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節

世界建筑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簡稱WAF)是國際建筑界規模最大、聲望最高的盛事之一,每年在不同的城市舉辦,將世界各地的建筑師、設計師集聚一堂。這是一個集頒獎賽事、會議以及傳播建筑知識為一體的盛事,致力于表彰、分享和鼓勵優秀杰出的建筑設計。
經過層層選拔,有四個項目獲得了不同分類下的年度最佳獎項,小編將為大家詳細解讀。
年度最佳世界建筑
Quay Quarter大樓
建筑師:3XN
地點:悉尼,澳大利亞

? Adam Mork
總部位于哥本哈根的工作室 3XN 已經完成了澳大利亞悉尼的 Quay Quarter大樓,設計保留和改造了城市海濱附近一座現有的 1970 年代塔樓,3XN將其描述為“世界上最全面的現有塔樓升級改造”。項目最近還獲得了 2022 年國際高層建筑獎,評委會認為這是“建筑升級改造和密集化的非凡結合”。

? Adam Mork
該項目位于 50 Bridge Street,前身是建于 1976 年的 AMP 中心,高 188米,曾是悉尼最高的建筑。大樓改造為 Quay Quarter大樓的過程中,3XN 保留了 65% 的原始建筑結構,包括梁、柱、樓板以及 95% 的原始核心筒,并且在現有板塊上增加了新的樓板,將可用面積增加一倍,將建筑物的容量從每天 4500 人增加到 10000 多人。3XN估計由此產生的具體碳減排量超過 12000 噸,相當于哥本哈根和悉尼之間 8800 次單程航班的減排量。

? Ethan Rohloff
3XN 悉尼辦事處的合伙人兼董事Fred Holt表示,改造在設計和施工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在真正開始剝離原有大廈外墻之前,團隊不一定知道結構的真實狀況,所以需要從一開始就對轉型的想法做出非常大膽的承諾。

? Adam Mork
216米高的塔樓圍繞著“垂直村莊”的概念而塑造,其中五個獨立的體量相互堆疊,將塔樓的體量分解為更小的社區。每個體量都圍繞堆疊的中庭布置,以增加樓層的自然采光,樓層面積超過 2150 平方米,并通過一系列螺旋樓梯連接。

? Adam Mork
塔樓的大部分專用于辦公空間,辦公空間有49層,而三層則專用于零售。在底層,一個新的裙樓占據了整個城市街區,作為零售和公共花園。立面上的懸挑模塊環繞著五個體塊,將進入塔樓的直射陽光減少了 30%,防止了過熱并且消除了對內部百葉窗的需求。

? 3XN
塔樓的北立面隨著它的上升也輕輕地向東旋轉,在連接到內部中庭的五個體塊的底部形成了外部露臺。

? Adam Mork
3XN 創始合伙人 Kim Nielsen 補充說:“20 世紀中后期建造的塔樓的使用壽命即將結束。我們知道,我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拆除和建造,我們必須把目標改為延長現有建筑物的壽命和潛力。這是建筑可持續性的最基本定義,也是 Quay Quarter 大樓背后的驅動力。”

? Sara Vita
年度最佳未來項目
夢想之路(Dream Pathway)
建筑師:CAAT Studio
地點:德黑蘭,伊朗

? CAAT studio
CAAT studio推出了“夢想之路”,這是一條連接體育休閑公園和伊朗德黑蘭文化街的城市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該提案和諧地融入了城市景觀,形成了有機平臺的布置,旨在振興周邊地區。該項目最初為競賽提交,最終獲得第二名。

? CAAT studio
“夢想之路”位于德黑蘭歷史最悠久的街道valiasr街和jost-e-joo公園之間的abbasabad hills綜合體的西部。在這項工作中,建筑師們面臨著兩個主要問題:如何吸引鄰近街道的人潮涌入公園,以及將公園的使用者引導至通往 valiasr 街邊緣的通道。

? CAAT studio
該項目需要一個有效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建筑師分四個階段對設計進行了研究和形成。

? CAAT studio
第一階段主要涉及公園區域(從 mina dome-planetarium 到 jost-e-joo 公園),而第二階段研究 abbas abad 山(綜合大樓的西入口)與非洲街(nelson mandela 大道)的連接。第三階段探索從起點到 palizvani 盡頭的路徑,尋求規范交通并為行人和騎自行車者建立一條有效的路線。第四階段著眼于從甘地十字路口到 valiasr 街城市邊緣的區域。
為了連接項目路徑上的四個主要區域,需要分配吸引點來邀請和引導行人前往每個區域來參與各種文化、社會、體育活動。該項目的想法是將設計的路徑和有機平臺合并,以生成一個可以適應各種功能的復合體。

? CAAT studio
該項目的起點位于滑冰公園附近,因為該區域聚集了許多對街頭運動和休閑開放空間活動感興趣的人。因此,該結構的第一個平臺包括了滑板公園、健美操場、保齡球館、多功能運動場、游樂場、圓形劇場。

? CAAT studio
與此同時,在第二階段,該項目通過放置一個大型公園入口與納爾遜曼德拉大道互動,該入口邀請用戶使用書店和咖啡館等附加功能。

? CAAT studio
第三期連接著擁擠的 palizvani 街,行政大樓眾多,交通擁擠。設計將行人和自行車與汽車分開,以確保這條軸線的安全。防止行人和汽車干擾的解決方案是創建一條高 1 米、寬 4 米的單獨路徑。此外,還有一條 5 米寬的單行車道,環繞著該項目以容納過往車輛。

? CAAT studio
在第四階段,該項目產生了一個完整的文化綜合體,包括城市畫廊(雕塑座談會)的入口平臺,然后以斜坡延伸到valiasr街的邊緣。

? CAAT studio
年度最佳景觀設計
高蕩布依山村保護更新
建筑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山村工作室安順市建筑設計院
地點: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寧西街道高蕩村

? 清華大學
高蕩村是中國西南部貴州省偏遠貧困山區的布依族傳統村落。這里實施了一項為期七年的計劃,旨在通過風景園林保護布依族文化景觀,增強社區凝聚力,加強區域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性。方案植根于脆弱的喀斯特生態系統和村落歷史遺址,融合現代生活需求和傳統景觀保護。高蕩長期的修繕更新過程匯集了包括學者、景觀設計師、原住民、當地工匠和設計院在內的力量。

? 清華大學
整個村莊作為整體遺產。高蕩村是布依族600多年農耕和聚居活動的活遺產。高蕩村理想的空間格局體現了布依族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顯著的傳承屬性。本次保護修復的最初構想是將整個村落視為一個整體遺產。

? 清華大學
項目從2015年啟動,歷時7年多,植根于脆弱的喀斯特生態系統和村落歷史遺跡,融合現代生活需求和傳統布依文化保護。經過7年的持續努力,該方案以“調研——研究——凝聚共識——規劃——建設”的過程分階段實施。完成的作品是多方合作交流的典范,是布依族文化意識的覺醒,也是項目團隊和當地村名、政府之間相互信任的典范。這項工作也得到了全國的認可。

? 清華大學
近年來,高蕩村面臨著生態退化、亂建亂建、住房質量下降等問題,尤其是年輕人外出、建成的遺產被遺忘,導致經濟社會空心化,社區凝聚力弱化。情況非常復雜。
基于充分的調查、長期的社區參與和共識的建立,自2018年以來,團隊從多學科的角度、多方面應用了多種規劃、設計和政策方法。通過本土化設計,多方參與,多階段,將文化遺產保存下來。

? 清華大學
在更新計劃中,首先提出保育山林,同時復墾稻田,修復小盆地內的稻田濕地系統,生態化組織稻田內外徑流,促進生態水體自凈,采用本土生態手法營造出喀斯特鄉野田園景觀。同時劃定村莊建設邊界,控制未來新建民房繼續向田地擴張的趨勢,重新調適山林–稻田–村寨的均衡格局。

? 清華大學
途中的觀景臺選址于后山背面山腰一處廢棄院落基址之上,順山勢而建的同時引導視線,可以看到周圍其他布依村寨的多處山坉遺址。當地布依民眾節慶時在此登高望遠,游客也可由此了解白水河谷地帶布依聚落的形成與發展。

? 清華大學
該項目關注生態、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廢棄水田濕地修復、喀斯特森林保護等生態修復手段,提升村落熱舒適度,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同時,當地知識被用于增強生物多樣性。最大限度地應用當地材料,降低工程造價。住宅采用清潔能源,加強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減少污染能源的使用。
同時,設計增強了社區的內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帶動了民宿、農家餐飲、農產品的發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它有助于實現包括經濟和文化可持續性在內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 清華大學
針對村寨中傳統民居建筑普遍表現出的采光性能不佳、冬季保暖效果差、空間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更新計劃的目標是提高圍墻的熱工和采光性能,優化室內功能布局。目前,修復利用廢棄民居,優化功能及空間布局,整體改善了居住舒適性能。
其中一處半坍塌的傳統民居以插入玻璃小屋的形式進行修復,獲得更好的采光同時展示布依族傳統民居的內部木構情況,并根據現代生活需求優化交通流線,置入現代衛生設施,以此提升傳統磚石民居主要生活空間的品質,有效應對家庭產業經營、鄉村現代生活等未來發展場景。

? 清華大學
INSIDE年度最佳世界室內設計
坪坦書屋
建筑師:Condition_Lab & UAL Studio
地點:坪坦, 中國

? Xiaotie Chen
坪坦中心小學設立于1951年,而現在坪坦中心小學的混凝土校舍建造于20年前。坪坦中心小學現有300多名6-13歲的學生。過去幾個世紀,侗族人一直用當地的杉木建造村莊,如今,這種可持續材料在侗寨的地位正在降低。當代生活方式和中國農村對現代城鎮化的追求正在挑戰侗族的傳統文化基因。

? Xiaotie Chen
Condition_Lab希望圖書館可以保留侗族木構基因,希望可以重新喚起侗族人民對他們自己文化遺產的興趣,讓孩子們和侗族村寨重新產生鏈接,鼓勵他們通過直接參與的方式欣賞這些寶貴的文化。

? Sai Zhao
這個項目是Condition_Lab在坪坦河流域建造的第二個圖書館,另一個姊妹圖書館是高步書屋,位于坪坦河上游十公里外的高步村。這兩個方案的概念相似,在侗族傳統的干欄結構的基礎上,用現代建筑設計的方法重新詮釋樓梯、墻壁、窗戶和地板等元素。

? Sai Zhao
坪坦書屋每一個元素都完全由木材建造,包括建筑結構、墻、樓梯、地板,唯一采用的外來材料是用于立面采光的陽光板。整個建筑完全按照傳統侗族木構技藝建造。

? Sai Zhao
圖書館在一個傳統的木構房屋中嵌入了一個無止境的樓梯,一個由踏板組成的、無限延伸的環。為了增加神秘感,這個樓梯并沒有目的地,它就是目的地本身。建筑的外墻由書架和可以俯瞰庭院的窗戶組成的矩陣組成。

? Sai Zhao
坪坦書屋不應被定義為一個傳統的兒童圖書館,而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玩耍的地方。這也是中國鄉村圖書館的新范式。

? Sai Zhao
建筑師希望坪坦書屋能讓人們意識到建筑的社會性也同等重要,社會影響力并不一定跟巨額資金掛鉤,設計也不僅存在于高端項目之中,而建筑本身就必定有它存在的意義。

? Sai Zhao
作者 | Meng
發文編輯 | Shixin
審核編輯 | Linqi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系hz@archidogs.com
REFERENCE:
https://archinect.com/news/bustler/9022/3xn-s-upcycled-quay-quarter-tower-is-the-2022-world-building-of-the-year
https://archinect.com/news/article/150330696/3xn-completes-world-s-largest-upcycled-tower-in-sydney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organic-platforms-dream-pathway-proposal-tehran-iran-06-24-2021/
http://www.lalavision.com/fjyl/ch/reader/view_news.aspx?id=20220425215243001
https://architizer.com/blog/practice/details/preservation-and-rehabilitation-of-gaodang-buyi-mountain-village/
https://www.archdaily.cn/cn/975471/ping-tan-shu-wu-condition-lab-and-ual-studio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hz@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