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飛向太空的宇宙建筑
二戰后的未來派
我們需要天才的烏托邦主義者,一個新的儒勒·凡爾納,來勾勒出未來人類的生活......科幻是所有行業想象力的基礎教育。
—— 雷納·班納姆 《空間、小說和建筑》
二戰后,人類進入太空時代。豐富的科學成果讓人們對技術和工業的信心到達了白熱化階段,突然之間,人類擁有了嶄新的文化全景。這激發了社會方方面面的進步思潮,而建筑物,則變成了科幻作品。
冷戰期間,蘇聯的建筑設計由于政治運動的影響,走向了神秘而又極端的領域。雖然這個超級國家聯盟已不復存在,但它們極具浪漫主義科幻感的建筑風格,依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蘇聯人想象中的未來城市
以蘇聯為代表,這些上世紀70年代的未來主義建筑,形狀奇特,毫無規則,不講究對稱,不在乎實用,仿佛不受地球重力約束,宛若由太空來客修建而成,連后世的科幻電影,都爭相模仿。
特點1
高速密集的垂直城市交通
70年代的未來主義建筑,城市空間形態上強調運動趨勢而淡化整體雕塑感、體積感,著力凸顯速度、動力和時間在建筑上的表達。
未來城市結構、交通系統和停車場
而普通汽車已無法滿足這一高速高密度的城市運作,磁懸浮飛行器則將被廣泛運用。


未來交通工具

城市上空的磁懸浮
細長高聳的摩天大廈、巨型架空交通網絡、反重力移動交通工具,這種垂直高速的城市形態,如今已成為科幻片的標配。


《少數派報告》 中可以垂直方向行走的磁懸浮飛行器


特點2
球狀城市

1984年,建筑師Dries Kreijkamp在荷蘭的小村莊修建了一組小房屋,名叫Bolwoningen。這些形似外星人客艙的房子,在今天看起來仍像科幻電影。
這些白色小球直徑5.5米,面積55平方,固定在一個圓柱體底座上。每一棟都是3層樓的住宅,配有起居室、餐廚、臥室以及儲藏間。





這些雪白可愛的球形房屋,和周圍的村莊格格不入,儼然就是外星人降落在這里的飛船,結果忘記飛走了。



外星人飛船,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世界,非常喜歡運用球形元素構建城市,來營造一種古怪陌生、又非常高科技的氛圍。



《星戰前傳》 里的Gunga City也是由成千上萬個圓圓的“燈籠”構成:




特點3
碟狀建筑

比球形屋更像飛碟的,就只有飛碟本身了。
位于烏克蘭基輔的飛碟信息研究學院,由弗洛里安 尤里耶夫修建于1971年。它坐落于基輔車水馬龍的鬧市區,猶如一個突如其來、從天而降的UFO。
巨大的碟身棲息在正常的方形建筑之上,配以基輔陰冷低沉的天空,末世壓抑感油然而生。

《共產主義者的的宇宙建筑圖集》@Frederic Chaubin
而芬蘭建筑師Matti Suuronen在1968年設計的飛碟屋Casa Futuro, 在誕生之際更是震撼世人、風靡一時。

降落在崇山峻嶺中的飛碟
Casa Futuro是用于度假的滑雪小屋,高4米,直徑不到8米。墻體采用玻璃纖維空心外殼,保溫良好,室內升溫迅速。底部則以鋼架支撐,易于在險峻陡峭的雪山中修建。
為了便于運輸,它可以拆分成16個小部件,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它可以現場建造,也可以用直升機整個空運流動。滑雪季過后,即可回收,現場只需要長期放置四個混凝土墩。

為了便于運輸,它可以拆分成16個小部件,通過螺栓固定在一起。它可以現場建造,也可以用直升機整個空運流動。滑雪季過后,即可回收,現場只需要長期放置四個混凝土墩。


然而這種”飛碟屋“僅僅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曾經遍布各大風景名勝的“飛碟屋”大部分已經廢棄,如今剩下的也大多用于參觀游覽,供人們追憶那個充滿幻想和希望的烏托邦年代。
蘇聯建筑師還修建了很多類似的碟狀建筑物,它們有些降落在山頂,有些停泊在水中,還有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保加利亞社會黨紀念碑,建于1981年:



烏克蘭的Het Ppoplakov咖啡館,建于1976年:
《共產主義者的宇宙建筑圖集》@Frederic Chaubin
烏克蘭的友誼療養院,建于1980年的”黃金海灘“邊:


友誼療養院曾經在衛星地圖上,被美國當作航天器發射臺,可見它的造型在當年是多么前衛。

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前傳》上映于千禧之交的1999年,這些30年前的蘇聯未來派建筑,仿佛銀河共和國首都Coruscant的現世寫照:




《星球大戰前傳》Coruscant
特點4
反重力結構 - 天空之城

有關70年代的未來主義建筑,還有一本不得不提的攝影集,便是Christopher Herwig的《蘇維埃公交車站》(Soviet Bus Stop)。
來自加拿大的Christopher Herwig歷經12年,乘車穿越30000公里,橫跨14個前蘇聯國家,就是為了記錄這些風格奇異、大膽前衛的公交車站。



這其中,有不少車站似乎不受地球重力的牽制,輕盈歡快,用極少的結構腳踩地面,支撐起巨大的頂棚,仿佛想要踮著腳尖,觸碰天空。





Soviet Bus Stop@ Christopher Herwig
這種反重力的結構,也很受科幻片導演的青睞。反重力,意味著更加輕盈的材料,更加精巧的結構,和現代社會想象力之外的科學技術。
并且,很多科幻片都喜歡將上等人的城市設定為反重力、懸浮的天空之城,這也是《大都會》對電影無法磨滅的印記。
比如《阿麗塔》中的薩雷姆:

《遺落戰境》中Tom Cruise的空中居所,只靠一條懸臂支撐 :

《遺落戰境》中漂浮在海上的建筑物:

位于圣彼得堡的國家機器人研究院,被當地人叫做“白色郁金香”。

這座77米高的塔樓外觀棱角分明,神秘而圣潔,看起來像一架即將起飛的火箭。它極具未來感的建筑設計,非常符合其目的 —— “白色郁金香”曾參與了聯盟號宇宙飛船、機器人探測器Luna 16的開發,以及在切爾諾貝利災難現場用于偵察和清理放射性污染的機器人。

而它在美蘇科技競賽中的重要角色,也給建筑本身增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共產主義者的的宇宙建筑圖集》@Frederic Chaubin
“白色郁金香”這一經典形象在科幻片中被借鑒。電影《降臨》的海報:

而將反重力玩到極致的《逆世界》則設計了兩個完全顛倒的世界,場面極具震撼力:


上方世界和下方世界互為天空個相反的世界,依靠當中的天梯公司連接。

天梯公司位于正中間的“0層”,上方世界的員工和下方世界的員工頭對著頭辦公:

這些年事已高的建筑,放在今天依舊未來感十足。
舊時代的建筑,反而激發了后來者的想象力,然后在科幻電影中大放異彩。不難看出幾十年前的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極大期待。
對了,開頭那些“外星建筑”,不知道大家現在認識了幾個呢?
它們分別是:
俄羅斯圣彼得堡,機器人技術控制研究中心
烏克蘭雅爾塔,友誼療養院
俄羅斯莫斯科,電視塔
高山里的飛碟屋
格魯尼亞第比利斯,公路交通部大樓(現在為格魯吉亞銀行總部)
烏茲別克斯坦,巨型太陽爐
白俄羅斯博魯斯克,明斯克大街住宅大樓
烏克蘭基輔,火葬場
作者|可達
專欄編輯|Yihan
發文編輯|Dipo
審核編輯|Linqi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