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建筑師進軍中國市場,藤本壯介、妹島和世、西澤立衛(wèi)等杰出建筑師的新作品不僅彰顯了他們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更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創(chuàng)新精神,與中國本土文化和建筑實踐進行了深刻的互動與融合。

?Dan Kitwood/Getty Images News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本文將探討以新一代日本建筑師為代表的設計師們在中國的創(chuàng)新實踐和交流合作,展示他們?nèi)绾瓮ㄟ^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建筑作品,為中國建筑界注入新的活力,推動中日兩國在建筑領域的共同發(fā)展。

?Katy Cowan
通過深入分析這些建筑項目,我們將揭示日本建筑師如何在中國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們的設計印記,以及這些作品如何促進了中日兩國在建筑藝術上的交流與融合。
石上純也
石上純也,日本當代著名建筑師,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對自然環(huán)境的深刻理解而聞名。在2024年日本建筑學會賞的獲獎名單中,石上純也憑借其“家與餐廳”項目再次獲得殊榮。這不僅是對他個人才華的認可,也是對他設計理念的肯定。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在水美術館的熱潮尚未退去,石上純也又贏得了大邱市壽城湖大橋的設計權(quán)。這座大橋無疑將成為他的又一力作,人們期待它能夠成為又一個“在水美術館”,展現(xiàn)出石上純也對建筑與自然融合的深刻理解。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存在建筑
從石上純也的建筑作品中不難發(fā)現(xiàn),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一直是他的建筑理念追求。在水美術館,是一首寫給自然和諧共存的詩。這座建筑如同湖面上的一條飄帶,輕柔地在水面上延伸,與湖的寬廣胸膛相擁,長度驚人地與湖的直徑相近,創(chuàng)造出一種幾乎與自然同呼吸的建筑形態(tài)。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存在建筑
石上純巧妙地淡化了內(nèi)外空間的界限,將自然景觀引入室內(nèi),讓透明的建筑立面成為連接室內(nèi)外的橋梁。建筑的內(nèi)部空間因此變得流動而開放,宛如水面上升起的一片新大陸,邀請人們踏上一段探索自然奧秘的旅程。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存在建筑
列柱與帶狀屋面的結(jié)合,不僅支撐起建筑的結(jié)構(gòu),更在視覺上界定了一個新的水面,進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新的活動平臺。這些設計細節(jié)共同作用,使得自然光線和微風成為室內(nèi)的常客,讓建筑的每一次呼吸都與自然界的節(jié)奏同步。

@junya.ishigami+associates ?存在建筑
屋頂?shù)脑O計如同湖面上的波紋,時而貼近水面,時而向天空伸展。這樣的起伏不僅賦予了建筑動態(tài)的美感,也象征著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和諧對話。
在這里,建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與周圍的山川湖海共同繪制出一幅生動的畫面。隨著季節(jié)的更迭,美術館的體驗也隨之變化。
在水美術館內(nèi)部,石上純也創(chuàng)造了一片親近自然的全新領域。玻璃的巧妙運用不僅引入了光線,也讓湖水得以悄然進入,形成一種室內(nèi)的自然景觀。
伊東豐雄
作為一位在中國臺灣有多個項目進行的日本建筑師伊東豐雄,也在2023年底,又一次獲得了中國臺灣兒童未來館競圖提案的首獎。

?臺灣兒童未來館
伊東豐雄的設計風格從早期的現(xiàn)代主義理性線條,發(fā)展到后期的大量玻璃穿透效果,風格相當明顯。他的建筑理念在于消除內(nèi)外部空間的固定邊界,并放松內(nèi)部各種功能之間的界面劃分。

@Toyo Ito
建筑利用樹狀結(jié)構(gòu)創(chuàng)造森林般的形態(tài),通過人工地盤創(chuàng)造7個完全不同的城鎮(zhèn)。利用綠化、水、風等自然能源實現(xiàn)節(jié)能永續(xù)的建筑。6樓屋頂綠化與地面層的森林連接,頂樓圓盤水面設置漂浮球體作為建筑標志。

?臺灣兒童未來館
結(jié)構(gòu)設計上采用大跨度設計,以適應未來不同展覽需求,并保留成長彈性空間。打造出以「森林中出現(xiàn)的兒童之城」為核心的理念。

?臺灣兒童未來館
在寧波華茂國際學校的核心位置,伊東豐雄精心構(gòu)思的圖書館于2024年啟動主體結(jié)構(gòu)施工階段。它將優(yōu)雅地漂浮在蜿蜒的河流之上,猶如一本展開的書,邀請著每一位過往的行人和學子,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Design_Times
建筑體量龐大,卻以一種輕盈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建筑面積達到近4萬平方米,巧妙地將地下的實用空間與地面上的公共空間融合。這里不僅有靜謐的閱讀角落和互動的學習區(qū),還有空中花園,為學生提供了一片思考和放松的天地。
伊東豐雄運用了玻璃的透明特性,讓圖書館的外立面如同一面鏡子,反射著天空和水面的變幻。這使得建筑與自然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仿佛它本就是自然景觀的一部分。陽光透過玻璃,灑在室內(nèi)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出溫暖而明亮的閱讀氛圍。

?Design_Times
這座圖書館不僅是校園內(nèi)的知識寶庫,更是寧波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伊東豐雄的加入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文化的亮色。
藤本壯介
藤本壯介與中國的建筑緣分可謂深厚,他的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相契合。他與大衛(wèi)·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和大都會建筑事務所(OMA)合作設計的深圳蛇口的 K11 ECOAST,預計將于2024年底正式開業(yè)。

?K11 group
藤本壯介為深圳蛇口 K11 ECOAST 設計了一個標志性的藝術作品——名為“FLOATING GARDEN PAVILION”(漂浮花園亭臺)的球形建筑。這個球形建筑位于 K11 ECOAST 上方,是藤本壯介將自然與建筑相融合的設計理念的又一實踐。這意味著他不斷探索建筑與自然的邊界,將精湛巧妙的設計與海濱自然景觀和諧融合,構(gòu)筑大灣區(qū)創(chuàng)意文化的新坐標。


?K11 group
項目總建筑面積達228,500平方米,包括購物藝術中心、多用途藝術展覽空間、辦公樓和海濱長廊等多元業(yè)態(tài)。通過這樣的設計合作,K11 ECOAST 旨在打造中國最美最有影響力的海濱文化藝術區(qū),進一步推進大灣區(qū)的文化零售和海濱文化的新里程。
另外,藤本壯介與海口市的合作,于2023年3月正式開幕的海口“天空之山”驛站項目,作為海口市“海口·海邊的驛站”公共藝術項目系列中的6號驛站,展現(xiàn)了他對中國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觀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Sou Fujimoto
建筑的結(jié)構(gòu)設計十分獨特,屋頂像山谷一樣起伏,輪廓從城市一側(cè)逐漸傾斜連接到海邊,提供了一個連續(xù)的步行路徑,讓人們可以沿著屋面行走,欣賞海岸線風景。

?Sou Fujimoto
項目的設計考慮到了與周邊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屋頂下方的中心綠地提供了戶外活動空間,宛如一只仰望天空的眼睛,將人們的視線引向天空,激發(fā)無限的想象。

?Sou Fujimoto
“天空之山”項目在技術上也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其玻璃幕墻是國內(nèi)罕見的高大、超厚玻璃幕墻,為整體視野提供了極高的通透性。項目的成功開幕,預示著海口市在公共藝術和文化建設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同時也為藤本壯介在中國的建筑實踐增添了濃墨重彩。隨著項目的深入運營,它有望成為海口乃至中國海濱文化藝術的新標桿。
妹島和世
今年8月,即將啟幕的蘇州獅山大劇院將妹島和世特別強調(diào)的“不確定性”建筑概念,發(fā)揮到淋漓盡致。這種不確定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形式的不確定性,功能的不確定性和方法的不確定性。


?無界建筑攝影-李雪朋
在形式上,妹島和世傾向于使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例如,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設計中,她采用了透明開放的玻璃幕墻,使室外風景自然融入室內(nèi),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盈、流動的感覺。她認為建筑應該像風一樣無形無蹤、飄忽不定,這種“不確定性”是她建筑哲學的核心。

?無界建筑攝影-李雪朋
在設計語言上,劇院采納了“穿透性與流動性”的理念。其建筑形態(tài)輕盈、飄逸,與天獅湖及獅子山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體驗。屋頂?shù)脑O計巧妙融合了玻璃與鋁制金屬張拉網(wǎng),不僅為訪客提供遮蔽,更在夜間透射出室內(nèi)燈光,照亮獅山公園,形成一道獨特的城市夜景。

?無界建筑攝影-李雪朋
從功能上來看,妹島和世反對一元化的功能分析。她認為建筑應該滿足人們內(nèi)心中多元和不同的欲望,激勵個性化和多元化。她的設計理念是拋棄固有的、過時的住宅模式,建立一種新的模式,這種模式更貼近業(yè)主的個性和生活體驗。

?無界建筑攝影-李雪朋

圖片源于網(wǎng)絡
劇院的公共空間經(jīng)過精心規(guī)劃,地上一層設有入口廣場和餐廳等設施,而地下一層通過下沉廣場和挑高設計有效引入自然光照,創(chuàng)造出開闊而通透的空間感。獅山藝術劇院包含一個1280席的大劇場和一個500席的多功能廳,能夠適應不同規(guī)模和類型的演出需求。
西澤立衛(wèi)
2024年7月竣工的上鋼十廠冷軋帶鋼車間舊址文物建筑修繕工程,由SANNA的另外一位合伙人西澤立衛(wèi)操刀加入。廣場景觀,引入“城市公園”的概念,在文物建筑東南角打造公園地帶,在街道與建筑之間形成一道怡人的緩沖帶,同時也與紅磚在視覺上形成呼應與對比。


?SFAP
在文物建筑的西南角,有一片由預應力混凝土精心塑造的“云朵”。這不僅展現(xiàn)了建筑的創(chuàng)新,也融入了西澤立衛(wèi)的建筑理念,即在尊重傳統(tǒng)與歷史的同時,探索空間的流動性和透明性。這片“云朵”擁有曲面屋頂,起伏如波浪,與玻璃幕墻的透明圍合相輔相成,創(chuàng)造出一種視覺上的流動性,模糊了室內(nèi)外空間的界限。




?SFAP
西澤立衛(wèi)在其建筑設計中經(jīng)常強調(diào)空間的連續(xù)性和開放性,而這片“云朵”下方的空間設計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xiàn)。它與北側(cè)老廠房的靜態(tài)美形成鮮明對比,一動一靜,展現(xiàn)出歷史與現(xiàn)代的和諧共存。這種設計手法不僅保留了文物建筑的原始風貌,更通過現(xiàn)代建筑語言的融入,為傳統(tǒng)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


?SFAP
未來,這片“云朵”下方的空間將轉(zhuǎn)變?yōu)橐粋€咖啡廳,它將作為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紐帶,為訪客提供一個既能沉浸于歷史文化,又能享受現(xiàn)代生活便利的場所。在這里,西澤立衛(wèi)的建筑理念得到了完美的體現(xiàn),即通過建筑與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創(chuàng)造出既具有時代感又尊重傳統(tǒng)的空間體驗。
結(jié)語
日本建筑師在中國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他們以前衛(wèi)的設計和創(chuàng)新精神,重新定義了建筑與文化的界限。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空間的雕塑,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梁。
這些建筑融合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展現(xiàn)了一種超越國界的美學追求。它們證明了真正的創(chuàng)新不在于地域,而在于思想的自由碰撞。
展望未來,我們期待中日兩國在建筑領域的合作更加深入,共同推動全球建筑藝術的發(fā)展。這不僅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革命。讓我們拭目以待,看這些建筑如何繼續(xù)書寫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發(fā)文編輯/網(wǎng)站審核|吳秀秀
版權(quán)?建道筑格ArchiDogs,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www.sohu.com/a/758862491_121124407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3891&type=0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200240
https://www.ncfm.tw/contest/ArtFull?a=54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3785&type=0
https://betterworld.mit.edu/wp-content/uploads/2020/07/renderings-music-bldg_Dec-20_2020_optimized.pdf
https://wonder.am/2022/03/17/cathedrale-saint-maurice-danger/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3785&type=0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3776&type=0
https://www.ncfm.tw/contest/ArtFull?a=54
https://www.and-structure.com/project-57
https://www.sohu.com/a/758862491_12112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