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果圖 ?二乘二建筑
方案視頻 ?二乘二建筑
概況

項目區位 ?二乘二建筑
項目位處成都市洛帶鎮寶勝村,距洛帶古鎮2.7km。寶勝村為客家村落,農業以種植果蔬為主,結合旅游產業,場地周圍聚集了多處采摘園及生態農產。
提問

場地原狀 ?競賽主辦方
項目場地內有一合院住宅,是該項目建筑改造的主體,該合院目前為半荒廢狀態。合院周邊為的農耕田地,以果樹種植為主。項目希望將場地改造為一處農耕學堂,該農耕學堂定位為一處以農耕文化為核心的鄉村綜合體,主要包含展陳集會、參觀游學、商業餐飲、創意活動等功能。
結合場地現狀和項目愿景,本設計方案立足于對以下兩個問題的回答:
(1)新老建筑關系
(2)公共性問題
策略

整體策略 ?二乘二建筑
本案將原有問題轉化為“場地-建筑”和“農耕-學堂”兩組相對應的關系討論。通過改造,本案旨在將兩組相對脫離的關系相融合,讓農耕場景延續到建筑內部,讓學堂空間融入到農耕環境,最終提供一個可以真實體驗的“農耕學堂”。

方案生成 ?二乘二建筑
改造策略上,本案保留了合院舊宅的磚木結構老建筑部分。在維持原有合院空間結構上,本案置入了一個“透明”的新體量,從而弱化內外邊界,增強內外互動。新體量的置入旨在打破原有建筑空間上的內向封閉,增強建筑整體的公共屬性,為公共活動在院落內外的流動與生長提供多種可能性。
“新舊”關系

新舊體量對比 ?二乘二建筑

新舊材料對比 ?二乘二建筑
在原有合院的基礎上,新置入部分被定義為一個輕盈、通透的體量。體量形式上,新舊部分形成強對比,旨在凸顯原有磚木結構老宅的原貌。通過輕盈與通透的現代材料,新置入體量以“透明”的方式出現,進而,老宅的原貌得以完整呈現。
空間上,改造后的建筑整體維持合院的基本原型。本案將強烈對比新舊體量融合在一個合院空間原型之中,通過多樣的新舊建筑交接關系,創造遠離、靠近、穿插、覆蓋等多元新舊空間體驗。

新舊屋頂關系 ?二乘二建筑

新舊交接 ?二乘二建筑
“內外”關系

內外空間互動 ?二乘二建筑
通過“透明”的體量置入,改造后的建筑盡可能弱化內外邊界,增強內外互動。旨在實現建筑與場地融合。空間上,改造后的建筑采用復合性、臨時性和靈活性的空間以適應辦公、展陳和商業等多樣功能。
通過邊界的弱化,本案旨在增強內外空間的連續性。在使用意義上,本案希望在改造后的建筑中,活動由合院內部流動與生長至外部場地,形成整體,提供多樣化的可能性。

多樣化特色活動展望-舞獅 ?二乘二建筑

多樣化特色活動展望-耕讀講堂 ?二乘二建筑

多樣化特色活動展望-壩壩筵 ?二乘二建筑
空間分析

平面圖 ?二乘二建筑
展廳
改造后,新體量主體部分設置為展廳功能,用于農耕展覽與教學。展廳采用高透白色玻璃作為圍合材料,面向院落部分做半開敞處理,從視覺上,展廳、外部場地與內部合院是透明和連續的。空間上,展廳向內外室外場地延展,延展部分設計為農耕田地。該部分田地作為展覽的補充,用于教學和展示中農具實際操作和農耕勞動體驗。通過視覺上的透明和空間上的延展,展廳的設計旨在模糊邊界,以活動場景為核心,塑造一種互動性的農耕文化展陳。

展廳面向內部院落界面效果 ?二乘二建筑
展廳面向外部場地界面效果 ?二乘二建筑

展廳內部效果 ?二乘二建筑
外廊
以新建部分為基礎,本案屋頂向外北側和東側延伸形成外廊,形成開放的公共空間。作為方案的邊界,配合透明的界面,該部分外廊進一步模糊了內外的邊界。同時,它作為內外活動相關聯的重要空間節點參與到各類活動場景中,它是農耕教學的休息長椅,也是節慶演講的觀眾坐席,亦或者是容納日常合院內活動(如餐飲,游憩)溢出的場所。
外廊的整體效果 ?二乘二建筑

作為活動溢出的公共空間 ?二乘二建筑
功能空間
本案中,功能空間(如辦公、會議、活動和商業餐飲等)被放置在保留的舊建筑部分。舊建筑部分保留原有結構體(承重磚墻與木框架屋頂)形成空間的基本格局。相比于新建部分,舊建筑部分受結構體約束呈現“房間”并置的空間邏輯。因此,本案將更為具體的功能(放入該部分空間中。同時,在保留結構體基礎之上,與新體量交接部分開敞處理,結合兩者空間關系,使用透明的材料重塑界面。改建后,本案希望新舊在對比的基礎上互相關聯形成一個功能和空間上的連續整體。

內院效果 ?二乘二建筑
展望
過去的高速城市化無可置疑地沖擊并改變著以往幾百年乃至更久形成整體建成環境。相比于新的建設,如何面對已有的環境是一個更為挑戰性的工作,面臨著更復雜的語境。在日常化和生活化的改變下,單一的形式討論或單一超越物質層面的討論都會過于簡化。或將新的建造導向一種簡單而統一的規則,又或成為某些整體概念(諸如“傳統文化”等)的副產品,喪失“建筑作為的本體”的討論。
將個案的探索放入具體語境,以建筑學核心話題為基礎形成面向外部語境的半開放的復雜討論。這是二乘二在討論相關話題的基礎框架。這個框架包含兩個方面:
(1)將“建筑學核心話題”(空間、形式、建造)作為討論主體,而非將其視為超越物質層面的精神討論(如傳統、文化、社會等)的副產品。
(2)該框架并非封閉性操作游戲,而是與具體語境(場地的,生活的,此刻的)的相關性的、映射性的(而非因果性的)互動,進而形成一個半開放的結構。
以本案為例,舊有的建成環境是建立在傳統居住意義上的內向封閉合院。而新的語境轉向一個開放的環境單元。因此,如何從內向封閉轉變為外向開放是本案基本語境。這種語境下,“透明”成為本案操作的核心切入點。
如同柯林羅在《透明性》中的討論,建筑學意義上透明既是材料的透明,也是現象的透明。這些均構成本案在改造時的建筑學基礎操作框架。本案在討論新舊的關系時,透明既是輕質通透材料的使用,也是形體上對完整的合院空間秩序的回應。
而本案對于透明的操作還延伸至第三層含義,結構上與具體語境中“透明”的互動映射。在本案中,超越物質層面還存在一層透明,即具體語境所賦予改建后新的建成環境的某些開放屬性。相比于簡單歸結為一種功能上的變化,我們更希望將其解讀為一種日常生活模式的轉變,由一種內向封閉的傳統居住生活轉變為一處帶有商業屬性的公共生活。它面向外部更為開放,更強調人類活動跨越物質邊界的連續性。從某種意義上,他是一種超越物質操作的透明假設,或可將其視為本案“透明”操作的語境注解。更直白的講,它是在真實的日常生活中,本案操作性“透明”的指向。
由此,本案所做的操作是一個基于建筑學核心議題(“透明”)的改造設計,同時,它與某些具體語境的轉變形成映射互動。換言之,當它真正被嵌入生活之中,完成那些從展廳延伸至農耕田的課堂講述,從內合院到外廣場的舞獅游行,廊道上滿是嬉戲的學生游客時,它才真正的開啟。
技術圖紙

總平面圖 ?二乘二建筑

平面圖 ?二乘二建筑

北立面圖 ?二乘二建筑

東立面圖 ?二乘二建筑

A-A剖面 ?二乘二建筑

B-B剖面 ?二乘二建筑
項目名稱:舊宅新生:成都市寶勝村客家農耕學堂
項目地點:四川成都
設計時間: 2024.01
建成狀態:待建設
獲獎情況:中國·成都第三屆社區美空間全球創意設計競賽第一名
用地面積:2059㎡
建筑面積:286㎡
設計單位:二乘二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
主創建筑師:張文達(昆明理工大學)、張喆涵(廈門大學)、謝云飛(早稻田大學)
設計團隊成員:章遂闞、林一婧、陳筱凡、蘭若男、李曼琳、汪胤祺、吳磊森
設計單位聯系方式:網站http://www.2x2arch.com/ 郵箱twotimestwo@163.com 微信Architect-ZZ
發文編輯/網站審核|Yirou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