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goa大象設計基于城市價值而提出“鮮活社區”理念,希望結合中國城市建設現狀和居住產品的特殊性,尋找住宅產品設計的新方向。如今,這一構想已經隨著一個又一個現象級作品的成功得到印證。
在商品住宅與公共空間之間構建價值紐帶,使小區自身和城市環境同時獲得豐富而鮮活的體驗,以及持久的活力——這是滲透在每個goa紅盤中的底層邏輯,也是“goa出品”一以貫之的價值目標。我們欣慰地看到,在2024的行業寒冬中,它依然是應對市場挑戰的良方,是有效提升產品力的新維度。

△ goa在上海核心區域的人居項目實踐
01 混合邊界: 功能混合 「豐富褶皺」
隨著社區需求的演變,具有靈活空間且功能混合的邊界可以更容易地適應未來的需求,并且有利于構建一種可持續的、長久的豐富性。小區邊界的“褶皺”創造了視覺形式和空間層次的豐富性,為邊界的多樣化功能提供條件,從而促進形成更加活躍、有凝聚力和有韌性的商業生態。


△ 香港置地重慶啟元 - 臺地消解13米高差

△ 東莞華潤置地中心·悅府&悅璽 - 空間豐富、功能混合的城市山林
goa主張打破傳統底商空間單一的格局,為功能混合的邊界賦予更為有機的形式,以此引導人們探索和發現不同的商業空間。在綠城華發南京金陵月華、華潤成都青羊潤府、宸嘉100 ·上海嘉佰道等項目中,都實現了多樣化的邊界形式與混合服務內容的成功結合。


△ 華潤成都青羊潤府 - 塑造轉角與立體空間

△ 宸嘉100 ·上海嘉佰道 - 邊界的“褶皺”提升了體驗的豐富性



△ 多樣化的邊界形式與公共服務內容相得益彰
02 創新灰空間:超尺度&藝術化創造新場景
“灰空間”概念最早由日本建筑師黑川紀章提出,其本意是指建筑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過渡空間,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與城市界定的中轉站。goa倡導城市居住環境中的“灰空間”的類型創新,致力于創造與需求豐富性相匹配的多樣化體驗。



△ 類型豐富的灰空間塑造多樣化體驗
灰空間的超尺度創新設計,將室內和室外空間的界限進一步消弭:宸嘉100 ·上海嘉佰道采用近10m高的超尺度大堂創造新的抵達體驗;綠城外灘蘭庭通過將樓棟大堂的吊頂超尺度延伸,打破了60m長走道的單調感;華潤杭珹未來中心采用內外統一元素的整體性設計,創造了沉浸式架空花園客廳。

△ 宸嘉100 ·上海嘉佰道 - 10米超尺度通高入口大堂

△ 綠城外灘蘭庭 - 樓棟大堂吊頂延伸至灰空間,打破了60m長走道的單調感
goa主張將藝術化的場景高質量地引入人居環境中。相較于追隨消費文化和話題性傳播的審美風潮,goa更倡導以經典美學體系為知識基礎,尊重嚴謹的、多元化的美學創作,通過富有美學內涵的高標準設計來滋養居民身心,增強社區的凝聚力。




△ 多元化的美學體驗融入生活場景
03 交錯花園:建筑與花園連續交替,自然滲透于步行動線
goa致力于在近地面塑造一個連接人和自然的空間系統,嘗試創造一種建筑與花園交錯的步行空間類型。小尺度和連續性的特征使其能成功地弱化室內外環境的邊界,形成連續的體驗,從而在低層人居環境中營造穿行于自然風景中的度假體驗。

△ 綠城外灘蘭庭(概念分析)- 徜徉在連續的花園中



△ 建筑與花園交織,度假感滲透在步行體驗中
04 文化連貫:尊重風格語言系統,延續地方文化符號
追求文化連貫性意味著設計需要反映和尊重地方的歷史文化特征,新建筑在展現時代特色的同時也應保持與歷史的關系,實現城市風貌的新舊共生。

△ 綠城弘安里 - 里弄風韻與現代生活相融合


△ 新湖·天潼198 - 以紅磚復刻老石庫門的浪漫風貌
以goa在上海歷史建筑風貌保護區域的一系列作品為例,文化連貫的創作原則充分體現于形式系統的各個部分,從城市界面到建筑細部都保持對文化的延續和尊重,成功實現了新建筑與歷史風貌的和諧對話。


△ 中海順昌玖里 - 百年歷史建筑風貌蘊含于細部之中

△ 融創外灘壹號院二期 - 漸變界面將外灘建筑的厚重與金融城的現代氣質融于一體
05 布局追隨風景:基于整體價值,不唯“正南北”布局
陽光是影響居住體驗的重要因素,但室內日照率不應是唯一主導小區總圖排布的原則。goa認為人居環境價值的判斷應基于人的體驗,而非單一的物理指標。相較于單戶室內的日照時長,設計師更應該關注小區整體環境所能提供的動人場景。

△ 綠城武漢湖畔云廬 - 提取宋代園林精髓,使現代人居與自然景觀深度融合

△ 綠城金地武漢鳳起聽瀾 - 360°飽覽公園之巔的美景

△ 華潤武漢瑞府 - 風車狀的總圖規劃,釋放觀景視野和園林底盤
06 全景自然:透明性邊界,生態美學最大化
對于具備天然景觀優勢的基地,goa主張引入度假類項目的設計規劃理念,將生態美學和天然景觀最大化作為優先原則。通過精細的視野規劃、開放的邊界設計、豐富的庭院布局以及自然光線的利用,goa的人居作品總能將自然景觀的優勢拓展為可持續感知的日常體驗。

△ 雅達茗嶺小鎮 - 優質的自然生態資源在設計中延續

△ 寧波慈溪黃龍飯店 - 將75萬㎡明月湖生態景觀融入體驗

△ 綠城北京西山云廬 - 以造園理念借景山水資源,重塑“西山十二景”
針對高層乃至超高層居住類型,goa的建筑師通過透明界面的設計來保障室內外空間的無縫連接。以綠城外灘蘭庭、融創義烏江山云起、華潤三亞海棠悅府等項目為例,大面積的玻璃幕墻或開放式陽臺增強了空間的流動性和通透感,創造出令人難忘的體驗。


△ 透明界面將自然景觀充分引入高層日常體驗


△ 開放陽臺增強空間的流動性和通透感
07 中央公園:大尺度中心綠地,集中、圍合、可互動
在寸土寸金的紐約,中央公園以無與倫比的集中綠地為市民帶來了充足的新鮮空氣、陽光和開放場地,成為整座城市的自由綠洲。在goa的眾多都市住宅項目中,大面積中央綠地也被視為提升共享環境品質的關鍵要素。寬闊的綠地既提供了舒適的社交空間,也使微氣候更加宜人。

△ 綠城桂花城 - goa鮮活社區理念的起點

△ 綠城春風金沙 - 以聚合的中央綠地創造超尺度的自然體驗
結語
新城市主義的倡導者簡·雅各布斯認為城市魅力的本質是其多樣性, 而“鮮活社區”理念的核心正是倡導城市價值的回歸——我們希望在構建住宅項目價值的同時,實現對公共價值的貢獻以及對城市文化傳統的尊重。鮮活社區2.0既是一種設計理念也是一種價值目標,我們希望和諧與豐富的體驗充盈我們的生活,并相信一座包容的、多元的、以人為本的城市將會在一處處鮮活的人居環境中持續地顯現和生長。









△ goa持續的鮮活社區實踐
* 文中所有圖片為goa大象設計作品素材圖
參考文獻:
[1] 簡·雅各布斯. 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 金衡山譯.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 柯林·羅,弗瑞德·科特. 拼貼城市. 童明譯.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主辦社,2008
[3] 揚·蓋爾,人性化的城市,歐陽文 / 徐哲文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 魯道夫·阿恩海姆,建筑形式的視覺動力,寧海林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發文編輯/網站審核|Yirou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