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教堂” ?吳嗣銘

源計劃建筑師事務所
O-office Architects
阿那亞希望它能成為社區的
首個精神性象征
“舊”在這里既是形容詞,也是動詞。“舊教堂”一是個關于時間營建的事件。“舊教堂”是阿那亞廣州花都九龍湖社區第一個更新落成的公共建筑,其原址是“歐洲小鎮”主題公園里的仿教堂建筑,位于小鎮的東南角,面向社區的主要出入口。

“舊教堂” ?吳嗣銘
教堂,時間的映射
原有的建筑物像可被視為一種西方的在地映射,其建造大致始于十多年前。如何化解物像所映射的歷史及其建造史之間的錯位,成為“教堂”更新項目的思辨議題。
因而教堂所需要構建的并非空間,而是時間。

“舊教堂”立面外觀 ?吳嗣銘

“舊教堂”鳥瞰 ?吳嗣銘
“舊教堂”的設計并非常規意義對舊建筑的“更新”,而是對現狀建筑的“更舊”使其獲得重生。
設計之初我們努力在場地中尋找著時間和歷史的線索。面磚的脫落以及南方氣候在建筑物上留痕逐漸開啟了設計回溯的機會,并逐步奠定了我們稱之為“拆解藝術”(demolition art)“更舊”策略。

“舊教堂”與榕樹 ?吳嗣銘
重構舊教堂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次嚴謹且考究的拆解和“遺址化”的過程:飾面材料被小心地以手工的方式與建筑表面剝離,屋面的鋼筋混凝土(現代建造技法)板也被精細切割和分離,讓建筑物呈現更本質且根植于土地的自然狀態。周邊與教堂共生的幾株榕樹也被保留作為場地共同的原始狀態的有機部分。

“舊教堂”特殊巖土肌理 ?吳嗣銘
立面上的清晰可見的石制券窗與剝離了飾面的特殊巖土肌理述說著時間的故事。拆除的遺料也被收集堆積成“舊教堂”邊上的“舊花園”,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當代自然遺址。舊的建筑物料,如瓦礫和花崗巖礫石等也被加進新做的室內外地坪的混凝土當作其骨料而獲得活化。

“舊教堂”邊上的“舊花園” ?吳嗣銘





“舊教堂”的石制券窗 ?吳嗣銘
為了在上述建筑拆解場址與物料重組的新“遺址”之上建立空間與自然、大地及蒼穹之間的精神連結,我們在拆除而成的屋頂構架當中植入了一個多重“十字”鋼木構架,用以在教堂的開放遺址之中塑造高角度亞熱帶太陽的光影,而這斑駁的光影正體現一種嶺南的變化與靈動。
西方化的遺址空間在此被在地化和嶺南化,也因而進入一種多元時空文化交織的情景。



“舊教堂”的多重“十字”鋼木構架 ?吳嗣銘
透過十字編織,重獲新生

“舊教堂”的多重“十字”鋼木構架 ?吳嗣銘
人們步入教堂外邊的遺址花園,穿過剝離裝飾之后的墻垣,進入開放的建筑內部(或是另一個世界的外部),仰望天空,透過十字編織感受南方的陽光、雨露……
舊教堂在此獲得重生。


“舊教堂”夜景 ?吳嗣銘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阿那亞·九龍湖·舊教堂
建筑/室內/景觀設計:源計劃建筑師事務所 O-office Architects
項目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
建筑主體面積:353m2
建筑和外圍景觀面積:809m2
結構類型:鋼結構
設計時間:2022年
竣工時間:2023年
設計團隊:何健翔、蔣瀅、蔡信乾、李銳波、羅啟堯(結構)、逄浡冉、鄧伊琳(實習)
幕墻設計顧問: 深圳天盛外墻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建軍、楊旭明、楊小康
照明設計顧問: 深圳市漢都燈光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田歡、胡燕凱、唐薇
機電設計顧問: 廣州本創機電工程有限公司, 唐光華、溫東杰、羅子武
業主: 中旅 · 阿那亞
施工方: 廣州市魯班建筑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師:吳嗣銘
發文編輯/網站審核|吳秀秀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