專業的商業建筑公司,UNStudio 在商業項目上有何優勢?
HP:我們遵循一種由內而外的設計策略,關注空間,并始終從用戶的視角出發,考慮如何將材料、技術,與人的社交需求融入設計之中。因此我們的項目著眼于人們如何在空間中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需求——比如上班路上需要吃早餐的地方,能給手機充電的地方,或者可以收取快遞、送洗衣服的便利設施等。這些需求共同塑造了我們所處的環境,也是我們在混合功能項目中所擅長的領域。
這樣的策略也讓我們能更自然地將文化和社會層面的元素融入設計中,構建一個充滿幸福感的社區。畢竟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需要與他人交往來豐富自己的生活。我們擅長的,正是在設計中不僅滿足客戶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滿足整個社區的需求。

上海久光中心 ?Aaron&Rex
Q&A
在數字時代,人們的購物習慣正在經歷顯著變化。首先,新商業空間的需求有所下降。與此同時,許多老舊的購物中心為改造和更新提供了機遇。此外,隨著Z世代的興起,設計師需要不斷創新購物體驗,無論是在業態功能、建筑形態以及人與空間互動的方式等方面。那么,您是如何將這些變化融入到設計中的?能否分享一些具體的實例?
HP:事實上,我認為您說的這些現象反倒是商業建筑項目的魅力所在。在過去,中國項目往往進展得非常快,這在某種程度上對建筑師來說是有利的,因為用戶會很快給出反饋。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零售項目的原因。這類項目可以與人們產生直接的互動,你能很快地看到人們如何使用空間、是否喜歡這個空間。

華為太古里旗艦店 ?Wen Studio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用戶反饋融入設計中,以創造我們稱之為“Future-Proof(適應未來發展)”的建筑。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設計易于管理、建造,并具備再生能力的建筑,它們可以被輕松拆解并且所拆卸的材料、部件可以在未來的其他建筑中重復利用。同時,這些空間需要具備靈活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不光是社會層面的變化,還有技術的演進。
例如,你之前提到的新天地廣場項目,我們著力于為不同人群提供與之匹配的生活方式和購物體驗,使人們在這里不只是購物,還愿意在此消磨時間。我們的設計驅動力是以人為本。我們努力使設計不僅迎合當代人的需求,更希望打造一個能夠適應社會變化、技術創新、同時滿足不同年齡段用戶的多功能空間。



上海新天地廣場 ?Terrence Zhang
Q&A
說到再生,UNStudio 一直致力于可持續發展,我們在 UNStudio 的許多項目中都看到了這種努力。這一點也在你們的最新著作《知識賦能(Knowledge Matters)》中有所闡述。我們好奇 UNStudio 在中國的項目是如何運用這些前沿技術,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HP:我們一直在研發可以輔助設計的數字化工具。我們相信借助科技,可以更高效的進行設計、計算設計過程中的碳足跡并及時更改策略,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
此外,在我參與的梅賽德斯-奔馳博物館或杭州來福士廣場等項目中,建筑形態是與功能緊密聯系的,比如特定造型有助于結構的穩定、改善人們在空間中的移動方式和方向感,起到引導作用,使他們無需依賴標識系統。
事實上我們也曾面臨過質疑,但我們用實際成果證明了我們可以在中國創造高品質的建筑。為了做到這一點,在項目所在地擁有合作伙伴至關重要。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本地知識和材料資源,這些都是實現可持續建筑的關鍵要素。我們也會和當地的工匠合作,以延續建筑傳統,確保我們的建筑與本土環境緊密相連。我們避免直接照搬國外的模式和技術,因為它們可能并不符合當地人的使用習慣和需求。我們的目標是確保建筑即使在建成10年后,仍然保持開業時的風采,這需要我們與承包、運營商們共同努力。

UNSFutures ?UNStudio

梅賽德斯-奔馳博物館 ?Evabloem
04 展望未來
Q&A
您在中國工作多年,也見證了中國建筑產業的發展,您認為中國在建筑領域的哪些實踐和經驗,能夠對歐洲或是全球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啟示和動力?
HP:在中國,你可能會看到一家新開的商店,三個月后被完全不同的新店鋪甚至新場所取代。因此,如何在設計中融入靈活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活方式,中國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另外,隨著城市密集化的加劇,如今的歐洲也開始面臨綜合開發的需求,而中國在混合功能開發上已經非常專業。
目前中東等地區正在大興土木建設新城,中國在這方面所提供的知識和技術是驚人的。你可以看到中國的建筑師和建設公司正在全球不同地區開展工作,我認為這是非常令人欣喜的。
Q&A
您最初來到中國時,歐洲的城市發展已經放慢了腳步,更多地轉向了城市更新。如今,中國似乎也正朝著這一個階段邁進。你們怎么看待這樣的市場變化?UNStudio又將如何迎接這一挑戰?
HP:我們最近終于完成了香港和上海辦公室的翻新。工程從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分別于去年和今年初完工。對我們來說,這不僅僅是翻修工作,更重要的是表明我們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當然,目前的行業環境對每一家公司而言都充滿挑戰,但我們保持積極的心態,也看到了其中的優勢。隨著行業的整體放緩,我們有更多機會與客戶合作,開發更優質、更具創新性、更高品質的產品,因為放慢的步伐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和嘗試。
另外,我們也有時間更好地為社區服務,更多地了解和接近年輕一代。這一代人與之前的幾代截然不同。代際之間的關系是需要我們去關注的,它能幫助我們設計出滿足所有年齡層需求的項目。

UNStudio 上海辦公室 ?UNStudio
Q&A
UNStudio 亞洲區目前正在做什么項目?有沒有什么新的動態想在這里和我們的讀者分享?
HP:我們在杭州奧體博覽城核心區的海威安鉑中心項目已經快完工了。當我一開始考察基地的時候,我發現那里缺失了人的尺度。因此,我們設計了一組高密度的高層建筑,裙房則由小體量建筑體塊組成,形成類似于村莊中的街道和廣場的空間序列。這是一種與國內常見的“裙房+塔樓”綜合體完全不同的布局,我們將它稱之為“城市客廳”。日前我們在韓國贏得的一個生態度假村競賽項目也開始推進,項目坐落于海灘、森林和山脈之中。
另外,位于香港水濱的演藝綜合劇場也即將完成。我們在設計中引入了餐館和商店等商業功能,這不僅能夠吸引不同背景的觀眾走進劇院,體驗和欣賞舞蹈藝術,還可能培養出新的藝術愛好者。我們致力于將這里打造成一個可以全天候運營的建筑,在劇院沒有活動時,空間不再閑置,人們可以在這里聚會和碰面。
A:就像剛才提到的“城市客廳”理念。
HP:是的!我們非常期待項目竣工和大家見面。

杭州海威安鉑中心 ?海威置業

香港演藝綜合劇場 ?DBOX
Q&A
最后,我們很好奇長時間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之后,您在心境或工作方式上有哪些變化?
HP: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或許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句子來表達。我的中國同事和朋友們總是對我說 “你比我們更像中國人(笑)” 。我非常喜歡中國的社會環境,我享受這里充滿人情味的氛圍,目前我實在想不出有哪個地方能比這里更適合我開展工作。即使現在面臨一些挑戰,我對未來發展仍然非常有信心。我相信經濟會復蘇,而我們將創造出比以前更優秀的作品。
采訪/撰文|Yaya
發文編輯|吳秀秀
校對|Sherry Li,Ming
Yibo,UNStudio
審核編輯|Ming,Yibo
主編 | Sherry Li
攝影/記錄|Yibo
網站審核|Zhong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