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體育館與教室綜合體 | Alberto Campo Baeza ?Javier Callejas
在人類歷史上,建筑的誕生最早是為了給人們提供遮風避雨,躲避外界危險的棲身之處。人用建筑筑造起抵御無情自然力的第一道屏障,這是一個充滿了保護性的個人化空間,滿足了人類的生存需求,同時也給予我們屬于自己的家園。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建筑作為人們創造性的重要產物,于實用性之外,也發展出越來越多的審美與藝術性,人類將自己的精神也滲透到建筑之中。

橫須賀美術館(日本)| 山本理顯Photo courtesy of Tomio Ohashi
在當代建筑杰作中,建筑師們通過形式、風格、材料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改變空間的尺寸、光線和色彩,創造出不同的情感表達效果。
建筑,也是一種能夠產生情緒共鳴的空間,人們的情感與體驗在這里被激發,獲得與眾不同的藝術體驗,從而激發更多富有創造力的火花。

時間的燈塔(臨時裝置 佛山) | MAD 建筑事務所 ?李均良
“中國的傳統城市和建筑特別在乎人的感受。
以北京為例,老城區擁有山水之美,如景山、北海、什剎海,同時也具備城市的功能,包括交通、商業和住宅等,讓人成長在詩情畫意的環境中。但是今天現代城市可能舍棄了精神性需求,并且在功能上可能存在不足。
即使要設計一個公共建筑,也希望能帶給人精神上的情緒價值,這是很重要的。”
——馬巖松 | MAD建筑事務所
充滿活力的
布蘭頓藝術博物館場地重塑
“充滿活力的:感受蓬勃生命力與生機”

布蘭頓藝術博物館 | Sn?hetta ?Casey Dunn
Sn?hetta 為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布蘭頓藝術博物館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場地重塑,建筑師將博物館的世界級藝術收藏擴展到畫廊之外,為奧斯汀創造出一個充滿活力的藝術公共場所。
雕塑般的花瓣頂蓋,共同創造出陰涼的微氣候,陽光透過頂蓋上的孔洞在地面投下斑駁的光影。


布蘭頓藝術博物館 | Sn?hetta ?Casey Dunn
每片花瓣高40英尺,其輪廓的彎曲靈感來源于博物館一層連廊的拱頂造型。這些花瓣不僅具有藝術性,還兼具實用功能,作為排水系統,水可以從上層花瓣通過柱體向下輸送,一直到地面,然后滲透到周圍地基并實現被動灌溉。


布蘭頓藝術博物館 | Sn?hetta ?Casey Dunn
設計團隊還為整個場地新增了25,000株新植物。植被、幾何與藝術的編排使一系列全新的花園、入口與各個場地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系,為每一位到訪者提供了具有活力又舒適自在的感受。
詩意的
太湖之濱一輪明月
“詩意的:如詩般的美感與意境”

湖州喜來登溫泉酒店 | MAD Architects ?McLennan
項目位于湖州南太湖之濱。湖州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得天獨厚的人文和地理環境為這座建筑營造了傳統又現代的氛圍。設計師充分利用濱水優勢,將建筑與太湖水景融為一體,創造出詩意般的美麗景觀。



湖州喜來登溫泉酒店 | MAD Architects ?Xia Zhi
環形的建筑體與水中的倒影相連,營造出真實和幻象交互的超現實圖景。在陽光的照射和湖面的反射作用下,曲線形體晶瑩剔透,宛如玉鐲。夜晚降臨時,樓體內外照明點亮,使整個建筑通體光亮。
建筑如同湖面上浮起的一輪明月,意與境、景與物在此交融。

湖州喜來登溫泉酒店 | MAD Architects ?McLennan
建筑的環形設計也讓不同位置的客房都擁有很好的景觀視野,這樣非凡的體驗讓人流連忘返,給人感官與精神的雙重沉浸式體驗。
愉悅的
蒙彼利埃積木幼兒園
“愉悅的:讓人感到歡樂和喜悅”


積木幼兒園,蒙彼利埃 /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Eugeni Pons
這間位于法國蒙彼利埃的積木幼兒園,基地是一塊小小的三角形,位于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內。豐富的色彩和層次分明的風格形成獨特的空間體驗,激發孩童們強大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鳴。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一繽紛色彩的幼兒園都深深吸引著來往人群,在眾多建筑中脫穎而出。


積木幼兒園,蒙彼利埃 /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Eugeni Pon
建筑的一層是幼兒園和課余活動中心,孩子們可以從外側的活動場地直接進入教室。小學則占據了上面兩層空間,小學的室外活動場地巧妙地利用了幼兒園的屋頂空間。
顏色、材質各不相同的數個體塊扭轉交錯,如積木般堆疊在一起,部分體量懸挑于活動場地之上,為孩子們遮擋風雨和陽光。
南北兩側的落地玻璃窗讓教室空間沐浴在充足的自然光線之下,空氣通過對流系統穿過建筑,帶來陣陣清爽的涼風。


積木幼兒園,蒙彼利埃 / Dominique Coulon & associés ?Eugeni Pon
不同的顏色和材質賦予建筑以靈魂,在藍天的襯托下,創造出繽紛的視覺和溫馨的空間,讓孩子們心身愉悅,健康成長。
沉靜的
阿那亞山谷音樂廳
“沉靜的:安靜的、寧靜的心緒”

山谷音樂廳 | OPEN建筑事務所 ?Jonathan Leijonhufvud

山谷音樂廳 | OPEN建筑事務所 ?朱潤資
音樂廳位于金山嶺,如同一塊來自遠古的巨石,降落在可以遠眺長城的山谷。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山谷中,仿佛巖石疊加一般的建筑,帶著一份篤定與沉穩,傾聽著大地的心跳,感受著自然界的低語。每一位到訪者都可以在這里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沉靜心緒。
該項目由 OPEN 創始合伙人李虎和黃文菁主持設計,希望人們可以“看到”聲音的形狀,“聽到”寂靜的聲響。

半室外音樂廳山谷音樂廳 | OPEN建筑事務所 ?朱潤資

山谷音樂廳 | OPEN建筑事務所 ?Jonathan Leijonhufvud
音樂廳建立起人與自然的深層連接,立面分層的靈感來源于周圍山脈的沉積巖,層層堆疊的方式和平整的切割則表達了人工建造的理性,而非對石頭形態的簡單模仿。
建筑的形態是對場地的直接回應:上大下小的倒錐形結構,既順應著山谷的形態,也以最小的足跡輕輕地落在山谷底部,將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這里,人們能感受到陽光、雨雪和四季的變化,或者聆聽到平時忽略的鳥鳴蟲鳴。

自然光線照亮舞臺山谷音樂廳 | OPEN建筑事務所 ?Jonathan Leijonhufvud
音樂廳中朝向天空和山巒的開洞,經過嚴謹的聲學計算,其大小和形狀與折疊的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反聲面一起,為演出呈現最佳的音響效果。在沒有演出的時候,人們也可以坐在這里,感受微風拂過,欣賞大自然的交響樂。
在地性的
海南島特色民居點亮設計靈感
“在地性的:本土文化的認同與情感勾勒”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 | Gensler ?Gensler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的設計凸顯了海南本土文化,為每一位前來參觀的賓客提供獨特的到訪體驗。
主體建筑的設計靈感來自海南島當地特色民居。五個主要屋面采用圓形圍合布置,通過架空廊橋連接,形成中心開闊的庭院空間,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地表自然環境的影響。位于中庭邊緣的階梯沿著樓身曲折而上,將建筑的兩層銜接起來。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 | Gensler ?Gensler
遠遠望去,中心建筑宛若一座漂浮在海洋景觀中的島嶼。其地域性的特色使該建筑深深扎根于場所,與周圍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形成緊密的聯系,不斷激發到訪者對場地精神的回應,實現人與環境、歷史的對話與交流,引發強烈的認同感受與情緒。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產業促進中心 | Gensler ?Gensler
中庭是建筑的核心空間,旨在激發互動,將人們與社區聯系在一起。建筑周圍種滿各種本土植物,以最自然的方式實現了遮蔭和降溫。不僅如此,五個主要屋面采用傾斜設計,使空氣能夠在開口處自然流通。建筑立面外層采用獨特的鏤空鋁板造型,其中的三角形鏤空元素不僅讓建筑內部的自然光線更加靈動變幻,同時也提供了高效的遮陽效果。
該項目的設計與建成離不開設計團隊對當地文化的深入調研,對打造最具本土特色建筑的不懈追求。最終成功渲染出極具海南島的場地氛圍:親和、淳樸、開放、包容。
孤獨的
捷克山頂的瞭望臺
“孤獨的:自成世界的獨處及疏遠感”

四個瞭望臺,捷克 | Mj?lk architekti ?BoysPlayNice
Mj?lk事務所在捷克 Strá? 山頂建造了四個獨立的瞭望臺,其設計靈感分別來源于城市徽章中的四個形象:礦工、狐貍、綿羊和熊。
懸崖邊遺世獨立的瞭望臺,帶著特有的避世曠野之孤獨感,令到訪者仿佛孤身一人置身于世界盡頭,進行一場探尋自我內心的洞察之旅。


瞭望臺——狐貍 四個瞭望臺,捷克 | Mj?lk architekti ?BoysPlayNice
“狐貍”瞭望臺,尾巴伸向山谷,細長的身體伏在巖石之上,可以眺望整個 Rokytnice 山和附近的丘陵。

瞭望臺——熊 四個瞭望臺,捷克 | Mj?lk architekti ?BoysPlayNice
“熊”瞭望臺就藏在離“狐貍”不遠的森林里。身處藍莓樹叢中的一塊巖石上,可以透過樹梢窺見它的身影。“熊”瞭望臺體態健碩,即使在煙霧彌漫的日子,也能讓人欣賞山間的景色。

瞭望臺——綿羊 四個瞭望臺,捷克 | Mj?lk architekti ?BoysPlayNice
“綿羊”瞭望臺蜷縮在樹叢中,仿佛將后背展示給有緣來此的游客。

瞭望臺——礦工 四個瞭望臺,捷克 | Mj?lk architekti ?BoysPlayNice
瞭望臺“礦工”位于高聳的、當地人稱為“K5”的山崖上,莊重地凝視著下方的山谷。如有訪客登上陡峭的樓梯,將收獲壯麗的景致,甚至可以聽見來自粼粼河水的聲響。如若坐在臺階上,一條優美的山脊線將呈現眼前。
四座瞭望臺,沒有捷徑,一座一座走遍它們,就是一場略帶孤獨的、自我感知的必經之路。
悲傷的
斯洛伐克一戰軍人公墓重建
“悲傷的:哀傷與悲憫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人公墓重建,斯洛伐克 | N/A ?JAN KEKELI
項目坐落于斯洛伐克 Banská Bystrica,通過一座“紀念碑”式的微型建筑,本項目重新喚起了人們對一戰軍人公墓的記憶,提醒著人們那段歷史的殘酷。
前身是一片廢棄的軍人公墓,重建之后,到訪者可在此悼念在一戰期間逝去的生命,公墓時刻提醒著人們戰爭的殘酷,告誡大家不要忘記、忽視這段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人公墓重建,斯洛伐克 | N/A ?JAN KEKELI
該結構寬2.4米,長19.2米,高8米,由厚度僅8毫米的常壓鋼板焊接而成,外觀形態規整而纖薄。一段通往頂部平臺的樓梯使到訪者可以登上平臺俯瞰,草地上豎立著逝者的靈牌。整個項目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人公墓重建,斯洛伐克 | N/A ?JAN KEKELI
重建后的紀念碑,成為鐫刻時間與歷史的載體,承載著戰爭與文明,記錄著一戰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記憶,公墓成為一名片,以建筑的形式表達悲憫與哀傷,回應了被遺忘的情境。
療愈的
上海西岸濱水公共空間
“療愈的:身心自然與平衡的生命狀態”


上海西岸濱水公共空間 | Hassell ?蔡寬洲,Hassell
這是位于上海黃浦江西岸11.4公里沿線的一系列濱水項目。Hassell 致力于建立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以尊重場地、關愛需求、激發交流的方式,打造出人人共享的濱水美好生活。
帶有療愈性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綠色公共空間,以人為本,于喧囂都市之中創造一片充滿魅力、極具親和力的休憩之地,人們可以在這里駐足或社交,找到平衡和愉悅。

上海西岸濱水公共空間 | Hassell ?蔡寬洲,Hassell
該項目包含文化場館、商業配套、獨立建筑以及臨時設施四個濱水服務空間。設計師考慮了不同的使用場景,成功地建立了場所、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
到訪者在繁忙日程中也可以放慢腳步,在這里以新穎而獨特的方式充分享受實用空間:可以在草坪上野餐、聚會或獨處;可以在籃球場揮灑汗水;又或是在花溪谷地邊品味醇香;在滑板場歡暢滑行,或在濱江跑道自在前行。

上海西岸濱水公共空間 | Hassell ?Hassell
療愈性的場地為人們提供心靈的棲息地,進一步促進身體、心理和精神的平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荒誕的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荒誕的:以看似不合理的狀態顛覆并重構認知”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 弗蘭克·蓋里
圖片來源于https://www.guggenheim-bilbao.eus/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是弗蘭克·蓋里的代表作,也許有人第一眼印象,覺得它是荒誕的,但正是這種奇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使它博得了全球矚目。這也使得畢爾巴鄂這個衰微而奄奄一息的西班牙北部城市,幾乎在一夜間成為世界游客尤其是藝術愛好者的旅行目的地。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 弗蘭克·蓋里
圖片來源于https://www.guggenheim-bilbao.eus/
博物館融合了復雜的形式與迷人的材質,與地塊周邊肌理和工業化的城市環境相互呼應。它與城市建立了有形的物理聯系,圍繞薩爾維大橋循環、擠壓,形成了一條彎曲的河濱長廊,并在城市網格結束的地塊南側,形成了一個寬敞的公共廣場。建筑外層由鈦、石灰石和玻璃構成,看似隨意的曲線設計卻能很好地捕捉光線,與陽光和天氣互動。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 弗蘭克·蓋里 ?dbaron(Flickr User)
建筑師弗蘭克·蓋里在其職業生涯中,長期致力于解構主義(反構成主義)風格,他告訴我們“形式不必總是表達功能”,或許這種看似荒誕的表現手法可以成為我們探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
結語
建筑的實用價值與審美藝術性,在建筑師手中被完美融合一體。他們通過建筑的形式、材料和環境喚起人們的情緒,激發共鳴和體驗,引發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當我們步入一座建筑時,會在特定的空間中感受到獨一無二的情緒。也許是愉快的、輕松的、安寧的,又或許是悲傷的,肅穆的。建筑空間具有靈魂感染力,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情感體驗。
作者 | Kin
發文編輯|吳秀秀
審核編輯|Ming,Yibo
專欄編輯 | Sherry Li
網站審核|Zhong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www.archdaily.cn/cn/1001799/shang-hai-xi-an-bin-shui-gong-gong-kong-jian-hassell?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1931/ling-nan-dang-dai-da-tiao-yan-madma-yan-song-nan-hai-yi-zhu-zhong-xin-fang-an-gong-bu?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ad_source=search&ad_medium=search_result_all
https://www.gooood.cn/reconstruction-of-world-war1-military-cemetery-by-n-a.htm
https://www.gooood.cn/sevastopol-opera-and-ballet-theater-by-coop-himmelb-l-au.htm
https://www.gooood.cn/monolithic-concert-hall-open-architecture.htm
https://www.archdaily.cn/cn/1018897/bu-lan-dun-yi-zhu-bo-wu-guan-snohetta?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787523/escuelas-andre-malraux-en-montpellier-dominique-coulon-and-associes?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gooood.cn/the-guard-patrol-by-mjolk-architekti.htm
https://www.archdaily.cn/cn/919938/hu-zhou-xi-lai-deng-wen-quan-jiu-dian-mad-architects?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archdaily.cn/cn/988597/san-ya-ya-zhou-wan-ke-ji-cheng-chan-ye-cu-jin-zhong-xin-gensler?ad_source=search&ad_medium=projects_tab
https://www.guggenheim-bilbao.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