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來自非洲小村鎮的他 年少遠走他鄉學習技藝追尋夢想
近年來,在國際建筑界舞臺上有一位來自非洲的建筑師備受矚目,想必不少建筑師朋友也聽說過的名字,他就是Diébédo Francis Kéré迪貝多 · 弗朗西斯科 · 凱雷。這位青年建筑師出生在西非國家布基納法索的一個叫做甘多的小村鎮,在這個極其貧困的地區,凱雷作為當地首領的長子,成為了為數不多的那個有機會接受教育的孩子,于是在七歲時就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做木匠學徒。

Gando Village,Burkina Faso 2000
? Wikipedia User:Schulbausteine
可能這聽起來有點瘋狂,要知道布基納法索是在一個很少有木結構的國家,而且還有白蟻侵蝕的問題。然而木匠學徒的項目卻幫助當地與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打開了大門,也是因此幸運的凱雷獲得了獎學金,并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前往柏林學習建筑。

?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雖然年少遠離家鄉,然而凱雷一直記得布基納法索的房屋常常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尤其是洪澇問題,可以把所有東西沖走。在一次采訪中,凱雷提到“當地人們花費大量精力的建造房子,但結果卻一瞬間就被沖毀干凈,這讓我感到十分氣憤。這也就是為什么我決定選擇學習建筑,想要把穩定性與和諧帶到缺乏這兩種特性的建筑的地方”。

?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也是由于這份信念,在建筑學習的過程中,凱雷已經決定了學成之后要回到家鄉,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并且使用經濟可行的當地材料讓當地人也參與到建造過程中,貫徹其“設計與可持續建造施工”的設計理念。

?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凱雷事務所項目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
建造(Building):根據場地環境與文脈,利用當地現有的材料和資源,激發使用者參與其中,創造出具有可持續與包容性的社區聚集空間。

? Kéré Architecture
設計(Design):探索建筑與藝術科技的結合,將常規的建筑項目類型擴展到臨時結構,裝置,室內和產品設計等方面的跨學科實踐,從而加深人們對建筑環境和空間關系的理解。

? Kéré Architecture
知識(Knowledge):通過教學研究,演講,展覽以及出版物的方式與未來建筑師產生交流互動與思考,同時也與咨詢師,建造者以及手工藝人等建筑領域外的實踐者合作,一起建造實體1:1模型來測試各種設計想法與建造材料。

? Kéré Architecture
02/ 貝寧國民議會大廈 他在非洲大陸上種下一顆棕櫚樹
2019年,凱雷事務所在貝寧共和國議會大廈項目競賽中,以棕櫚樹為設計概念靈感的方案取得第一名,最終成為項目委托建筑設計師。

? Kéré Architecture
凱雷希望展現貝寧共和國的現代國家形象,強調民主的價值以及公民的文化身份。項目在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下,今年三月正式動工。

方案以當地常見的棕櫚樹為設計靈感,在西非傳統文化中,人們常常在樹下商討共識,一起決定社區的發展,棕櫚樹就如一個永恒的標志,在見證前人的傳統的同時,又激發了后人對大自然力量的崇敬。

Concept sketch of Benin National Assembly by Jeanne Autran-Edorh.
? Kéré Architecture
整個項目呈現開放公共的姿態,使用者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入,底層“樹干”部分設置了一系列的休憩座椅,在提供遮陽的同時也給使用者創造更多停留的機會。

? Kéré Architecture
議會禮堂則設置在建筑底層另一端,室內天花板在呈現動感形態的同時也給建筑上方提供了結構支撐。

? Kéré Architecture
建筑“樹冠”部分則主要為辦公以及其他輔助空間,室外以及走廊外部一系列的豎向板在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遮陽效果時,也給建筑外立面風格帶來節奏感。



? Kéré Architecture
“樹干”部分的中心為開放的中央庭院,給建筑整體帶來自然通風效果,同時也種植了當地植物。



? Kéré Architecture
作為建筑項目的中心,庭院中央的大螺旋樓梯自下至上將整個議會大樓垂直空間串聯了起來,同時庭院內的綠植設計也提升了使用者的舒適度,激發了與自然環境產生更多互動的可能性。

? Kéré Architecture
03/ 在地建造以人為本 讓非洲傳統文化價值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延續
甘多小學項目
作為凱雷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為其贏得了01年阿卡漢建筑獎的榮譽。項目旨在為家鄉甘多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改善教學環境。利用當地現有易得的建筑材料黏土磚,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建造技術,讓當地村民參與到建造過程中。室內外空氣通過磚縫進行交換,從而達到增加自然通風減少空調使用的目的。

? Simeon Duchoud
蛇形畫廊
這個項目被視作是建筑界對弗朗西斯凱雷認可的重要里程碑。同樣選取樹作為為靈感,巨大的屋蓋就如樹冠一般,在天晴時,讓參觀者可以庇蔭聚集;下雨時,雨水又能順著屋頂的坡度流入地面雨水收集系統,達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在夜晚,樹干內的燈光通過孔隙發散出來的燈光,又吸引著生活在這個社區的人們前來聚集。

? Iwan Baan
肖爾格中學
同樣坐落在凱雷位于布基納法索家鄉的一個項目,環形的空間形態增強了社區的聚集感,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交流空間。建筑材料與建造技術延續了甘多小學的方式,同時在外立面又增加了一層木簾,不僅有助于自然通風還提供了額外的戶外遮陽空間。

科切拉音樂節裝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在2019年夏天火遍了全球社交媒體,引得各大網紅爭相打卡的裝置。凱雷將項目名稱命名為“SarbaléKe”,在其家鄉的語言中意為“慶祝之屋”。裝置再次以西非大陸的猴面包樹為靈感,延續了其家鄉傳統文化中人們圍繞在樹下的聚集庇蔭的傳統,外立面涂上模擬加州陽光和山谷環境等絢麗的色彩,吸引著人們聚集,從而增強了音樂節游客的參與感。

? Iwan Baan
在一次采訪中,凱雷提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中國諺語似乎就是凱雷的人生信條,這位旅居他鄉的青年建筑師,從未忘記自己的故土。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How to build with clay and community
?? 2013 TED Talk
作為2001年阿卡汗建筑獎和2005年可持續建筑建筑獎的獲得者,凱雷的社會責任感,一直鼓舞著他在求學結束后回到自己非洲大陸,與他的父老鄉親分享自己所學知識:提倡與傳統材料與現代建造技術的有機結合,達到可持續的目的,讓使用者盡可能融入建筑建造的過程,增強歸屬感,鼓勵他們決定自己的未來。
作者|陳文珮
編輯|Yihan
發文編輯|Dipo
審核編輯|Linqi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和立場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Reference:
https://www.kerearchitecture.com/work/building/benin-national-assembly
https://www.floornature.eu/diebedo-francis-kere-5663/
https://www.kerearchitecture.com/work/building/gando-primary-school-3
https://www.kerearchitecture.com/work/design/serpentine-pavilion
https://www.kerearchitecture.com/work/building/lycee-schorge
https://www.kerearchitecture.com/work/design/sarbale-k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23gIlr5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