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科幻感“云之城”杭州西站

杭州西站目前已基本建成,站房正在進行最后的裝飾和保潔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杭州西站樞紐選址于余杭區倉前街道,車站規模為11臺20線(比杭州東站略?。?,站房地上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其中車站和鐵路配套約30萬平方米,綜合交通和地方配套約20萬平方米。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杭州西站采用了“站城一體化”設計。整個車站上下共9層,地上5層,地下4層,高57米。高鐵、地鐵、公交、出租車、社會車輛等多種交通方式在這里匯聚,整體上采用“東進東出、西進西出”雙向快速進出站的交通系統。

杭州西站樞紐站房(實施方案)暨站城綜合體(概念方案)西立面效果圖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實拍圖 ? 澎湃新聞
杭州西站整體以“云之城”為設計理念,以“城市未來生活典范區”為目標,以“云端站房”為設計概念,提出“云谷”“云路”“云廳”等意象。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云谷”
杭州西站顛覆傳統的設計理念,將湖杭場、杭臨績場兩個站場拉開28米,形成中央“云谷”區域(東西向與車場平行的城市通廊),充分引入自然光線。
大部分車站采用地面進站方式,而杭州西站采用的這種“高架進站”設計,將站房整體“抬高”,由此在內部留出“城市通廊”(旅客無需通過安檢,即可從四面直接步行穿越車站),實現了“城市穿越建筑”的概念。該舉措縮短了行人和車輛的行進距離,優化了城市交通空間。

“云谷”效果圖 ? 浙江日報

人們站在城市通廊,向上望,可以看到6米夾層,如同身處山谷之中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云谷”一直“扎根”到地下9.2米的地鐵層。
“云路”
從“云谷”東西兩側的交通換乘區向中部集中,與乘坐地鐵前來的旅客一樣,乘坐電梯或“超長”扶梯直達候車層。這樣的“中樞式”進站方式,被稱為“云路”,行進的線路很明確,為旅客出行節約了時間。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 澎湃新聞
“云門”
“云門”位于杭州西站南側,高度約80米,共14層。它既是廣場上的一座標志性建筑,又是杭州西站的一個步行入口,也是匯聚多種業態的商業綜合體。
“云門”的整體造型,方中取圓,源自設計師程泰寧院士最初的構想——良渚玉器玉琮。整體方正厚重,溫潤如玉,形同整個西站樞紐摩天大樓群的一塊厚重的歷史文脈壓艙石。

“云門”效果圖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云門”建設中 ? 余杭晨報
“云門”采用彩釉紋理的疏密變化,在建筑立面形成自然的波浪形紋理,如山似水,像云像霧,極具杭州以山水著稱的江南氣韻。據悉,“云門”還將展示現代建造科技水平,通過全息投影、數字燈光等高科技手段,配合不同節日,開啟不同的“泛光模式”。

“云門”效果圖 ? 環球網旗下賬號 總財
“云頂”
由各種小三角形拼接而成的站房頂部,被稱為“云頂”?!霸祈敗崩梅瓷湫洼椛渲评淠?,能將屋面的熱量發射出去,實現對建筑內部的保溫、降低空調能耗,同時提高室內環境的舒適性。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據悉,杭州西站站房獲得了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認證,特別的設計讓站房外窗可開啟面積比例在35%以上,玻璃幕墻可開啟面積在10%以上,使室內能獲得比一般建筑更好的通風效果,也減少了電力的使用。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 微信公眾號 杭州發布
杭州西站目前已進入收尾和驗收階段,即將正式投入運營。
大型交通場站樞紐與城市的發展相互促進,它們既是城市整體的一部分,又是城市實現內外連接的橋梁和紐帶,既關乎經濟發展,亦關乎民生利好。
一起來看更多大型交通站場如何融入城市更新,體驗未來生活的幸福與美妙。
02
巨龍昂首 全新西九龍站

西九龍站建筑外觀 ? Hisao Suzuki
AECOM-Aedas聯合體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設計了全新西九龍站,極具表現力,拔地而起的姿態,在空中展翅,拱起脊背,逐漸上升、伸展。獨特的外形恰似巨龍,充滿動感。
西九龍站內部的支撐柱 ? Edmund Sumner
車站各層上下起伏,前后波動,以配合不同的到達/離開此車站的交通方式(轎車、的士和巴士下客區,以及通往附近大型開發項目的地鐵和人行道)。
車站每月為約150萬旅客提供服務,人們僅需幾小時便可到達上海,并在一天之內抵達北京。

西九龍站頂部高架公園 ? Paul Warchol
多層次的拱門形態在車站頂部創造了一個高架公園;人們可以漫步而上,在離地面超過80英尺的地方欣賞香港島海港的全景。
西九龍站為周圍帶來了公共空間 ? Paul Warchol
2019年亞洲建+設大獎頒獎典禮上,香港西九龍站斬獲交通樞紐專業建筑最佳獎、公共空間專業建筑優異獎雙項大獎。
03
“科學+人文”重慶1號線
去年4月,法國AREP設計集團+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戴德梁行房地產顧問(重慶)聯合體中標重慶市軌道交通一號線(璧山站至馬家巖站)TOD綜合開發總體策劃及示范站點TOD綜合開發設計項目。
設計在遵循TOD開發普遍原則的基礎上,深入解讀場地資源文脈,因地制宜,發掘內涵,生動展現出重慶1號線“科學+人文”的TOD開發特色。

重慶市軌道交通一號線站點排布 ? 法國AREP設計集團
TOD倡導城市功能與空間的高度混合、圍繞站點圈層式高強度開發、公交優先的以人為本的交通體系和城市中心再復興等原則,創造更便利、更宜居、更和諧的美好生活和美麗城市。
中標方案包含兩個設計范圍:一是軌道交通1號線(璧山站至馬家巖站)總體策劃,規劃面積約 1991 公頃。二是軌道交通1號線微電園站、賴家橋站、磁器口站、馬家巖站 4 個示范站點綜合開發策劃和城市設計。
馬家巖站TOD

馬家巖站TOD ? 法國AREP設計集團
馬家巖站TOD設計整合功能,一體化設計居住、商辦、文體等功能,賦予地塊新活力。設計師結合地形,打造立體交通,保證各標高車行抵離暢通。通過綠廊、人行橋、纜索鐵路等手段化解高差,聯系各功能區,形成完整生態的城市慢行系統。
馬家巖站TOD ? 法國AREP設計集團
磁器口站TOD
磁器口站TOD?法國AREP設計集團
磁器口站TOD位于以 “山水人文城”為總體定位的沙坪壩區。設計通過優化道路、建立纜車、改造功能,創造山水慢行走廊,加強東西向慢行聯系,完善區域慢行系統。結合站點的下沉廣場設置旅游服務中心,強化主要節點之間的連接。創建5-10分鐘的磁器口景區公交環線。

磁器口站TOD?法國AREP設計集團
賴家橋站TOD
賴家橋站TOD?法國AREP設計集團
賴家橋站TOD設計通過移動長途汽車停車場,重新梳理樞紐交通,考慮在地鐵停車場增設蓋板,增加可開發區域。創建以賴家橋站為中心,多維度慢行系統,既能擴大TOD效能,又能提升土地價值。延展綠色網絡,設置公共空間,將綠色引入社區內部。
賴家橋站TOD?法國AREP設計集團
微電園站TOD
微電園站TOD?法國AREP設計集團
微電園地區以其融合平原與山地的特色,展示重慶風貌。微電園站TOD強調中心廣場,增加綠化,將綠色從森林公園引入城市。規劃慢行矩陣系統,密化中心廣場與社區綠化之間的連接。打造TOD核心環,連接重要的空間節點。

便捷的高架人行環路在交通設施與商業建筑中自由往來
微電園站TOD?法國AREP設計集團
04
高度集成式零售體驗 深圳光明區TOD
深圳光明區 TOD位于光明科技園旁邊,250 米高的綜合用途大樓和 160 米高的辦公樓立于購物中心的兩端,同時,70 米長的環形橋將兩塊地塊上的多個樓層與通向中央廣場的入口連接起來。

根據周圍環境決定兩座樓的方向,以盡量減少對相鄰住宅公寓造成陰影
? Benoy

? Benoy
商場的整體空間規劃采用“陀飛輪”的概念。Benoy希望在外立面的旋轉和平衡設計中表達“分鐘與秒鐘”的節奏,慶祝光明區輝煌的歷史和璀璨的未來。

? Benoy
作為一個高度集成的 TOD 項目,購物中心無縫連接了地鐵站和鄰近地區。通過在多個地塊間架設天橋與鋪設布滿豐富娛樂設施的安全通道,打造了一個二級地面。
高架地鐵線位于主外立面的兩側,因此設計師將建筑的主要吸引點和體驗部署到了四樓和五樓,到訪者視野可穿過地鐵站看到整個公園;此外,打造公共空間中央廣場,并配備一個運動的水平臺,令人期待。
05
森林中的火車站 嘉興火車站

? MAD
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規劃和改造設計的片區占地面積35.4公頃,包含嘉興火車站、車站南北廣場以及“人民公園”。
? MAD
MAD的方案充分考慮嘉興的歷史和人文特點:遵循歷史資料對老站房進行1:1復原;主要交通和商業功能收置于地下,新站房引入自然光,明亮高效,尺度宜人舒適;地面騰出大量的公共空間,將自然還給市民和旅客,給嘉興帶來一個綠色的城市中心,一個“森林中的火車站”。

? MAD

? MAD
方案旨在追求既具有優美的環境,又具有舒適宜人的尺度,以及便捷、人性的交通與城市功能;讓人們不只奔波,而是更愿意停留、放松的城市公共空間。

? MAD
06
重獲新生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

? 莊哲
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的上海虹橋國際機場T1航站樓改造及交通中心工程,完成了T1 航站樓的系統升級改造,令其重獲新生,暢想城市愿景。
T1航站區經過重新規劃,分為航站樓功能區、交通換乘區和南側、北側綜合開發區四個部分,最終形成一體化的航站樓綜合體。

? 莊哲

? 莊哲
航站區外部空間環境與建筑形態一體化設計,相互映襯,形成整體過渡的空間序列。換乘中心,集合各類陸側交通換乘模式,換乘便捷,提高公共交通載客比例。

? 莊哲
T1航站樓改造采用內斂、中性、方正的設計風格,與西側的虹橋樞紐建筑風格遙相呼應。提取原航站樓中的設計元素,運用現代的手法全新演繹,將不同年代的空間有機融合,重塑成帶有歷史記憶的全新的航站樓形象。

? 莊哲
07
鯨躍海面 廣州南沙國際郵輪碼頭

實景拍攝 ? CreatAR Images
Aedas規劃及概念設計的廣州南沙國際郵輪碼頭綜合體——可容納世界最大郵輪、國內首個與地鐵無縫對接、首個采用岸電系統的郵輪母港。

?Aedas
設計從“鯨舟指日功成就,萬斛乘風駕渺溟”中汲取靈感,以自由非線性和自然有機的建筑語言,勾勒出鯨躍海面的生動景象,粗獷的建筑形體一展氣吞山河磅礴之勢,亦具有南沙特色的建筑造型。

? CreatAR Images
鯨舟造型的航站樓共6層,功能分布合理。頂部還設有屋頂花園,外部人員通過首層商業街可直接進入公共景觀步道,一路沿著起伏的觀景平臺到達,享受美妙休閑的景觀之旅。

? CreatAR Images
四棟塔樓分別為辦公及公寓式辦公,高度錯落有致,以極簡潔的橫向肌理呼應了裙房設計,同時塑造出了南沙的濱海氣息。
08
“平衡建筑” 普陀山正山門客運中心

?趙強
普陀山正山門客運中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島。項目集成了碼頭區域、入山售票、廣場集散、出山候船等功能。每年有超過1200萬人次由此進出。

?趙強
設計打破常規交通建筑大體量與標志性的特點,由南而北,由海面長廊到重檐緩緩上升的坡頂直至北側的遠山,建立一個舒緩的視覺體系。
用模件化的錯動單元結合傳統建筑語匯,消減建筑體量。模件體系創造了中國建筑體系的五個層次,即“斗拱、開間、建筑、院落和城市”。當斗拱這一建筑體系中的最小模件失去功用時,開間便成為現代建筑語匯下的最小模件。

項目單向大跨度結構體系又恰好支撐了開間作為最小模件的構想 ?趙強

?趙強
現代建筑帶來了國際化,地域主義和本土化,我們不應視其為敵,只有展開雙臂去迎接它,在這種純粹性與場所地域文化的關聯性之間建立一種平衡,建筑才會變得自然和有意義,而也唯有這種“平衡建筑”才能真正引起人們的共鳴。
在現代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型交通站場樞紐與TOD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不僅如此,它們也是大型“城市廣場”,集交通,商業、娛樂,文化和社區互動為一體的公共空間。期待越來越多的綜合交通樞紐投入使用,為我們一鍵鏈接“科技、智慧、綠色、便捷”的“未來生活新主場”。
作者|Kin
專欄編輯|Yihan
發文編輯|Yibo
*本欄目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和立場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
https://www.archdaily.cn
更多資料來源:
杭州發布、杭州西站樞紐、余杭發布、杭州日報、長三角鐵路、《ARCHITECT》?Aaron Betsky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hz@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