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年輕人正在上一種很「新」的班。走進運河萬科中心C6大堂,色彩明亮的多功能辦公家具創造出多個自由的組團,零散的人群在不同的空間中或坐或站,或獨處或交流討論。Modulor Hub展現出未來辦公的生動場景,不僅是上班的協作空間,還是社區“串門”的催化劑。頗為好奇,這個靈巧的空間是怎么落地的?
2021年,運河萬科中心落地。運營團隊通過不斷實踐,洞察企業深層的需求,于2024年3月創立了產業社群平臺C-Works,吸引不同規模的企業聯合共創。C-Works積極鏈接設計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推動高品質設計與創新實踐,通過項目合作與社區活動成功構建“人與空間、產業”緊密鏈接的創新生態圈。

Modulor Hub?梅可嘉
作為C-Works的重要實踐,運河萬科中心聯合智楷家具——全球頭部辦公家具品牌Steelcase大中華區首家特約代理商,共同打造靈活可變的社交型辦公社區——新模度空間Modulor Hub,探討打破傳統辦公園區壁壘的辦公場所。


Modulor Hub ?梅可嘉
作者|Lily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和立場

至2024年上半年,運河萬科中心入駐企業超過400家,其中設計文創類企業入駐超過120家,設計、文化創意產業氛圍日益濃厚。園區運營團隊選取有代表性的30家創新型企業,對他們的辦公空間進行調查,發現在租賃面積和空間模塊上呈現出相似的特點。
一方面,園區創新型企業中小規模居多,受到成本的制約,總租賃面積相對較小,人均辦公面積8-30 ㎡不等。
另一方面,辦公區、會議室、總經理室、財務室幾乎是公司基本模塊;洽談/接待區、水吧休憩區等非正式交流區的配備不足三成。創意交流與共享的模塊在有限的布局中通常會被舍棄,更缺少工作以外的獨處空間。

運營團隊對辦公空間調研數據 ?萬科運河中心運營團隊
可見,緊湊的空間更強調的是功能性,滿足企業內部溝通而非外向聯系。然而,在現代創意企業中,辦公空間更傾向于開放、協作與互動,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功能配置,增加自主選擇度,激發工作靈感。
當我們重新審視園區內如辦公大堂這樣的低效空間,目標就更為清晰。


Modulor Hub?梅可嘉

著名人類學家項飆提出“現在的城市生活功能性過剩,生態性不足”,并且號召大家重新觀察把我們和世界聯系在一起的“最初的500米”,這個從個體出發的行動旨在重建附近,恢復城市的生態性。
現代的人們仿佛立足于整個世界的“附近”,但是在自我和真實的社會之間,聯系個人與日常生活的“附近”又似乎被消弭了。早晨公司樓下排隊買咖啡的人和你有什么關系?你和擠在一部電梯里的人能產生什么聯系?隔壁鄰居是一個怎樣的公司?消失的“附近”讓園區的活力逐步消失。


新模度空間Modulor Hub多元場景 ?梅可嘉
社群有著豐厚立體的結構,將 “同向性”的人聚集在一起。運河萬科中心的產業生態不斷擴大,泛設計社群的力量持續澎湃生發。

在運營團隊和“活躍分子”的共創之下,先后自發開展了外部商業空間探秘、林社印學漫談、玉鳥集開發運營分享沙龍、小紅書分享沙龍、室內設計風水沙龍等諸多豐富活動,在最適合的土壤上社群的活力得以被激發。





社群活動現場照片

行業細分程度隨著社會分工的日趨精細化不斷提高,“比較經濟”在企業發展的差異化競爭中日益凸顯。在市場選擇下,企業只能將有限的資源專注于機會成本較低的產品(也就是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再通過分工和合作,讓整體的收益最大化。因此,構建一個具有“分工和合作”功能的鏈接平臺是眾望所歸,通過整合將不同資源進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更強的韌性和系統性,實現從“比較優勢”到“整合優勢”的跨越,并創造出新的資源和價值。
2024年3月,萬科基于園區內優秀的設計產業資源,在“運河活躍分子”的基礎上,打造一個設計領域集合上下游企業的共享合作平臺“C-Works”,全稱是“Canal Works”,即“運河設計”社區,是運河設計文化的具象展現。“C-Works”是一個聚集設計全鏈條,包括空間規劃、策略咨詢、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軟裝設計、品牌設計等在內的綜合平臺。物理空間讓上下游企業們集合在一起形成圈子,構建設計價值閉環,通過企業深耕市場多年的敏銳設計視角,充分發揮各自領域的專業性,提供綜合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C-Works平臺體系
C-Works通過鏈接行業上下游資源,形成垂直化產業集群,構建能夠自發生長的產業生態。未來,也將會有同頻的企業加入,進一步豐富平臺的功能生態。
基于“活躍分子”的自發行為,C-Works的創立迸發出更強的社群吸引力。6月,C-Works應邀出席“2024設計上海”的“CO-CREATE: Scale and Community 尺度與社區營造”論壇,運河項目負責人解思諶作為平臺發起者,在現場分享了設計社區的優秀運營經驗。




設計上海活動

社群的生長催生了不斷發生的互動,園區內越來越需要一個為社群提供活動和分享的場地,也需要為園區客戶提供的非正式辦公的第三空間。
新模度空間Modulor Hub的設計關注到運河萬科中心低效使用的C6大堂。辦公大堂的流通性讓鄰里之間既能保持私密的距離,也擁有照面打招呼的可能,展現出一個更具親和力的半私密空間,這也為重構附近、重構社群提供了可能性。

新模度空間Modulor Hub的另一個概念出發點是向柯布西耶的著名作品《模度The Modulor 》致敬,體現了對空間和人體之間和諧關系的追求。


圖源:《模度The Modulor 》
Modulor Hub是在新型辦公模式需求下,對于空間與使用場景的創新嘗試。設計之初,對園區功能需求進行分析,整合出8大功能模塊:個人工作區域、創意工作坊、社交角落、會議和分享空間、多媒體展示區、綠色空間和休憩區、開放空間和ESG理念展示區。100㎡的大堂顯然很難承載諸多并行的功能,設計將功能模塊化,并通過模塊化的組合形成靈活的空間,讓多元的功能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自由展開。

C6大堂功能模塊落位?萬科運河中心運營團隊
這與全球頭部辦公家具品牌Steelcase的模塊化理念不謀而合。設計從體驗感出發,以豐富的模塊化家具創造出一個舒適的社交辦公環境,包括休閑放松、共享協作、專注辦公、臨時展覽空間等不同可能性的場景。未來,這里將會生發出更多具有延展性的辦公場景,而這些都指向ESG的核心——健康、舒適,創造被長期使用的空間。

Modulor Hub多元場景 ?梅可嘉

Modulor Hub多元場景 ?梅可嘉
Modulor Hub以流動的綠色島嶼為底色,色彩和線條組成了設計的語言。內外界限被模糊,室內空間與戶外景觀立體融合,營造出平和松弛的空間情緒。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現出靈活性,使用Steelcase的模塊化產品實現功能空間的自由重組,以多元化、舒適性和文化性為出發點,打造了云洲Cloude、繁拾 Gather、度巖 Rockdu、遙鹿 Fardoe等四種生態辦公場景。




Modulor Hub生態辦公場景 ?梅可嘉
新模度空間Modulor Hub的設計融入諸多細節功能。比如僅4kg的凳子Steelcase Flex Perch Stool自帶7.2°傾角,在站立和完全就坐之間提供一個完美的傾坐支撐點;同時又兼具輕便性和靈活性,可根據需要快速分散在空間各處。這是全球首款應用Ultramid? B3EG6 Ccycled?的家具產品,是當今世界最環保的家具產品之一,在生命周期結束時可100%回收。這也體現了Steelcase貫穿“生產—使用—廢棄—再利用”的產品循環經濟生命周期的ESG品牌主張,以期望無限趨近氣候之旅的終極目標——基于科學碳目標的碳凈零目標。

未來辦公不再局限于四壁之間,而是打破邊界,成為城市共享的一部分,實現辦公空間和城市公共區域的深度融合。
在新模度空間Modulor Hub,未來辦公的語境被進一步塑造,人們通過空間共創產生情感連接,通過交往與活動參與到C-Works社群精神構筑。

不同的團隊將共享靈活多變的工作區,辦公、展覽、休閑與公共活動等功能相互交織,并通過使用者的介入創造出更多可能性的共享模式。
當意義的互動產生時,文化與情感也會慢慢衍生,進而共同培育一個健康、有韌性的鏈接“人、空間與產業”的實驗場。
發文編輯/網站審核|Yirou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