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奧運會日前正式收官,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再次落下帷幕。

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今年的巴黎奧運會被稱為是最為“松弛”和“綠色”的一屆。首次將開幕儀式在城市開放式空間舉辦,奧運會的各個場館也分布在法國的“各大景區”:埃菲爾鐵塔腳下的沙灘排球場、巴黎大皇宮的擊劍場館、協和廣場的城市運動項目比賽、凡爾賽宮里舉辦的馬術比賽……眾多文化遺產地搭建起了一個個臨時的比賽場地,將巴黎打造成了一座“開放的博物館”。

巴黎2024標志性海報 ?Ugo Gattoni,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通過采用歷史悠久、遠近聞名的地標作為比賽場館,不僅是在借這些代表性的建筑和地標作為展示舞臺、宣傳城市品牌,同時這些臨時場館也回應了“減碳”和“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全民奧運,省錢實惠,又宣傳了一波城市文化。

埃菲爾鐵塔下的沙灘排球比賽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體育盛事之一,奧運會不僅以其體育競技比賽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舉辦也對城市的整體規劃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辦城市如何利用和改造奧運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質量,已成為重要的議題。
從交通改善到基礎設施升級,從環境整治到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奧運會為城市規劃帶來了諸多變化。這些變化不僅體現在硬件設施上,也反映在城市發展理念和政策的更新上。今天,讓我們一起盤點,聊聊奧運這幾年給城市帶來的變化。
2024巴黎奧運
城市即舞臺
其實,巴黎在百年前舉辦“現代奧運會”時,就已經開始對城市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新。
1889年7月,在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被后人尊稱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顧拜旦首次公開提出用現代化形式復興奧運會的設想。1900年,奧運會作為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在巴黎舉行,這也是法國首次舉辦奧運會。
當時的奧運場館分布在巴黎市區和郊區的多個地點,如何出行成了一個問題。借此機會,巴黎地下鐵路以此開始發展。7月19日,巴黎地鐵一號線完工并通車。地鐵讓巴黎能夠承受大型節日賽事蜂擁而至的客流量,大大緩解了地面交通的壓力。

巴黎最早的地鐵站之一——Concorde協和廣場站。
地鐵站的字母組合起來,構成了《世界人權宣言》 ?VIVRE PARIS
巴黎一號線貫穿巴黎城市的東西方向,將世博會場館和奧運場館連接在一起,觀眾可以通過地鐵,在杜樂麗花園的擊劍場、卡魯賽爾廣場的軍事比賽場地、文森公園的射箭和自行車競速場地中快速往返。便捷的出行提高了公眾對于奧運會賽事的參與度,讓人們對“復蘇”的奧林匹克運動充滿熱情和期待。這個新穎又快速的交通廣受好評,為巴黎的現代化公共交通帶來了里程碑式的推動,由此也促進了城市公共交通現代化。

1904年至1909年,塞納河4號線河底隧道工程建設中 ?地鐵簡史
工業革命和隨之而來的巨大城市人口增長,促進了巴黎成為現代化的繁華首都。1924年,當巴黎再次舉辦奧運會之際,并提出“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宣言時,巴黎的地下軌道也在快速發展。地鐵軌道交通線路開的“更多、更遠”,通向巴黎周邊地區的科隆布奧林匹克運動場。
在2024年,百年之后奧運再次交棒到巴黎之時,法國人對辦奧創意的信心,凝聚在了一句富有雙關意味的口號之中:
“OUVRONS GRAND LES JEUX”

將“JEUX”(運動會)換成一字之隔的“YEUX”(眼睛),就是法國俗語“OUVRONS GRAND LES YEUX”,可理解為“大開眼界”,或者“玩點大的”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
早在申辦階段,巴黎奧組委就提出了一系列大膽的可持續方案。巴黎在這次奧運會嘗試設定一個新標準,希望既能展示對全球可持續性發展的承諾,又不削弱奧運會的莊嚴壯觀。在談到本次奧運會比賽的減碳目標時,巴黎奧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蓋說道:“比近兩屆夏季奧運會減少50%的碳排放量,是巴黎奧組委對世界的承諾”。巴黎奧運會95%的比賽場館都是現有場館或臨時場館,全新修建的三個場館,也是采用了低碳的環保材料和建造工藝打造的。在“奧運更開放”的方式下,舉辦“有史以來最具可持續性”的奧運會目標,在此支持氣候行動項目,回應在這座城市簽訂下的《巴黎氣候變化協定》。


新建的水上運動中心,采用模塊化結構;觀眾座椅由回收塑料材料制成 ?Salem Mostefaoui

巴黎奧運村將被設計成一個新的住宅區,其中四分之一將用于公共住房,其余將為低收入工人和學生提供經濟適用房 ?Worldmark
2012倫敦奧運
具有時序的東部再開發
巴黎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沃土。回顧1900年和1924年的奧運史,從最初的混亂到開拓創新,巴黎、奧運會以及整個世界都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1924年之后,巴黎曾與倫敦共同申請2012年奧運會的舉辦權。然而倫敦在競選的最后一輪險勝,也成了世界上首個第三次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時間倒轉至12年前。2012年,在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四年之后,英國經濟發展整體趨于平穩,似乎重新進入一個新的黃金時代。倫敦的東部城區一直未被充分利用,大多為舊工業區,尚未轉型。借助即將舉辦的夏季奧運會這一催化劑,倫敦開始將目光聚焦到城市東部衰敗的下利河谷區,即斯塔拉福特地區。最終,這一地區的城市更新,在奧運會舉辦前后的10年內,實現了原本需要25-30年完成的城市規劃。

倫敦奧林匹克場館及整體布局 ?London 2012 Olympic Games
倫敦奧運會場地在規劃時就已經充分考慮了后奧運時代奧運遺產合理利用的問題。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摒棄了傳統奧林匹克公園中多個競技場館集中分布的方案,其將各部分劃分成不同空間,便于奧運會后更廣泛的應用。此外,在奧運會開始之前,倫敦政府就決定為城市留下一百多年來最大的公園,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奧運遺產——由奧林匹克比賽地改造的伊麗莎白女王公園。

倫敦奧運公園的規劃 (賽前、賽時、賽后)?London 2012 Olympic Games
這個場地最初是一片棕地,即東倫敦重工業區所在地。自工業革命以來,下利河谷 River Lea 河兩岸,一直是化學品和重金屬企業的聚集地,導致多種有害物質滲入土壤和地下水。隨著工業革命逐漸衰退后,關注重工業的下利河谷區的發展受到限制,一度成為倫敦的“邊境”。借助奧運舉辦的契機,這塊土地成為了倫敦奧運會主場館的承建區,以此回應《大倫敦空間發展戰略》(2004)中提到的東倫敦復興計劃。在進行了英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土壤清洗工作后,這片土地上逐漸恢復了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的場館也相繼建成,最終成為了我們所熟知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奧林匹克公園。

(左)19世紀的下利亞山谷重工業區(右)下利亞山谷清洗“毒地”工程 ?DEME官網

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奧林匹克公園 ?Olympic Park Legacy Company/PA
賽事經濟的催化作用,使得倫敦奧運會為城市帶來了超過10億英鎊的經濟效應,加速了奧運板塊——斯特拉福特地區的城市改造,促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使得下利河谷區這個舊工業區轉變為宜居宜業的新城區,板塊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激發。這片地區已成為一個集體育賽事、文藝活動和商業演出為一體的城市文體新中心,奧運會的各大場館及配套設施,也成了全民化的體育場館和數字產業園。

由媒體中心改建的Here East數字創意園 ?Here East
2016年,城市決策者對這里的綠地和外部公共空間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并規劃了連續的下利河谷公園體系:以伊麗莎白女王公園為核心點,從奧運賽事區域斯特拉福特地區向上下游進行銜接,沿著下利河谷的濱水步道,將沿線的開放空間進行串聯。這一規劃延續了奧運契機帶來的城市規劃布局,并為周邊帶來了濱水生活社區,同時也為東倫敦地區建立了獨特的線性綠道空間。


下利河谷區公園及公共空間規劃 ?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8 & 2022北京
“雙奧之都”的奧林匹克傳承
時光再次回溯到2008年。“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三大理念貫穿了我國初次申奧,宣傳,開閉幕等全程,展現了我們歷史悠久,科技強勁的大國形象。2022年冬季,北京再次舉辦奧運會,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辦奧理念,更新為“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
從2008年北京夏奧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2022年北京冬奧的“一起向未來”,對比奧運理念,唯一不變的是“綠色”,排在第一位的還是“綠色”。早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舉辦之時,北京奧運就提出了“節儉辦奧運”的口號:國家體育場“鳥巢”臨時更換方案,取消了可開啟屋蓋;座席數由原來的十萬個減少了10%左右;同時對結構進一步優化,減少用鋼量1萬噸。

鳥巢國家體育館 ?2022 Getty Images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投入巨資興建一系列的高水準運動場館和基礎設施,如“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首都機場擴建工程、北京南站等,為人們生活工作帶來了方便,也在奧運會后成為了舉辦各類賽事和服務市民的服務場館。2022年冬奧會繼承了夏季奧運會的“奧運遺產”:北京賽區中總共規劃了12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其中8個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遺產,頒獎中心將臨時建在鳥巢與水立方之間;大部分場館經過改造后將直接投入使用。

原有的夏季奧運場館與場地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再次承擔功能 ?奧運之家
除了“雙奧場館”及崇禮冰雪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和運營之外,北京冬奧會奧組委所在地——首鋼西十冬奧廣場,是感受冬奧綠色及“再利用”的獨特案例。這個百年工業園在新時代“重生”,從工業時代走入了奧運時代。

東奧首鋼園,谷愛凌正在進行比賽,與身后Logo相呼應 ?澎湃新聞
作為冬奧會賽場之一,首鋼園的改造充分考慮了賽后發展和利用,以及文化屬性的挖掘和延續。在這里,特色鮮明的工業遺存獲得了新功能,曾經用于存放煉鐵原材料的西十筒倉,如今成為了冬奧組委最早入駐的辦公空間。原本上下貫通的內部空間被巧妙地分割成6層,依靠外壁上的大小圓孔進行采光通風,成為緊湊實用、功能齊全的辦公樓。

首鋼園冬奧組委辦公區 ?圖蟲創意
首鋼滑雪大跳臺是首鋼園其中唯一的競賽場館,其規劃設計將冬奧會場館與原大型鋼鐵廠的改造結合在了一起。考慮到跳臺運動的專業性和大跳臺的專門性特征,以及客觀存在的可持續難點,促使設計師在前期就對于場館及附屬設施的可變性規劃設計作出考量,從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等各方面積極回應超大型體育賽事帶來的場館規劃設計的可持續問題。百年歷史工業園區產業轉型,奧運場館及冰雪產業發展與首鋼園工業遺產直接結合,回應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全面可持續性的訴求,更帶動了北京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首鋼園群明湖北岸看滑雪大跳臺中心 ?清華建筑設計院,建筑學報
奧運效應與奧運遺產會給城市帶來什么?
據世界銀行相關數據顯示,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以來的11屆奧運會中,有八屆顯示出了“奧運效應”,即奧運會籌備階段,主辦國大量基礎設施的資金投入與體育場館的建設會顯著拉動經濟發展;在奧運會當年,旅游業與居民消費也會明顯拉動經濟增長。然而,隨著奧運會賽事結束收官,匯聚全球的目光的關注點開始消散,奧運效應帶來的正面影響在奧運會舉辦完成的那一刻起便開始顯著下降。盡管奧運品牌效應仍能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但是經濟增長卻會在奧運會后明顯放緩。這一特點在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前舉辦的11屆奧運會中的9屆都得到了驗證。

截至2021年東京奧運會,奧運舉辦前四年與后四年各東道國GDP增速對比數據來自世界銀行 ?vanbratti,城市星球研究所
奧組委和城市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方式,延長奧運帶來的新機會,開始思考奧運場館、奧運村以及奧運地塊的后續利用與開發。過去,城市為了適應奧運會而進行轉型和發展,隨著《奧林匹克 2020 議程》(2014)戰略路線圖的出臺,國際奧委會將可持續性置于核心地位,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未來發展戰略主題之一。可以看出,無論是2024巴黎、2012倫敦,還是舉辦夏(2008)/冬(2022)兩屆奧運的北京,“綠色”“可持續”都是首要的辦奧理念。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藍圖的實現模式已經發生轉變,奧運會成為更加適應主辦國/城市長期需求的存在。“奧運遺產”隨之而出。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官網對于“奧運遺產”的解釋為:“奧林匹克遺產指的是每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舉辦之前、籌備期間和結束之后為主辦城市、當地人民和奧林匹克運動創造的長期利益。”其可以表現為“有形的奧運遺產”和“無形的奧運遺產”。有形的奧運遺產即為前文提及的賽場及周邊環境的城市更新,包括新的體育或配套基礎設施,城市區域的翻新和美化,城市綜合環境的規劃等。主辦地可以借有形的運動設施和基礎設施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并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此外,在奧運城市中也存在著無形奧運遺產。這類奧運遺產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精神或意識層面的影響,并有可能導致個體行為的改變。例如,增強民族自豪感,提升勞工的勞動技能,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良好的國家形象,重新發揚民族文化,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提高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等。
結語
“奧運會的花費代表了一種機會成本,也賦予了城市一個機遇。”除了奧運會為城市帶來的巨大聲望之外,由奧運會帶來的“遺產”同樣具備著極大的誘惑力。奧運會的順利召開已不再是主辦城市的最終目標,如何可持續的再利用資產成為了城市公認的“辦奧”新策略。
賽場上一如既往地“更快、更高、更強”體現人類極限,到賽場下地球村公民“相親相愛一家人”,奧運賽事不僅在宇宙中心和全人類目光中呼喚愛與和平,也呼喚起了人類對于地球和“氣候變化”“可持續”的關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長期積極影響。
期待下屆“奧運”再會。
發文編輯/網站審核|吳秀秀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mp.weixin.qq.com/s/u0PLoH3tCz4l3cEW9_5uMg
https://olympics.com/zh/news/discover-iconic-sports-history-venues-paris-2024
https://mp.weixin.qq.com/s/t5skpRUfRiEX2MKvcSxbzw
https://new.qq.com/rain/a/20210813A08B3G00
https://vivreparis.fr/la-station-de-metro-de-la-semaine-concorde/
https://mp.weixin.qq.com/s/ovnTAPd7LALShRPidfYs5w
https://mp.weixin.qq.com/s/QwMJFn5wjDY87QWnNy_LVg
https://mp.weixin.qq.com/s/iLvjtJqNmd1JmmTpTELdEA
https://mp.weixin.qq.com/s/jsTCIeDNTScYBxyhrVBf7A
https://mp.weixin.qq.com/s/iHzcoTYzxFmcCOkgCE9B1Q
https://mp.weixin.qq.com/s/dTO2LPkceWX68J6XtBAGGQ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2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