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沙龍活動現(xiàn)場
本期嘉賓 丨 馬巖松
MAD創(chuàng)始人、合伙人
美國耶魯大學建筑學碩士曾任清華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和
美國南加州大學客座教授

出生于北京的馬巖松,被譽為新一代建筑師中最重要的聲音和代表,是首位在海外贏得重要標志性建筑的中國建筑師。他致力于探尋建筑的未來之路,倡導把城市的密度、功能和山水意境結合起來,通過重新建立人與自然的情感聯(lián)系,走向一個全新的、以人的精神為核心的城市文明時代。從2002年設計浮游之島開始,馬巖松以“夢露大廈”、哈爾濱大劇院、胡同泡泡、朝陽公園廣場、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衢州體育公園及義烏大劇院等充滿想象力的作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實踐著這一未來人居理想的宣言。2014年,馬巖松獲邀成為美國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首席設計師,成為首位獲得海外重要文化地標設計權的中國設計師。同時,他還通過一系列國內(nèi)外個展、出版物和藝術作品,與公眾一起探討城市與建筑的文化價值。


?建道筑格ArchiDogs
分享主題 : 科技 自然 藝術
MAD / 馬巖松
“我今天談談我對文化項目在城市中的看法,我覺得未來的建筑應該是結合科技、自然和藝術的,因為在過去的這幾十年的城市發(fā)展中,速度和量占據(jù)了主要的位置,這三者其實都是有點沒有得到它應有的重視。
我覺得在未來城市中這三者的結合,可能會對我們想塑造的那種人文城市或者人有感知的城市環(huán)境和建筑有很大的幫助。”
——馬巖松節(jié)選自馬巖松在主題沙龍中的分享發(fā)言
項目介紹
01 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
項目地址:中國北京
項目類型:會議中心
建筑面積:64,998平方米
項目時間:2020-2023中

關村論壇永久會址 ?MAD
“其實從這張照片中,它能看到整個城市,從老的建筑,到越來越高的建筑,有自然,有北京的CBD,我覺得整個圖可以描繪出人在不同時期對城市的一種想象。”永久會址的形態(tài)在大地上由北向南緩緩舒展。從不遠處的三山向會址方向遠眺,建筑體量消隱于城市中,綠色屋面以含蓄謙遜的姿態(tài)融入三山五園的大環(huán)境中,成為其在城市內(nèi)的綠色延伸,也成為都市中難得的大地景觀。

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 ?MAD
“從它的入口看,從大街周邊的道路看,它完全是多媒體的界面,但是周邊又是和自然景觀結合的環(huán)境。內(nèi)部有自然光,也有人工光,形成高科技的、未來的空間意向,但是在外邊又完全跟這公園融成一體。所以在這個項目里,我覺得人會一直切換在自然和科技這兩種氛圍,這是我心目中未來的城市空間。”




中關村論壇永久會址 ?MAD
02 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
項目地址:中國北京
建筑面積:26587平方米
項目時間:2014-2019


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 ?MAD
“這個玻璃有很柔和的光線,讓自然光進入到室內(nèi),同時室內(nèi)有演出的時候,里邊的燈光也會透射到室外、到城市中,它是一種非常柔和的表達。”


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 ?MAD
03 海口云洞圖書館
項目地址:中國海口
項目類型:圖書館、濱海步道驛站
建筑面積:1380平方米
項目時間:2019-2021
“我們把這個建筑設計得有點像一個雕塑,這個空間的內(nèi)外完全是一種連續(xù)的語言。”“讓人去感受藝術對精神的影響,我覺得這是對公共建筑和其空間品質至關重要的。公共文化類項目很多人來到訪,當然功能上它把大家聚集在此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是,人從這個空間得到什么。"





海口云洞圖書館 ?MAD
04 哈爾濱大劇院
項目地址:中國哈爾濱
項目類型:劇院
建筑面積:77000平方米
項目時間:2010-2015

哈爾濱大劇院 ?MAD
“這是在哈爾濱,在中國非常寒冷的北方,它跟北國的濕地完全融成一體,它的曲線造型也完全與大地的景觀相結合。它以匍匐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而不是高高大大的感覺。”




哈爾濱大劇院 ?MAD
"所以這個建筑是沒有方向感的建筑,并呈現(xiàn)出易于接近的姿態(tài),我認為這個姿態(tài)也應是很多文化建筑所需具備的——跟人有非常親密的互動感,而不是殿堂式般高高在上的有距離感的姿態(tài)。它的內(nèi)部充滿著自然觀,我們選用的材料是北方的水曲柳,這是很多北方農(nóng)村打家具用的當?shù)氐囊环N木材。"


哈爾濱大劇院 ?MAD
05 深圳灣文化廣場
項目地址:中國深圳
項目類型:展館,公園
建筑面積:18.2萬平方米
項目時間:2018-2025

深圳灣文化廣場 ?MAD
"我們用自然石材建造這些完全異形的建筑,它形成我們心目中的所謂現(xiàn)代化的生活,可是從更大的歷史時間維度來看,這其實是非常短的瞬間,中國這幾十年的城市化所產(chǎn)生的成果,大部分城市化其實是非常相似,所以我想在這個地方找到一種不同的時間。當你回頭看深圳灣的時候,對面就是香港,另一邊是山,那邊沒有城市。以自然為背景的時候,建筑就顯得好像不是屬于今天的,我覺得它帶有一種原始的未來感,它既是過去,又可能是未來。"



深圳灣文化廣場 ?MAD
06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
項目地址:美國洛杉磯
項目狀態(tài):建造中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 ?MAD
通過抬升建筑首層中心空間,為地面創(chuàng)造一片開闊的新城市公共空間。

盧卡斯敘事藝術博物館 ?MAD
內(nèi)容來源于馬巖松在主題沙龍中的分享發(fā)言和MAD官網(wǎng)
-
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
“我想西安可能也是從屋頂顏色、高度等城市風貌出發(fā),以達到一種表面上的和諧,但在這個層面上,我認為更有價值的是傳統(tǒng)中有內(nèi)在精神的東西。如果談到現(xiàn)代跟傳統(tǒng)的關系,我更愿意去理解為它內(nèi)在的部分,比如說對自然的看法,傳統(tǒng)的城市、建筑、文學、音樂等,中國人所有傳統(tǒng)的東西都是跟自然、天地有一種特殊的關系,這是與西方、現(xiàn)代的東西區(qū)別所在。
-
地標建筑的象征性
“我覺得地標建筑是很重要的。正如我們所說的千城一面,現(xiàn)在的城市太相像了。
其實古典城市中也有地標,它從城市格局以及環(huán)境,讓每個城市變得不一樣。比如說北京,它有中軸線,有景山、北海、什剎海這些格局環(huán)境,但是它也有鐘樓、鼓樓、白塔這些特別的地標建筑。地標肯定是需要的,這是一個城市多樣性的體現(xiàn),也是它本身結構功能多樣性所需要的。”
“我覺得公共建筑一定要回應一個時代的最大困惑和反映人的追求。比如說,以前我們可能關心有沒有的問題,我們周邊是否有房子住,然后是公園、美術館,“有”就是一個很好的事情,但是今天我們可能就得考慮我們能在這樣的空間得到什么。”
內(nèi)容節(jié)選自馬巖松在圓桌討論中的分享發(fā)言
發(fā)文編輯|Olivia
專欄/審核|Monica
審核編輯 | Miranda
版權?建道筑格ArchiDogs,轉載請聯(lián)系media@archidogs.com
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media@archidogs.com,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